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原生茶树种质资源调查

2015-12-06 05:46薛徐燕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屏南屏南县茶树

薛徐燕

(福建省屏南县茶叶技术推广站 352300)

屏南县地处鹫峰山脉中段,平均海拔830 m,境内山峦叠嶂,群峰耸峙,溪谷蜿蜒,纵横交错。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由于山高谷深,区域性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一山有四季,一里一重天”的微域小气候,为海西最适茶树生长区域——屏南县创造了茶树多样化生长变异空间,造就了屏南县原生茶树丰富的种质资源,其区域性分布明显,主要分布区域有代溪镇的银墙山、鸡髻山,双溪镇的大屏山,棠口乡的嶂峰仙峰,岭下乡西北部的谢坑村,屏城乡的天坪山等地。

2008年,福建省农业厅组织开展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研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野生型、半野生型和优异茶树资源的普查、认证,并开展保护工作,以利开发利用。屏南县茶叶技术推广站在1984年进行屏南县茶树品种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屏南县原生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以区域分布为前提,主要性状特征为依据,抽查了全县原生茶树分布相对集中区30余处,对稀有、具有优异性状的15个地方品种建立观察点,通过多年对各茶树品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观察记录,开展品系抗性、适制性研究,以及丰产栽培、种苗繁育等试验,归纳总结出具有典型代表、保护利用价值高的原生 (野生、半野生茶)茶树种质资源片区6个。它们中多为小叶种菜茶,也出现大叶种苦茶树,有叶形似柳叶的或竹叶的,有嫩芽叶呈紫红色的或翠绿色的,有春分前后萌芽的也有立夏才萌芽的,有滋味鲜爽的也有苦涩的。这些原生茶树种质资源都是闽东茶树品种的始祖,不少种质优异性状是福建乃至全国稀有的,科学保护和利用这些品种资源,对于确保福建省茶树育种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和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分区予以简述。

1 银墙山区

1.1 分布区域

银墙山区位于屏南县代溪镇东北面的银墙山周边,东北、西北方向山下陡峭,河谷幽深,气候垂直变化差异大,山上土石富含锌铜铅,地力肥沃。该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稀有种质资源野生苦茶树和地方良种雷鸣茶等就生长在本区域内,是屏南县历史上主要古老茶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含往里、淦山、泮地、后章、北乾、洋头等村。

1.2 代表品种及特征特性

代表品种为野生苦茶树 (图1),较集中分布于淦山村长潭自然村后山坝头山涧左支流边石岩下。该处海拔约650 m,有20余株分布在约666 m2范围内,最大1棵主干基部直径17 cm、树高6 m以上、树幅5 m。

乔木型,主干明显,皮色白中带黄,分枝高且稀疏,枝条较软下垂。根表皮乳白色,有瘤状物。叶片水平着生,叶大呈长椭圆形 (长16.0 cm、宽6.8 cm),叶面光滑平展,嫩叶紫红色,成叶深绿,叶齿浅疏。花、果个头较小,雌雄蕊颜色、形状与栽培种区别不大。其适应性强,在深山丛林中表现顽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1.3 品质特点

因采制的茶叶滋味很苦,当地农民称之为“苦茶”。饮用成茶时,初入口极苦,后有凉爽之感,回味甘凉持久。据当地老农反映,“苦茶”具有比一般茶叶更强的提神、防治感冒的效果。

1.4 利用情况

屏南野生苦茶树种质资源全国稀有,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名录,批准文号为闽农种植 [2009]419号,受保护茶树品种编码为闽JY010。目前处于品种抗性、适制性研究,以及种苗繁育、丰产栽培等试验过程中,商业利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2 鸡髻山区

2.1 分布区域

鸡髻山区位于屏南县代溪镇北偏东方向,以鸡髻山为中心,核心区在天峰村境内,包括康里、九洋谢厝、周厝、南山、达善溪等村。海拔1000 m以上约333 m2的山地零星分布原生小种茶树,部分长于岩间石缝或树丛之下,以叶片细长、形似竹叶的品系居多,当地称之为玉竹茶。曾在天峰村鸡髻山自然村后门山百米处有1棵古茶树,主干大碗口粗,树高3 m以上,树幅6 m以上,20世纪60年代因管理不善而致死。目前这个区域尚存老式茶山面积133 m2以上,原为天山绿茶极品黛春茶的优质原料基地。据调查,当地已有300多年的产茶历史。

2.2 代表品种及特征特性

代表品种为玉竹茶 (图2),灌木型丛生,主干不明显,自然生长树高在2 m左右。新梢节间较长,持嫩性强。叶形细长 (百叶平均长11.2 cm、宽2.6 cm),主脉明显,形似竹叶,叶色翠绿,叶面见凹凸状。极耐寒,能够在海拔1300 m的山顶(最低温度为-12℃甚至是-13℃)存活。

2.3 品质特点

成品绿茶,毫心显,条索纤秀翠绿,锋苗似针,栗香高锐持久,滋味鲜爽醇和,持久回甘,汤色清澈 (带绿)明亮,叶底嫩绿完整亮丽。具有独特的岩韵滋味,适制天山绿茶中的极品黛春。

除了覆盖层厚度外,覆盖层的组成成分及性质对塌陷的发生及形态也起着重要影响作用。根据调查及钻探情况,研究区覆盖层主要为冲洪积砂黏土、卵石及坡残积粘性土组成。粘性土在土颗粒粘聚力作用下,可形成拱作用,不易塌陷;而砂黏土及卵石土颗粒自由度大,粘聚力很小,容易流失,形成塌陷。

2.4 利用情况

玉竹茶为地方优异良种,属稀有的茶树种质资源,2010年被列入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名录,批准文号为闽财农指 [2010]8号,受保护茶树品种编码为闽JQ011。近年来,天峰、康里、九洋谢厝、周厝先后垦复管护面积在53 hm2以上,年产高档绿茶、屏南小种红茶10 t左右。

3 大屏山区

3.1 分布区域

位于双溪镇东北面,以上七房、峭顶村为中心,含后峭、乾源、前洋、下七房村等 ,区域范围不大,茶树分布较集中,种质资源丰富,品质优异,代表地方良种的有野生岩茶、柳叶茶等。

3.2 代表品种及特征特性

代表品种为野生岩茶,较集中分布在海拔1150 m的高山峭岩丛林间。生活力较强,极抗寒、耐旱、耐瘠。灌木披张型,主干较明显,枝条细小、较软、下垂。结果率低,果小。叶片水平状着生,长椭圆形,显小,叶肉薄,百叶平均叶长7.1 cm、宽2.6 cm,叶齿小而浅,叶面光滑平展,嫩叶微紫色,成叶鲜绿。“谷雨”后萌芽,“立夏”之前3~4 d时2叶初展,持嫩性弱。嫩芽味凉苦持久,回味甘爽,滋味鲜浓。

3.3 品质特点

嫩叶制成的红、绿茶味带苦;3叶初展制成的红茶、岩茶具有独特的类似肉桂香岩韵的风格。

3.4 利用情况

是晚清、民国时期制作“岩茶”的首选原料。2014年,屏南鸳鸯溪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当地茶农对古茶树实行了保护,垦复管护面积2 hm2,当年产屏南小种红茶200 kg。

4 嶂峰仙峰区

4.1 分布区域

位于棠口乡东面偏南的章峰、仙峰山上,含小章、旺坑、里洋、山棠、安溪、漈头等村,遗留的古老茶树主要集中在旺坑、大嶂自然村,老式茶山面积333 hm2以上,其中约133 hm2分布在海拔1000 m以上的高山,地方良种代表品种为红心菜茶。

4.2 代表品种及特征特性

代表品种为红心菜茶,群体种,多变异,品系多。多数为小灌木丛生,分枝低,多花多果。叶小、长椭圆形,百叶平均长8.4 cm、宽2.9 cm,嫩芽叶紫红色,可见绒毛,叶面初展时中间隆起,成叶深绿,叶齿有深有浅。多数在清明前后1周内萌芽,“谷雨”之前5~10 d时2叶初展,持嫩性较强,但老树易形成对夹叶,适制屏南小种红茶。

4.3 品质特点

制成的屏南小种红茶成品条索紧秀重实,色泽乌润显宝光,干茶香气馥郁,滋味甘香醇厚,气味芬芳,显山场香,经久耐泡,汤色橘黄 (或金黄)、清澈艳丽,叶底完整明亮。

4.4 利用情况

嶂峰仙峰区管护较好的老式茶园面积有133 hm2以上,年产屏南小种红茶30 t、岩雾绿茶50 t。2013年屏南仙峰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此建立了“高山小种菜茶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对红心菜茶提纯复壮,开发地方特色的屏南小种红茶。

5 凤茶区

凤茶区位于岭下乡北半部、双溪镇北面、路下乡北面,以谢坑村为中心,包括岭下乡的上楼、东峰、富竹、梨洋、风水头、葛畲、横坑等村,双溪镇的山头、北村、嶂岭等村,以及路下乡的法竹坑村一带,越过西北面分水岭为建瓯界,北面与政和接壤。海拔900~1100 m。遗留茶树 (茶园)分布广,面积大,但不集中,品种为古老菜茶,有多个品系,当地村民统称为凤茶,为屏南先民最早开发利用茶树资源的区域之一。据传,“凤茶”这个名称就是从当年北苑贡茶的“凤饼”而来。

凤茶为小灌木丛生,分枝低,多数品系叶长橄榄形,叶肉厚,芽肥壮,宜制绿茶、小种红茶。

6 天坪山区

6.1 分布区域

围绕天坪山 (又称鸡鸣山)山腰呈环形分布,核心区在屏城乡的南峭、上凤溪、南湾、坑头,棠口乡的西村爱岭自然村等,海拔900~1150 m,古茶树多分布在石砾壤土山谷间,连片面积不大,较集中。主要代表品种有南湾菜茶、爱岭老枞。南湾菜茶在南湾、上凤溪山谷多有分布。

6.2 代表品种及特征特性

代表品种为南湾菜茶,小乔木型,主干较明显,枝条细小、较软、下垂。叶片水平状着生,叶长橄榄形、薄长,百叶平均长9.7 cm、宽3.4 cm,叶面光滑平展,叶齿锐稍深,嫩叶微紫色,成叶鲜绿。谷雨前后萌芽,立夏前6~8 d时2叶初展,持嫩性中等。品质特点是芽叶塑性好,适合制作卷曲形高档名茶,如屏南小种红茶。

6.3 利用情况

屏南凤溪包氏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天坪山区垦复管护南湾菜茶面积6~7 hm2,年产量在1500 kg左右。

此外,爱岭老枞在天坪山区遗留茶树 (茶园)面积约13 hm2以上,较集中分布在爱岭自然村后山,品种为古老菜茶,树桩大,树龄百年以上,有多个品系,制红茶枞味明显。

以上为屏南县丰富的原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典型代表,尚有数十个品系的特征特性有待进一步掌握归纳。这些都是现成的、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到目前为止,只有野生苦茶树、玉竹茶列入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名录,其他野生岩茶、柳叶茶、红心菜茶、凤茶、雷鸣茶等等,虽然县级茶业管理部门以及茶叶企业也做过一些保护和利用的工作,但由于财力不足,可持续保护利用的程度很低,开发利用收效甚微。因此,省级种质资源管理部门应继续加强对目前尚未列入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优异种质资源的管理工作,将更多的地方优质种质资源纳入保护与利用范围,为将来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致谢:参与本项目调查人员还有沈久聪、陆裕华、沈明双、林世富、张古生,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屏南屏南县茶树
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屏南县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屏南县低海拔地区绿竹施肥对比试验
屏南县扶贫小额信贷的创新与启示
美籍华裔少年“支教”屏南乡村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茶树湾
屏南县茶产业发展概况与对策
区划调整与文化变迁——以清代屏南建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