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不同材料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2015-12-06 07:54廖义利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浦城县中薯稻草

廖义利,郑 莉

(福建省浦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353400)

马铃薯是浦城县主要冬种作物,其营养丰富,是粮菜兼用的作物。由于浦城县冬季霜期较长,长期以来传统栽培的冬种马铃薯产量低、成品薯小、生产效益低。为探索适合浦城县气候条件的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13年浦城县农技站在莲塘镇山桥村开展马铃薯不同材料覆盖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浦城县莲塘镇山桥村,为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的中稻冬闲田。海拔230 m,东经118°25'、北纬27°45'。供试马铃薯品种为中薯3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黑色地膜覆盖;处理2:白色地膜覆盖;处理3:稻草覆盖:处理4:畦面无覆盖(CK)。摆种后,用土盖住种薯和肥料,然后各处理分别用覆盖材料覆盖畦面,其中稻草覆盖处理每667 m2用干稻草400 kg。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48 m2,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方法

2013年1月31日播种,每667 m2马铃薯用种150 kg。种薯经切块、浸种消毒后播种。切块:种薯统一采用中薯3号脱毒薯,中等薯块,播种前1 d切好,每个薯块35~40 g,含有l~2个芽眼;浸种:切块后用克露进行处理,一般浸种3~5 min晾干,次日待种薯表皮干燥后播种。用旋耕机打碎沟土,按畦带沟宽1.2 m、沟宽0.3 m整地,在畦面上开沟施肥 [每667 m2用干稻草200 kg、硫酸钾复合肥 (15-15-15)60 kg、硫酸钾15 kg作基肥包心施用],然后在施肥沟两边摆放种薯,每畦摆放2行,行距60 cm、株距28 cm,每667 m2摆放种薯3968块。然后用沟土将种薯和肥料盖住。用50%乙草胺70 mL对水30 kg畦面均匀喷雾防除杂草。

由于处理1、处理2有薄膜覆盖,在幼苗开始长出并顶到地膜时,必须及时将地膜破口引出幼苗,分别于3月7日、3月4日进行破膜,直到苗齐。马铃薯现蕾始期、植株封垄前进行中耕培土。肥料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完,后期不再追肥。马铃薯防治病虫害的重点是防治蚜虫、青枯病和晚疫病。在现蕾期,每667 m2用10%吡虫啉1500倍加70%代森锰锌700倍液喷雾;在现蕾后10 d,每667 m2用10%吡虫啉1500倍加72%克露1000倍液喷雾。

于5月12日收获,薯块按大、中、小进行分级,对各处理分别统计单株薯数、大中小薯个数及小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草发生情况

处理4(CK)畦面没有覆盖,杂草发生较严重,需进行中耕除草;处理3畦面有稻草覆盖,杂草发生较轻,但沟边、畦边及畦面覆盖薄的地方仍有长草,需要人工除草;处理2白色地膜覆盖,有少量杂草生长,需人工进行稍微除草;处理1黑色地膜覆盖,杂草极少,无须人工除草。本试验田间杂草发生程度: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

2.2 抗逆性

处理1和处理2畦面有薄膜覆盖,利于前期保温、防冻,提早出苗;中后期可以抗旱保水,处理1还可降低后期土温,有利于薯块增大,抗逆性最好,处理2其次。处理3(畦面稻草覆盖)具有一定的保温防冻效果,但后期雨水偏多时稻草积水,引起烂薯,抗逆性居第3位。处理4(对照)畦面无覆盖,保水保温性能差,马铃薯受冻害最为严重。

2.3 产量

处理1(黑色地膜覆盖)产量最高,比对照每667 m2增产544.7 kg,增幅达35.8%;其次是处理2(白色地膜覆盖),比对照每667 m2增产475.5 kg,增幅31.3%;处理3(畦面稻草覆盖)比对照每667 m2增产237.6 kg,增幅15.6%(表1)。

表1 各处理马铃薯产量

2.4 主要性状

各小区分别挖取10株马铃薯进行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考种,结果见表2。各处理马铃薯株高差异不大,处理1(畦面黑色地膜覆盖)的平均株高最高,为56.8 cm;其次是处理2(畦面白色地膜覆盖),平均株高56.3 cm;处理3(稻草覆盖)居第3,株高53.8 cm;对照平均株高最低,为53.3 cm。

表2 各处理马铃薯主要性状

处理1(畦面黑色地膜覆盖)的单株平均产量518.5 g,比对照高126.0 g;其次是处理2(畦面白色地膜覆盖),单株平均产量508.3 g,比对照高115.8 g;处理3(畦面处理稻草覆盖)的单株平均产量445.5 g,比对照高53.0 g。

处理1(畦面黑色地膜覆盖)平均单株结薯数最多,为5.8个;其次是处理2(畦面白色地膜覆盖),平均单株结薯数5.3个;处理3(畦面稻草覆盖)平均单株结薯数5.0个,居第3;对照 (畦面无覆盖)平均单株结薯数最少。

处理1(畦面黑色地膜覆盖)大中薯比例最高,占82.7%;处理2(畦面白色地膜覆盖)大中薯比例79.2%;处理3(畦面稻草覆盖)大中薯比例为70.0%;对照 (畦面无覆盖)大中薯比例最低,为65.2%。

2.5 经济效益分析

各处理按每667 m2用种薯150 kg、稻草400 kg、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各6 kg,每公斤稻草0.32元、种薯2.4元、黑色地膜17元、白色地膜14元计算。与对照相比,3种覆盖处理的物化成本增加,其中处理1每667 m2增加102元,处理2增加82元,处理3增加128元 (表3)。但覆盖处理的纯收入及用工的工值都比对照增加 (表4),其中处理1每667 m2纯收入增加987.4元,每个工工值达446.7元;处理2每667 m2纯收入增加867.0元,每个工工值达403.8元;处理3每667 m2纯收入增加347.2元,每个工工值达318.9元;对照每个工工值为295.4元。

表3 各处理物化成本分析 (单位:元)

表4 各处理马铃薯经济效益分析 (单位:元)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栽培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白色地膜覆盖及稻草覆盖均比常规无覆盖栽培的增产增效。其中,畦面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能够提高土温、防寒、保水、保肥、免除草、节约劳力,增产增效最为显著。在闽北地区2~3月仍会遇到霜冻天气的情况下,马铃薯采用畦面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是最实用的抗寒防寒技术,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浦城县中薯稻草
稻草熊
粤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金华市金东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主动靠前 发挥优势——浦城县老促会助推革命遗址保护
一个老红军的初心——浦城县古楼乡石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宝兰追记
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清风廉韵”扑面来——记浦城县乡村和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活动
浦城县优质稻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两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