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性视角下的汉英新闻语篇介入资源分析
——以《华尔街日报》和《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为例

2015-12-05 01:40朱然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对话性汉英华尔街日报

朱然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对话性视角下的汉英新闻语篇介入资源分析
——以《华尔街日报》和《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为例

朱然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对话性与多语性是评价理论中介入系统的理论源泉。在对话性视角下,根据介入系统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华尔街日报》与《南方都市报》中的新闻语篇,发现汉英新闻语篇在话语扩展资源的使用上具有较多共性,而在话语压缩资源的使用上具有较大的差异。

对话性;新闻语篇;介入系统;评价理论

新闻语篇是一种重要的语篇类型,历来受到来自语言学领域特别是话语分析领域学者的关注。新闻语篇可以分为报道、社论、专栏等次语体,且各种语体都具有自己的风格与结构[1]90。其中新闻报道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语体,真实性、时效性与客观性是其显著特征。与此同时,新闻报道由于受社会意识形态、作者立场等方面的影响,也会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James Martin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从词汇-语法层面对人际意义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为新闻语篇的分析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语言学视角下的新闻语篇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代表性学者如van Dijk[2]、White[3]等。国内应用评价理论进行新闻语篇研究最早见于王振华[4];李国庆和孙韵雪[1]应用评价视角对新闻社论进行分析,挖掘出其中的价值取向;张燕子与刘剑[5]对关于北京雾霾的外媒报道进行了介入系统分析。从介入视角对于新闻报道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于汉英报道的对比分析目前较少。本文分别从美国《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下文简称“WSJ”)和中国《南方都市报》(下文简称《南都》)选取一篇关于广州汽车集团子公司广汽乘用车(下文简称广汽乘用车)进军海外市场的报道,对其中的介入资源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汉英新闻报道中的介入特点及差异。

1 语篇的对话性与多语性

介入系统的哲学基础是巴赫金的对话性与多语性思想。对话性理论认为所有的言语交流都具有对话性,与先前的言语相关,且预期得到来自听者或者读者的反馈[6]92。书面文本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于社会言语的相互作用,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有言语的建立都依赖于其他有着相同主题的言语这一背景,它们之间可能观点冲突、意见相左、价值迥异,相互反馈与反对”[7]281。

介入系统所关注的是言者或作者对于前人言语的认可度,对于他们的观点是赞同、反对、未定态度还是保持中立。介入系统从语言角度分析言者或作者的立场,以及他们对于听者或读者的反应的期待。该系统综合了词汇与语法层面对于价值立场的表达形式,在巴赫金对话性理论的启发下将投射、情态动词、情态状语和评论状语、否定形式与引导期待和反期待的连接词等纳入该系统[8]53。

多语性思想与对话性思想紧密相连,是介入系统的另一条重要理论源泉。具备多语性特征的言语“存在于一个多样化的文本交流背景之中”,认同自己的主张只是众多不同观点中的一种,这些不同的对话性资源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共同的对话背景,从而建构不同的声音与替换性观点[6]99。单声性与多语性相对应,没有明显地涉及其他声音或者承认其他替换性观点的存在。单声性言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是绝对化的言语。

2 评价理论与介入系统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人际功能的新发展[9]。评价理论将人际功能拓展为态度、极差和介入三个系统。介入系统与另外两个系统之间是“合取”关系[8]54。态度有情感型、判断型和鉴赏型,极差则是用来强化或弱化态度。介入是指态度的介入,同时介入值也有高低之分。

Martin与White的介入系统主要描绘的是多语性言语。他们将多语性资源区分成对话压缩与对话扩展两类。分类的依据是“这些采用了多语性资源的言语在何种程度上考虑到了不同对话性立场或声音的存在(对话扩展),还是依靠这些资源来挑战,阻止或是限制这些立场与声音(对话压缩)。”[6]102对话压缩关闭了其他对话可能性的空间,如作者通过赞同某外部声音的命题,从而与外部声音达成一致,暗示该命题为真,并阻止了现实或者潜在的反对立场,提高了反对声音的人际代价;与之相反,对话扩展将对话可能性的空间打开,认为所提出的命题依然具有其他的可能性,接受或者包容其他对话可能性,降低反对声音的人际代价。

在这两个基本分类的基础上,Martin与White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将对话压缩划分为承认与否认,将对话扩展划分为包容与归属,并将“承认”划分为“赞同”、“宣布”与“认可”,其中“赞同”又被分为“坚称”与“让步”;将“否认”分为“否定”与“反预期”;将“归属”划分为“告知”与“疏远”[6]。下图反映了整个介入系统的框架:

图1 介入系统[6]134

3 汉英新闻语篇的介入资源分析

1.1 汉英新闻语篇的对话性

本研究所观察的新闻语料是国外与国内两家媒体就同一事件的报道。新闻的起因是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在参加2015年底特律北美国际车展(North American International Auto Show)时对媒体表示该公司计划在俄罗斯投资建厂,并期望未来能在美国销售汽车。这一言论被WSJ率先报道出来。WSJ的报道不但引用了来自广汽乘用车总经理的言论,还引入了一些外部声音,如广汽集团的财报、官方数据、证券分析师的观点等。这篇报道来源于社会现实,关注广汽乘用车进军海外市场这一主题,呈现了一定的思想与价值观,因而具有明显的对话性。

《南都》的报道则是由WSJ的报道引发,开篇便与其进行一次言语互动,见下例:

例(1)

日前,据《华尔街日报》引述广汽集团子公司广汽乘用车董事兼总经理吴松表示……

如果说WSJ的报道是一次文本与现实的对话,那么《南都》的报道则是缘起于文本与文本的对话,并在随后的行文中引入了较多的外部声音,如“南都记者综合采访获悉”、“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分析师”和“长城汽车的公告”等。

两篇新闻报道从同一个主题出发,利用新闻语篇的对话性,各自引用外部声音,引导读者思考,同时承认其他观点的存在,从宏观上来说,都是典型的多语性文本。

为了探究两篇新闻作者的观点,我们将从介入资源角度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1.2 汉英新闻语篇中的介入资源

经过人工统计,WSJ与《南都》的报道分别有551词与936字,但前者有27个自然句后者有23个自然句,考虑到中英文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我们认为二者篇幅大致相当。所统计出的介入资源见下表:

表1 汉英新闻语料中的介入资源

表1反映出《南都》报道中的介入资源数超过WSJ,且主要是因为其有更多的话语压缩资源。观察原始语料我们发现《南都》的报道除了第16句,每一句都包含了一定的介入资源;而WSJ的报道中,有四个自然句没有包含任何介入资源,这些句子多为单声性话语,拒绝了其他观点或声音的存在。如:

例(2)

a.“民营车企江淮、长城等在海外耕耘了七八年了。”

b.“When there is stability,opportunity is gone.”

c.He was speaking ahead of the North American International Auto Show in Detroit,which opens tomedia Monday.

d.State-owned Guangzhou Auto is China’s sixth largest car maker in terms of sales.

e.The aim is to have a portfolio of 20 models by 2020,up from the current half dozen.

WSJ中较多的绝对性话语给读者留下了客观陈述事实的印象,同时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使其立场不易被动摇。因此虽然总体上WSJ的报道属于多语性语篇,在一些具体的表达上该报道依然采用了单声性话语。

从介入资源声音来源的角度来看,两篇新闻的介入资源绝大部分来自于外部声音,仅有极个别数量的内部声音介入,体现了新闻体裁的客观性。

1.3 汉英新闻语篇中的话语压缩

WSJ的报道中仅有五处话语压缩资源,分别来自内部声音和外部声音,其中外部声音有Wu Song(外1)和Lin Zhixuan(外2)。见表2:

表2 《华尔街日报》新闻中的话语压缩资源

该报道中的五处压缩话语都强烈地表达了声音来源的态度,用坚称或者否定来压缩或者关闭其他不同立场。这一点在第15、20和23句中得到了体现。见:

例(3)

a.Guangzhou Auto’s car sales come primarily from those made with its foreign joint-venture partners...

b.Chinese brands—which have never enjoyed great popularity abroad...

c.“Most of Chinese brand cars are still developed in China for Chinese consumers,which might not be attractive to U.S.consumers,”said Macquarie Securities analyst Zhixuan Lin.

上面三个句子中,作者声音与外部声音均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作者在(4)a中表达了广汽集团的销售“首要”来自于合资品牌,而在(4)b中认为中国汽车品牌“从未”在国外取得过成功,具有毋庸置疑的语气。与此不同的是,外部声音通过加入包容性资源“might”,使得否定的立场温和下来,开放了对话的空间。

《南都》报道中较多地采用了话语压缩资源,这些资源分别来自内部声音和外部声音,其中外部声音包括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外3)、不具名汽车行业分析师(外4)。具体话语压缩资源见表(3):

表3 《南方都市报》新闻中的话语压缩资源

观察上表,我们发现该报道中采用了很多反预期话语压缩资源,且在一个自然句中可能综合运用多种话语压缩资源。此外,该报道引用了较多的外部声音,这些外部声音通过一定的安排,也体现了作者的立场。观察邻近的包含话语压缩资源的句子,我们会发现,后一句往往是对前一句的反预期,而这种反预期的最终目的是对“广汽集团进军海外市场”这一尝试表达一种肯定的态度。

例(4)

a.不过,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俄罗斯目前汇率大幅下跌,中国汽车直接从本国出口俄罗斯受到影响,利润缩减。

b.但俄罗斯在新兴市场中,规模和潜力都挺大,尤其对中国自主品牌来说是重要市场。

c.尽管如此,张志勇认为,广汽集团在国企中发展较好,且市场观念较成熟,此次若在俄罗斯建厂,后续发展值得期待。

(4)a、(4)b两句是原文中相邻的第六、七两句。(4)a对于前文提到的广汽集团开拓俄罗斯市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使读者产生了较为“忧虑”的预期,而在(4)b中,这种忧虑的预期又被打破,使得读者在看到俄罗斯市场所存在问题的同时,又能看到其潜在的机遇。(4)c则是全文的最后一句,此句中的话语压缩资源“尽管如此”是对前文所提出问题的再一次否定式反预期,其目的依然是对于广汽集团的做法表示肯定,也将文章最后的态度定格在了“肯定”这一基调上。

从话语压缩资源角度,若将两篇新闻联系起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是通过坚称与否定来构建自己的态度与立场,即对于广汽集团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看好;而后者则是通过反预期-反预期(否认-否认)这一循环来建构自己的态度与立场,即承认广汽集团进军海外市场存在困难,但前景依然值得期待。从一个更大的对话性背景上来说,后者也是对前者的一次反预期话语压缩介入。

1.4 汉英新闻语篇中的话语扩展

不同于话语压缩资源上的较大差异,两篇新闻在话语扩展资源上数量大致相当,子类型也趋同,均较多地采用归属(告知)与包容资源。

表4 《华尔街日报》与《南方都市报》中话语扩展资源

经统计,WSJ的报道采用了17次告知资源和8次包容资源,而《南都》的报道采用了13次告知资源和11次包容资源。总得来说,新闻报道中采用较多的告知介入资源,将消息来源归属于外部声音,作者声音保持中立。这种明确的归属一方面体现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要求,另一方面保证了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对比中英文两篇报道,在告知资源中,英文报道更倾向使用“said”这一单一的表达方式,而中文报道则采用了不同的词汇,避免了单调重复,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Martin和White[6]115认为作者通过告知这种方式扮演了一种“信息交易员”的角色,仅仅传递他人观点,而不牵扯其中。新闻作者甚至会使用多重归属资源与外部声音保持距离,从而达到疏远的效果(见(1)中的“据”、“引述”、“表示”)。

在Martin与White[6]113的介入系统中,他们将claim(声称)区分为疏远类型(见图1),表示作者声音与该外部声音有明确的疏远关系,作者对于该外部声音的观点要么保持中立、要么不感兴趣。本文考察的两篇报道均未使用疏远资源,而《南都》的报道两次采用了“称”,类似于英语中的claim,本文将其归入告知资源类型。该报道中的“称”是为了符合汉语表达习惯,避免重复而采用的又一种告知资源形式。

在包容资源的使用方面,汉英新闻均集中在外部声音即直接或间接引语上。外部声音利用这些包容资源对于广汽集团的计划进行评论,用较为不确定的语气提出自己的预期,这体现了说话者的谨慎,和愿意包容其他声音的态度。如下:

例(5)

a.“Any later than that would be too late since the opportunity would be gone,”he said.

b.“不过5万台的规模是小厂,且很可能只是组装厂,如果是一个生产厂,生产能力一般至少在10万台。”

4 结语

在对话性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同一主题背景下的两篇汉英新闻语篇,研究发现这些语篇具有对话性,汉语新闻发布在英语新闻之后,是与后者的一次言语互动。与此同时,两篇新闻中均借助了较多的介入资源,这些介入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汉英新闻介入资源均大量使用外部声音,以实现客观性并丰富信息来源;(2)汉英新闻在话语扩展资源的使用上较为相近,均使用大量的告知子类型,但汉语新闻在告知的表达方式上更加多样化;(3)此外,外部声音在发表预期观点时,倾向于采用包容资源,谨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采取开放的态度迎接不同意见;(4)在话语压缩资源的使用上,汉英新闻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英语新闻采用坚称和否定子类型资源,明确地表明自己立场,而汉语新闻则采用反预期-反预期(否认-否认)这一循环来建构自己的态度与立场,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上对先前的英语新闻进行对话性介入。

本研究的发现也证明,新闻报道虽然要符合客观、真实的要求,但依然是某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作者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是依然会介入到整个话语之中,影响读者的思想;作者从语篇布局的层面上对于外部声音的安排,更是一种不易察觉的介入。

本研究只是基于两篇相互关联的汉英新闻的个案研究,研究结果难免有失偏颇,后续研究可以选取更多的样本,以期发现汉英新闻语篇在介入资源使用上更具普遍性的共性与差异。

[1]李国庆,孙韵雪.新闻语篇的评价视角——从评价理论的角度看社论的价值取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4):90-93.

[2]VanDijk,T.News as Discourse[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Publishers,1988.

[3]White,P.R.R.Telling Media Tales:The News Story as Rhetoric[D].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Sydney,1998.

[4]王振华.“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2004(5):31-36.

[5]张燕子,刘剑.从介入系统看新闻语篇的对话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6):116-118.

[6]Martin,J.R.& P.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in English[M].NewYork:Palgrave Macmillan Ltd,2005.

[7]Bakhtin,M.M.The Dialogic Imagination[M].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1.

[8]王振华,路洋.“介入系统”的嬗变[J].外语学刊,2010(3):51-56.

[9]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6):13-20.

[责任编辑:余义兵]

H052

A

1674-1102(2015)04-0094-04

10.13420/j.cnki.jczu.2015.04.020

2015-03-30

安徽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扶持和强化项目(yfc100083)。

朱然(1988-),男,安徽安庆人,安徽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对话性汉英华尔街日报
也许没有《华尔街日报》模式,但故事终究是报道的基本
《小坡的生日》的对话性
《海浪》的复调特征解读
《华尔街日报》印刷广告收入下滑将裁撤印刷版面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论摘要语篇的对话性与人际意义构建
ENGLISH ADOPTSMORE CHINESE WORDS
高中历史对话性课堂的构建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