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道威尔钢琴小品的艺术特色

2015-12-06 01:30
音乐探索 2015年4期
关键词:套曲印第安小曲

毕 玲

(辽东学院音乐系 辽宁丹东 118000)

麦克道威尔钢琴小品的艺术特色

毕 玲

(辽东学院音乐系 辽宁丹东 118000)

麦克道威尔是19世纪末致力于体现美国特点的少数美国本土作曲家之一,他的成就和所得到的荣誉是其同时代作曲家望尘莫及的。从题材、和声、曲式、小曲中的印第安因素等方面探究麦克道威尔钢琴小品的艺术特色,并试图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容。

麦克道威尔;钢琴小品;印第安音乐;美国作曲家

爱德华·麦克道威尔(Edward MacDowell,1860—1908)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最有成就的作曲家、钢琴家,也是最先得到欧洲和国际承认的少数美国作曲家之一。[1]在麦克道威尔众多的钢琴作品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他的钢琴小品。这些小曲大多具有标题,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旋律优美质朴,令人耳目一新。在创作手法上,作者注重寓情于景,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其成熟时期的作品采用了美国印第安部族的音乐素材,描绘了印第安人不同的生活侧面和精神面貌,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麦克道威尔钢琴小品①的艺术特色。

一、题材

麦克道威尔是一位具有绘画天赋与诗人气质的作曲家,他善于用标题来描述作品的意境,常常在特性小曲中表现自然界的秀美风光。麦克道威尔喜欢简单、宁静的生活方式,在林间漫步时,他会饶有兴致地聆听森林中发出的声响,对于他来说风吹过树叶草丛的沙沙声并不是自然界中普遍的规律,而是农牧神和森林精灵在窃窃私语或开怀大笑。他时常沉浸在这种周围世界带给他的神秘而奇特的幻想中,并将头脑中迸发的灵感在钢琴上即兴创作,然后记下自己喜欢的曲调。这种取材于大自然的作品往往具有清新淡雅的气息,曲调纯朴,语汇简洁。其晚期钢琴小品主要为我们展现的是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风光,代表作有Op.51-1《致野玫瑰》、Op.51-6《睡莲》、Op.62-4《芳香的薰衣草》等。

文学是麦克道威尔寻找创作灵感的又一源泉。他对文学的钟爱从儿时读中古世纪的凯尔特神话起就一直没有停滞过。12岁时麦克道威尔对欧洲文学产生兴趣,阅读了大量的德法文学和挪威神话故事,15岁时着迷于希腊、西班牙以及神秘的拉丁美洲民间文学并开始熟悉非洲和美国本土的民间文学。他从海涅、歌德以及雨果等人的诗歌中获取灵感,将音乐创作与文学性的情景描述完美结合。在套曲Op.28《六首歌德的田园诗》中,他赋予六首小诗《树林里》《午睡》《月光》《银色的云》《长笛田园诗》《蓝铃花》以歌唱性的旋律,俨然是在用音乐谱写诗歌,描绘画面。他还运用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家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的诗篇创作出极具画面感的交响性钢琴套曲Op.55《海上小品》。此外麦克道威尔自己也创作了大量诗歌,最后一部钢琴套曲Op.62《新英格兰田园诗》便取材于他的《田园诗集》,音乐与诗句相得益彰,风格清丽脱俗。

值得一提的是麦克道威尔特别钟爱美国童话集《黎默斯叔叔的故事》。这部童话集的主人公之一是兔子“布瑞尔”,实质代表的是美国南方种植园里的黑人奴隶,兔子那些捉弄人的把戏影射黑奴抵抗白人主子的各种办法。在作品Op.61-2《兔子布瑞尔》与Op.51-7《黎默斯叔叔的故事》中,作曲家用音乐的方式向我们描述了“布瑞尔”机智、风趣的个性特点,手法细腻,惟妙惟肖。

二、和声

麦克道威尔的创作受格里格等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影响,作品中经常运用半音化进行以增强和声的紧张度,运用高叠和弦以加强音乐的描绘性,频繁使用持续音、交替大小调来丰富和声的色彩性。此外,他对和声语汇进行了更为自由大胆的拓展。

(一)七和弦的连续使用

乐曲中多次出现七和弦的连续使用,这种进行使和声具有不断向前发展的作用,造成持续的不协和音响,而这种持续的不协和音响淡化了七和弦应有的倾向性和解决性,从而成为麦克道威尔和声上的一大特点。如Op.61-6《余燃未烬》(谱例1)中,属持续音基础上的连续七和弦的半音下行。

谱例1

(二)意外进行与色彩性和声进行

在麦克道威尔的钢琴小品中经常使用意外进行,即用某一个别的和弦取代期待着的和弦,而这个替代的和弦并不是前一个和弦直接的功能后续,造成了一种功能的落空效果以渲染某种特定气氛。如Op.62-1《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谱例2)。

谱例2

在传统和声中,和声进行主要是功能性进行,其基本特点是根音的四、五度进行。在麦克道威尔的特性小曲中则常见到三度关系、二度关系的色彩性和声进行,以表现安静的音乐形象,如 Op.55-2《漂浮的冰山》(谱例3)。

谱例3

(三)非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

传统和声是建立在大、小调的基础上的,而大小调自然音和声体系的基本和声材料是调内七个自然音级上所建立的三和弦。在麦克道威尔的某些小曲中,作者改变了和弦三度叠置的结构原则,扩大了和弦结构形态,运用了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如Op.61-4 《火精灵》(谱例4)。

谱例4

三、调性与曲式

麦克道威尔成熟时期的钢琴小品套曲突破了传统四、五度关系的调性布局,使用高位重同名调和低位重同名调。小曲间以二度、三度调关系为主,含有增四度,调性布局的色彩性与风格化更为突出。曲式方面,作曲家躲避大型的曲式结构,尽量使小曲简单化、通俗化,基本上是灵活运用再现曲式,并且在小曲之间没有贯穿的主题,也没有连接段落,强调每首小曲的独立性。此外每部套曲没有明显的高潮部分,音乐中没有“大喜大悲”的段落,恰到好处地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下面以Op.51《森林素描》为例进行阐述(见表1)。

表1 《森林素描》调性与曲式表

四、相互联系的音乐材料与创作手法

研究麦克道威尔的钢琴小品时我们发现,某些精美的曲调往往是其大型音乐作品中曲调的缩影,作者都运用了同一创作素材,如Op.51-5《印第安小屋》中第1小节的音调与Op.45《悲剧》奏鸣曲第三乐章中第1-2小节的音调、Op.48《第二管弦乐组曲“印第安”》第一乐章中第1-3小节的音调类同。而在一部钢琴小品套曲中,在强调各乐曲独立性与相互间的对比性的同时,于题材、音调、节奏或音乐表现内容等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并且有的小曲在整部套曲中具有概括总结性的作用。

下面以演奏频率颇高的钢琴套曲《森林素描》加以说明。该套曲由10首小曲组成,分别是:1.《致野玫瑰》、2.《鬼火》、3.《旧游之地》、4.《秋天里》、5.《印第安小屋》、6.《睡莲》、7.《黎默斯叔叔的故事》、8.《荒芜的庄园》、9.《牧场的小河》、10.《日暮叙语》。后附点的节奏型在套曲中多有运用,其中第1首小曲的某些音调是其它小曲音调的先现。

《致野玫瑰》的音调位置相关小曲的音调位置第1小节《鬼火》第9小节第1小节《旧游之地》第12小节第5小节《秋天里》第1-2小节第49小节《睡莲》第8小节第5小节《黎默斯叔叔的故事》第1-2小节第5小节《荒芜的庄园》第5小节第49小节《日暮叙语》第4小节

表2 《致野玫瑰》的音调与其它小曲音调的关系

第10首小曲《日暮叙语》在整部套曲中起到一个总结性的作用。乐曲描绘日落西山、余辉散落村庄的情景与《致野玫瑰》在创作题材上形成呼应。音乐中再现了《旧游之地》《印第安小屋》《荒芜的庄园》中的旋律音调,强调这三首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在整部套曲中的重要地位。小曲A段运用对比复调的写作手法,刻画夕阳散落大地而形成的明暗对比;进入中段乐曲再现《鬼火》中的复附点节奏,将这种明暗对比的强度扩大;乐曲于第60小节在f小调上再现《荒芜的庄园》中沉思性的旋律音调,暗示太阳完全落山,最后一丝余辉也随之消逝;第84-90小节再现《印第安小屋》中的旋律音调,强调了作者创作的思想基调,怀念工业化革命前人们自然、安宁的生活状态,表达对印第安人民不幸遭遇的哀思。

五、小曲中的印第安情结

19世纪,美国政府先是用军队驱赶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的印第安人向河西美洲荒原迁移,而后又将印第安部族分割遣送至白人不愿居住的保留地。西部金矿发现后,大批移民涌进加利福尼亚,使印第安人险遭灭顶之灾。麦克道威尔对印第安部族的悲惨遭遇非常同情,在《森林素描》《海上小品》《新英格兰田园诗》等作品中多次渗透了这种情感。

在Op.51-5《印第安小屋》中作者直接将印第安易洛魁部落的曲调未加修饰地加以运用,节拍重音的错位使音乐更加原始化,乐曲中的装饰音用来模拟印第安男性歌手演唱中的下滑音,而低音纯五度音程持续的间断性鸣响则模仿印第安水鼓的声音,营造一种孤单、凄凉的气氛。Op.62-6《印第安田园诗》是作者众多田园诗风格的小曲中最出色的一首。该曲的曲调源于依阿华部落妇女歌唱的一首情歌,歌词大意:一名印第安妇女独自坐在火堆旁,为情人编织一条贝壳珠链,跳跃的火光映红她温柔的脸,远处传来优美的长笛声。乐曲的主题活泼轻巧,带有嬉戏性,意在描绘跳跃的火焰,节奏则具有印第安舞蹈的性质。

谱例5

乐曲中段,音乐像田园诗般恬静、美丽,柔美的旋律代表温柔的印第安妇女形象,低音纯五度音程的连续鸣响与中音区的持续音小字组e音是在模仿依阿华部落用于演奏爱情歌曲的导管笛。作者强调希望演奏者了解印第安人民的生活,饱含深情地弹奏这首曲子。

谱例6

曾有一位印第安农民听到麦克道威尔的这些小曲时,激动地说“这是真正的印第安音乐,它使我想起了和老酋长一起漂泊的日子”。[2]在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将印第安音乐应用到创作中的作曲家寥寥无几,而麦克道威尔多次汲取印第安土著人的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力图摆脱欧洲传统音乐的束缚,创造具有美国精神的民族音乐。他强调,美国的音乐应该表现美国人特有的青春的乐观主义的活力,表达他们不畏惧苦难的倔强性格和精神。他的这一思想在其音乐创作中多次体现。例如采用印第安旋律的钢琴小品《睡莲》,它并不是简单地歌颂大自然之美的作品,其寓意在于用睡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生长过程暗示美利坚民族的发展趋势。当时纽约市第五大道上有钱人富丽堂皇的豪宅与邻近散发臭气的贫民窟判若云泥,政府官员与资本家营私舞弊,腐败行径愈演愈烈。麦克道威尔对这种社会现状非常担忧,但同时又很乐观,他说:“纽约现在是一个污秽的地方,但最优秀的人民也在这里,看看这些水百合,根虽扎在淤泥里,花朵却绽放在艳阳下,我坚信我们伟大的祖国前途一定光明。”[2]156

麦克道威尔为培养美国自己的音乐人才付出了巨大艰辛。百年后的美国音乐在世界乐坛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格局中的独特领域,它由早前的默默无闻到今天的执世界音乐之牛耳,期间经过了一个从弱到强,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3]麦克道威尔在形成美国音乐风格的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为后期美国音乐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基础。他的那些探索美国当地民间风俗的优秀作品为美国音乐史提供了一个精美绝伦的音乐表述。麦克道威尔的钢琴小品不追求外在的炫技,音响新颖,笔触细腻,多年来被中国钢琴考级教材所选用并成为众多专业学生节目单上的演奏曲目。对于这种技术并不困难而音乐性很强的乐曲,简单地从作品表面进行浅显分析的方法显然早已过时,从更深层次解读音乐,挖掘作品的内涵尤为重要。希望本文对喜欢麦克道威尔钢琴音乐的朋友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也使读者对美国音乐有更为广泛的触及,从而促进中国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注释:

①麦克道威尔的钢琴小品既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联合成套。为了强调与“一般意义”上的“套曲”相区别,本文把麦克道威尔创作中做“联合成套”处理的“钢琴小品曲”及其结构形式,特称为“钢琴小品套曲”——一方面由于其各章形象的相互独立而彼此不同,因此具有组曲体裁所要求的那种对比特点;而另一方面整部套曲又显示出套曲所常有的关联特性,这种关联性体现在调性布局和主体材料等方面,并不要求所含各章在结构上一定要用一般器乐套曲所需采用的奏鸣曲式等,这就使小品套曲不同于交响奏鸣套曲,且有别于组曲。麦克道威尔的钢琴小品套曲是一个个独立性较强的性格小品的联缀,这种“小品套曲”形成了他全部钢琴小品中具有个性的范式。本文主要是基于麦克道威尔钢琴小品套曲与套曲中各小曲的特点而进行阐述的。

[1]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42.

[2]Alan H.Levy.Edward MacDowell——An American Master[M].London:Scarecrow Press,1998:126.

[3]刘筱,田可文.关注美国——1988-2003年武汉音乐学院的美国音乐研究[J].黄钟,2004(2):9.

Artistic Features of MacDowell's Piano Pieces

BI Ling

MacDowell,one of the few native American composers who devoted significant effort to displaying distinctiveAmerican characteristics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nd won a host of honorsthat were unmatched by other composers of his age. This essay intends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MacDowell'spiano piec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ubject,harmony,music form as well as the aspects of the native AmericanIndian culture in the pieces,and probe into the profound meaning in the works.

MacDowell,piano pieces,American Indian music

J624.1

A

1004-2172(2015)04-0081-06

10.15929/j.cnki.1004-2172.2015.04.012

2015-06-24

毕 玲(1979— ),女,博士,辽东学院音乐系讲师。

责任编辑:李姝

猜你喜欢
套曲印第安小曲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印第安捕梦网
用爱温暖那名需要陪读的孩子
试论早期美国印第安口头文学的特征
小曲
如梦令·烟雨痴缠
Ten Little Indian Boys十个印第安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