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流量与潜力分析

2015-12-02 04:19高寿华
生产力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服装出口贸易壁垒引力

高寿华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纺织服装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中国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产业。2013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上升到2 840.7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比重的12.9%,为中国第三大出口产业,位居全球纺织服装出口首位,所占的全球市场份额从1994年的12.4%提高到2013年的36%。但是近几年受棉价高位运行、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也在不断增多和加强,这些均导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优势不断消减,逐渐被越南、孟加拉等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低劳动力成本国家所取代,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世界三大主要纺织服装产品消费市场所占份额均有所下降。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出口商品的主体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渡,如何保持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国际竞争力,就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流量和潜力进行定量分析,为纺织服装企业了解纺织服装出口新形势,以及国家层面制定贸易与产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文献回顾

Tinbergen(1962)和 Poyhonen(1963)是最早利用引力模型对贸易流量和贸易潜力进行研究的学者,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国双边贸易流量的大小与两国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两国间的地理距离成反比。出口国的经济规模代表了潜在的供给能力,进口国的经济规模代表了潜在的需求能力,而两国间的地理距离是双方贸易发展的阻力。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公式为。其中Xij指的是i国对j国的出口贸易额;A是常数项;Yi和Yj分别代表i国和j国的经济规模,以GDP来衡量;Dij表示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一般以两国经贸中心之间的距离来测算。在随后半个世纪的研究中,Linnemann(1966)、Bergstrand(1985)与Andrew K.Rose(2000)等学者对贸易引力模型不断进行扩充和修正,人口规模、人均收入、汇率,以及两国是否拥有共同边界、共同货币等虚拟变量被引入到模型中,从而使得贸易引力模型更趋近于现实。

近年来,学术界广泛应用引力模型研究进行进出口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主要运用该模型进行贸易潜力的测算与贸易效应的分析。Rahman(2003)利用引力模型,通过汇率、人均GDP和经济开放程度等影响因素测算了孟加拉国的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Peridy(2005)通过引力贸易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地中海国家与欧盟之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产生了较高的贸易创造效应,使地中海国家向欧盟的出口贸易额增长了25%左右。国内学者主要是利用引力模型研究影响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流量和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邵建春(2012)利用引力模型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拉美新兴市场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王瑞(2010)利用中国和17个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之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中国农产品双边贸易的最重要因素,并预测了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潜力。

总而言之,贸易引力模型已经成为测算双边贸易流量和分析贸易潜力最强有力和最有效的实证研究工具之一。但是利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产业贸易流量的并不多,而且现有的产业贸易引力模型大部分都只采用一般的宏观经济解释变量,缺乏反映产业经济特征的解释变量,导致应用贸易引力贸易对不同产业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常常比较类似,或者难以解释不同产业的相似实证研究结果。为了揭示特定产业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有效进行产业贸易潜力的测算,本文在贸易引力模型的常规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反映产业特征的解释变量,以期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二、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现状

(一)出口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但增幅起伏不定

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2004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为950.9亿美元,到2013年则增长到2 840.7亿美元,十年间增长了2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17%。但是通过表1也可以看出,纺织服装同比增长率起伏较大。

表1 2004—2013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二)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中国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自2004年以来不断提高。从2008年开始,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比例超过30%。因全球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2009年中国和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都有所下降,但中国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仍稳步上升。表2显示:2010年开始,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份额占全球总份额的1/3以上,截至2013年,中国已经连续18年稳居世界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位置。

表2 2004—2013年中国纺织服装国际市场占有率 单位:亿美元

(三)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出口增长的主要障碍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不规范,一些纺织服装产品存在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隐患,难以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领先标准,因此频繁遭遇贸易壁垒,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欧盟2012年通报召回的565项纺织服装产品中,涉及中国大陆纺织服装产品的有271项,比2011年同比增长60%。今后纺织服装生产中涉及的质量和技术标准会更复杂,而且消费者在选择纺织服装产品时,也会更注重质量安全问题,对卫生、环保要求也更严格,因此以质量安全、环保技术标准为主的“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障碍。

(四)创新设计能力不足,自主品牌建设匮乏

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仍以定牌和贴牌生产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自主设计、自主品牌出口所占比重不足10%,既有的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也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与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相差甚远。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品牌经济”意识相对薄弱,出口主要依靠成本优势,而不是品牌效应;二是国家对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纺织服装企业只重视高端品牌的创建,针对大众消费群体的品牌建设的积极性不足。

三、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引力模型

(一)变量的选择与模型的构建

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的目的,并考虑到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对基本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和扩展,以建立适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引力模型。

一是在基本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将两国间地理距离这个变量删除。因为随着全球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物流系统的效率不断提高,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地理距离对跨国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小。

二是在模型中增加了人均收入水平差异这个变量。根据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重叠需求的部分越大,双边产业内贸易流量也就越高。

三是在模型中增加了虚拟变量——区域自由贸易组织。一般来讲,如果贸易伙伴与我国参加了同一个区域自由贸易组织,那么基于自由贸易组织带来的内部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必将促进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增长。

四是在模型中增加了虚拟变量——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尤其是绿色壁垒成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发展的最大限制,但同时也有可能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出口贸易流量和贸易潜力。

对数化可以减少异方差现象和数据残差的非正态分布,本文将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对数化处理。经过修正和扩展的对数化纺织服装贸易引力模型如下:

ln Xij=α0+α1ln Yi+α2ln Yj+α3ln DGij+α4RTOij+α5TBTj+uij

Xij——我国对贸易伙伴国的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Yi,Yj——中国、贸易伙伴国的GDP(单位:万亿美元);

DGij——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人均GDP差额(单位:美元);

RTOij——虚拟变量,如果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加入了同一区域自由贸易组织,则取值为1,否则为0;

TBTj——虚拟变量,如果当年贸易伙伴国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实施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取值为 1,否则为 0。

(二)样本范围与数据来源

1.样本范围。根据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2004—2013年的出口情况,本文选取美国、欧盟、日本、香港、俄罗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韩国、孟加拉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共16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2004—2013年10年间的纺织服装双边贸易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国或地区具有较广的覆盖面和较强的代表性。首先是中国出口到这16个国家或地区的纺织服装产品累计份额占中国出口至全球纺织服装产品的90%以上,因此中国对于这些样本国家或地区的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能代表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流量和出口方向;其次是这些国家或地区中既有世界排名前三的纺织品消费市场,如美国、欧盟和日本,又有具有较强进口潜力的国家,如巴基斯坦、阿联酋和印度尼西亚等;再是这些国家或地区中既有一直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设限的国家(地区),又有近几年开始对中国纺织服装实施贸易限制的国家(地区);四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中既有发达国家(地区),又有发展中国家(地区),还有新兴国家(地区),代表了不同层次的纺织服装消费市场,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中国不同档次的纺织服装出口流向和潜力。

2.数据来源与说明。中国对各样本国或地区的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各样本国或地区的GDP、人均收入等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中国参与的区域自由贸易组织与贸易伙伴是否采取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来源于中国商务部网站资料。

(三)纺织服装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1.实证结果。本文采用Eviews8.0统计软件,对2004—2013年共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R2和调整后的R2都在90%以上,说明模型的拟合性较高;F统计量为132.80,表明线性回归效果显著;解释变量 ln Yi,ln Yj,RTOij,TBTj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ln DGij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据此得到的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引力模型为:

ln Xij=-5.5195+0.8263ln Yi+0.9749ln Yj+0.0592ln DGij+0.2980RTOij-0.1105TBTj

2.实证结果分析。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总量Yi,Yj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预期相符。由此可见,中国GDP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发展的有利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纺织服装对经济总量较大和需求总量较高、市场开放度更广的国家有更大贸易额,因此未来几年世界整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将有利保障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增长。

以人均GDP差额表示的人均收入水平差异DGij这个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059 2,说明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并不会显著影响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但是回归系数为负,偏离了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与预期不符,即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人均收入水平差异越大,越有利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纺织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不具备产业内贸易所需的条件。而且人均收入水平差异也间接反映了劳动力成本差异。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中国的人均收入远远低于贸易伙伴国的人均收入,中国就越具有纺织服装出口竞争优势。

区域自由贸易组织(RTOij)的建立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与预期相符。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包括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在内的18个自贸区的建设,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区域自由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将为中国和不同贸易伙伴之间的纺织服装贸易扩大创造有利条件。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j的回归系数为-0.110 5,说明技术性贸易壁垒确实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实际阻碍,但是这种阻碍的影响小于预期。主要原因是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不断加速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阻力转化成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降低了其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不利影响,也增强了与印度、越南等后起的纺织服装出口大国的比较竞争优势。

(四)中国纺织服装双边贸易潜力测算

对出口潜力的测算是利用贸易引力模型计算出来的“理论”状态下的潜在出口贸易额的模拟值与实际出口贸易额进行对比,若实际值低于模拟值,则是“贸易不足”,若实际值高于模拟值,则为“贸易过度”。

表4 2013年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潜力

根据表4的测算结果,将中国与主要纺织服装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潜力关系划分为两类:

一是T1/T2≤0.8,贸易潜力巨大型国家,包括俄罗斯、韩国、阿联酋、巴基斯坦,中国对这些国家的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存在很大的潜力和挖掘空间。通常情况下,这种严重的双边“贸易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贸易伙伴国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为了扩大贸易流量和开发贸易潜力,可以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区战略来打破贸易壁垒。目前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正在谈判中。

二是0.8<T1/T2≤1.2,贸易潜力开拓型国家或地区,包括欧盟、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孟加拉国。中国对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仍有一定的潜力未发挥,还存在进一步开发的空间。除了继续推行自由贸易区战略,以自贸区开拓国际市场,对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要激励纺织服装企业对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升级,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严格执行国际领先标准,积极申请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体系认证,以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三是T1/T2>1.2,贸易潜力再造型国家或地区,包括美国、香港、新加坡和越南。T1/T2>1.2,说明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纺织服装贸易联系比较密切,但是出口已经基本达到了饱和,短期内中国对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流量不会有较大的提升,因此应在保持现有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积极因素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贸易增长点,重点关注有较大出口潜力的国家或地区。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文章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做了实证分析,解释了中国与主要纺织服装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流量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力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总量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流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流量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自由贸易组织的建立则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具有小于预期的负向影响。

从引力模型计算出来的模拟值与实际出口贸易额的比值来看,2013年中国对16个样本国或地区中的9个国家或地区存在“贸易不足”,中国对其出口存在较大的或一定的潜力,中国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加大对其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潜力的开发。中国对于7个国家或地区存在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过度”现象,对此中国应积极开辟新的贸易增长点,保持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紧密经贸联系。

(二)对策建议

根据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纺织服装出口潜力,要开发“贸易不足”的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潜力,并保持对“贸易过度”的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流量,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纺织服装企业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拓宽营销渠道。要加强市场调查,了解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偏好,生产加工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从而掌握市场主动权。二是要加快自主品牌的创立和发展。纺织服装企业应建立纺织服装设计、打样、制版、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出口产业链,并积极与国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合作,不断进行资金和技术的积累,加快自有品牌体系的创建。三是提高质量和环保技术标准,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服装企业要严格执行国际质量和技术检测标准,不断优化纺织服装行业内部结构,加强高技术纺织纤维的研发和加快先进工艺流程的开发和应用,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稳定“贸易过度”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份额,提高“贸易不足”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份额。

[1]邵建春.我国对拉美新兴市场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6).

[2]刘正凯.中国服务贸易潜力——基于引力模型的测算[J].国际商务研究,2012(7).

[3]饶华,朱延福.效率寻求视角下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亚太经济,2013(6).

[4]张海英.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潘伟光,杨祺.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能否促进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J].生产力研究,2013(6).

[6]闫芬姣.世界纺织服装贸易地理格局变迁与中国对策[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王丽萍.中国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引力模型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2(11).

猜你喜欢
服装出口贸易壁垒引力
2020年纺织服装出口逆势增长
1-6月纺织服装出口保持稳健增长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2018年1~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引力
感受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