辅导员实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路径探析

2015-12-01 18:11曾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高校辅导员培育

曾平

摘要: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主要扮演社会责任感理论观点传播者角色、社会责任实践引导者角色、社会责任感评价者角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示范、鼓励与带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等方式进行社会责任感培育。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培育

“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近年来,责任感教育成为各国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并将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任务列入教育发展的重点行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各类原因,出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现象。辅导员如何借助岗位优势对大学生实施社会责任感培育是本研究的着力点。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优势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除其同学之外,辅导员是与他们接触最多的人。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有独特的优势。

(一)辅导员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提供的优势

按照高校配备辅导员及对辅导员工作岗位职责的安排,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分别是德育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负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工作,是团队活动的领导人和监督人,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辅导员的多重角色有利于对大学生的全面了解和管理,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引导、生活引导等,辅导员能够更好地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在这些过程中可以自然地贯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活动。

(二)辅导员的年龄与性格优势

对辅导员的选拔基本上有年龄、专业素养、性格方面的要求。年龄方面,高校辅导员大多数是刚刚从高校走出来,年龄上与大学生较为接近,这些辅导员所受的教育、生活经历都与大学生比较相近,能够理解大学生的一些思想观念,代沟上的问题较少。专业素养方面,一般要求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背景,有成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专业特长。性格方面,一般较为开朗平易近人,学生愿意接触。这样的辅导员队伍,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会乐于找辅导员谈心、求助,在相互接触中逐渐形成一种朋友关系,使学生愿意在深层次的社会责任感方面进行交流。

(三)社会责任感的特征为辅导员落实培育行动提供了理论支撑

责任是由人的社会本质所决定的,是客观的。马克思指出:“作为一个确定的人,应该有使命也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杨茹等(2012)提出社会责任感是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四个要素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实际上揭示出了社会责任感的阶段性特征与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一是社会责任感的阶段性。社会责任感从认识社会责任到责任情感的树立到责任意志的养成到责任行为的出现,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由内在情感转化为外在行动的过程。责任认知是培育大学生了解和理解社会责任的价值与意义、对责任行为的正确感知、理解和评价。责任情感则是来源于责任认识,随着大学生对社会责任认识的不断深化、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步形成而不断树立了对社会责任的强烈情感倾向。责任意志在社会责任感发展阶段中处于关键地位,为责任行为的出现提供持久动力。责任行为则是人的社会责任得以实现的最终体现。社会责任感的这种阶段性发展的特征,为辅导员在大学四年中对大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辅导员可以以这四个阶段为指导,利用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评奖评优标准的树立、典型事迹的宣传、以及辅导员日常行为的示范给大学生提供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鲜活材料。

二是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实践性。哈贝马斯指出,“生活世界所具有的那种强烈而隐蔽的直接性奠定了任何一种知识模式的无法摆脱的基础。”社会责任感就是这种具有强烈实践性特征的知识模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也是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养成。这种强烈的社会实践性,给辅导员进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现代高校越来越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或进社区服务、或做志愿者、或在校内的互助服务、或是救助弱势群体等,辅导员对这些情况的掌握具有极大的优势。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基本角色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他们相互衔接。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中,辅导员主要扮演以下三个角色。

(一)社会责任感理论观点传播者角色

辅导员要充分了解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只有在辅导员对社会责任感的思想观点了解透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将这些理论观点传播给大学生,并被大学生广泛接受。科学正确的观点、有针对性的选材,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传播社会责任感理论,是辅导员在承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首要角色。

(二)社会责任实践引导者角色

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中,仅有理论层面的教育是不全面的,仅限于学校这个小范围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努力做到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去感受社会责任。然而,对于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而言,辅导员给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很多大学生少走弯路。因此,辅导员要认真扮演好社会实践引导者角色。

(三)社会责任感评价者角色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与践行是否得以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如何,需要辅导员通过一定的测评手段对其进行评价。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德育工作者,社会责任感是属于基本道德方面的,辅导员的工作实效如何也是通过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评价得以判断的,其结果既是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践行的成绩评判,也是辅导员对自我工作成绩的评判。endprint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的具体路径

结合上述分析,辅导员进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可以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示范、社会实践、社会责任感评价四个方面展开。

(一)思想教育

1.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人民提出的基本要求,包含了对社会责任感的要求。辅导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生动的、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如向学校申请邀请专家开展相关专题的讲座、开展主题辩论赛、专题座谈会、民主生活会、典型事迹宣传等方式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或者及时和相关的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谈心,帮助他们纠正前进道路上的错误,并给与相应的指导。

2.进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把这些积极因素融入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大学生对人类命运的关爱、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如苏轼的“奋后有当世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无不启示大学生要有忧国忧民的思虑、开拓创新的精神、勇敢坚强的决心。

3.开展感恩教育。哲学家亚当·斯密认为感恩就是那种推动我们去报答的最迅捷和最直接的情感。《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感恩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感恩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破除一些大学生不懂回报、只管索取的生活态度。辅导员通过这种感恩教育,使学生主动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才更能主动赋予实践活动。

(二)辅导员行为示范

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频繁。辅导员的言传身教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必然联系。因此,辅导员社会责任感的强弱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表率和模范。辅导员自身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如何,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辅导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以身作则,从细节方面向学生展示其责任心,为学生树立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榜样,只有自身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行为示范。

(三)鼓励与带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社会责任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验社会责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承担社会责任。辅导员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比如暑期社会调研、“三下乡”等科研活动;社会公益、献爱心、服务他人等志愿活动;实习、兼职等勤工俭学活动等。在志愿活动中,辅导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献爱心等志愿活动的队伍中去,感恩社会,奉献社会。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可以发展和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认清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从而激发自己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在勤工俭学活动中,辅导员要了解学校勤工俭学的相关政策,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场所,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工俭学活动,使大学生在勤工俭学活动中感受到劳动成果的喜悦,并提高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

为了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成果,辅导员需要每年定期地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做出比较公正的评价。社会责任感的考核指标则要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关。这个评价体系可以综合学生的学年成绩、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数量与评价、比赛获奖情况以及遵守校纪校规情况等方面来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记录。对社会责任感强的学生要给与表彰和鼓励,使其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对社会责任感匮乏的学生,要及时地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于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辅导员要及时想出对策,争取把这些问题遏制在萌芽阶段。

辅导员通过实施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实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从认知走向领悟,从领悟走向尝试,从尝试走向行动的过程,基本完成了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社会责任感理论传播者角色、实践引导者角色和评价者角色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姜丕之,汝信.康德黑格尔研究:第1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0.

[2]庞跃辉等.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38.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4]王欢,王骥.浅析辅导员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4,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9.

[6]彭定光.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3,3.

[7]杨茹,丁云,阚和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

编辑/岳 凤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高校辅导员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