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调查与分析
——基于山东省5所民办高校的问卷调查

2015-12-08 07:16肖卿
山东工会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历宿舍民办高校

肖卿

(山东协和学院基础部,山东济南 250109)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调查与分析
——基于山东省5所民办高校的问卷调查

肖卿

(山东协和学院基础部,山东济南 250109)

通过对山东省内5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民办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总体上有了很大改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方面,班主任(辅导员)整体素质提高,学风建设整体很强,学校支持网络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宿舍管理模式有待改善,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为深入了解山东省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课题组于2013年选择对山东省内5所民办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分析发现,山东省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总体上有很大改善,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班主任素质整体提高

班主任作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其优良素质是做好学生“指导者”和“引路人”的根本保证,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学校的管理及发展。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的班主任素质整体得到提高,一半以上(52.8%)的班主任已是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近一半(48.6%)的班主任是党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法、组织管理能力、关爱学生等方面有显著改善,基本上能做到民主、科学、热情管理。

山东省多所民办高校随着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加强了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视班主任的学历、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提升,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提高学生管理水平,让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益友”、“人生导师”。在调查中,82.8%的学生希望班主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46.7%的学生希望班主任成为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只有34.5%的学生希望班主任是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可见,一个优秀班主任如果能真正担当起学生心目中“良师益友”、“人生导师”的角色,就必须有良好的素质。

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与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最多,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影响最大,班主任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影响着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塑造。在管理中“如何考虑民办高校中层次多样、成分复杂的学生实际,融合普通高校与中学生班主任管理的常规做法,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方法,如何在管理工作中不充当上传下达的‘通讯员’角色,不断探索、创新,来加强对民办高校学生进行管理,成为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大课题。”[1]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各民办高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还有30%的班主任学历是大专及以下学历,虽然学历低并不代表着管理能力差,但会影响着管理水平的发挥,一方面大专及以下学历的班主任在管理本科学生时会在学习方法、职业规划、考研就业等方面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我们也看出,学历的高低也会影响到班主任管理方法、能力、水平等,从表1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班主任学历不同,其管理方法会有差异。

表1 班主任的主要管理方式(%)

二、学风建设整体较强

民办高校以生源求生存和发展,生源好坏取决于整个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口碑和认可度,而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认可度来自民办高校不断加强和提升的自我素质。民办高校为提高社会声誉度,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内强素质,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培养,为社会输送优质的毕业生。调查发现,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气氛、学校考风、教师授课方面都有很高的得分,如有74.8%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目标明确,39.3%的学生在课余时间看书学习,7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考风很严,有67%的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了教书与育人同时进行,改变了传统普通高校教育和管理两者分离的教学习惯。

数据分析发现,学历模式、学习目标和考风作为相关因子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气氛、课余时间的支配等与学风相关的内容。民办高校中一般有多种学历模式,如普通本科、普通专科、高中后中职、中专等等。学历模式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也不同,比如本科生的学习目标是四年后考研和就业,普专生的主要目标是三年后就业或专升本,而高中后中职的学生虽然和普专生的学习目标一样,但他们面临的紧要任务就是要参加第二年的春季高考,因此他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通过数据分析也能得到相关证实。

相比较而言,高中后中职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班级的学习气氛很浓,近一半的学生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看书学习备考。本科生和普专生常因为感觉离毕业还有很长时间,常常不能把长远的学习目标具体化和细化,容易放松日常的学习。

另外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学校考风与班级的学习气氛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学校考风非常严格,那么班级学习气氛就很浓,反之就淡化。这就给我们一定启示:做学生管理时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细化学生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严抓学校考风,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宝贵的学习时间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三、学生支持网络明显完善

民办高校因受某些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制约,在资金、人力和物力上对学生的教育投入受到一定限制,但通过调查我们可喜地发现,针对大学生心理、疾病、学费、生活等方面,民办学校支持网络机构却很完善。各学校都有针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中心、为学生提供兼职的就业协会、为学生生活服务的宿管中心,更重要的还有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咨询机构,而且这些部门在日常中为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贴心服务,及时满足了特定学生的需求,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依赖感和归属感,保障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调查,一半以上的学生知道学校对贫困生提供了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帮助贫困生上学的优惠政策,而且有60%以上学生认为学校每次在评选奖助学金的过程中是比较公平的,这说明民办高校在落实国家贫困政策时是比较公平公正的,更不会因为学校自身资金的紧张而扣留学生的奖助学金。

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咨询电话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新学期为新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并对有问题的同学进行跟踪辅导,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等等,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学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很高的满意度。当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心理咨询机构的功能要需要增加和增强,及时有效地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也为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功能还未更充分施展,学生在心情不好或感觉压力大时不会首先想到向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求助(3.8%),反而向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家人寻求帮助(78.2%)。但是求学在外的学生和家人、朋友都不在同一个地方,不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如果真有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帮助。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排忧解惑方面就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而且心理咨询机构的老师有着专业的知识、丰富的咨询经验和高超的沟通技巧,比普通人有着更强的能力来高效地解决问题学生。所以,民办高校以后应重视对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和应用,这是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总体来说,通过调查,近70%的学生对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感到满意(见表2),说明民办高校采取的管理学生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适应民办高校学生的要求。

表2 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但我们也看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学历

模式的学生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学校的学生管理者在具体做学生管理时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学历模式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生硬照办统一的学生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在管理中做到事半功倍,不仅学生管理做的顺利,还能深得学生们满意,提高管理者在学生心目中形象,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从而提高社会对学校的赞誉度和美誉度。

四、宿舍管理模式有待改善

宿舍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管理育人的重要阵地。学生在校期间,约有一半以上时间在宿舍度过。因此,以宿舍为中心的思想工作始终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之一。但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生源复杂,学生学习基础弱,不良行为习惯多,自我控制力差等原因,民办高校一般都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在宿舍管理上也都采取军事化管理方法。学生上课期间要在教室,只有中午和晚上休息时才能回宿舍睡觉、休憩,而这段时间正是班主任、老师下班休息的时间,因此以宿舍为中心的思想工作往往不能有效、长期地开展,即使在学生宿舍设立学生活动室等有利于学生活动、学习、娱乐的场所,也因为相关管理体制的不配套而不能有效开展,大多时候只能流于形式或应付上级检查。通过调查发现,近一半(44%)的学生不满意现行的宿舍管理方法,希望宿舍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56.7%),或者把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自我管理(37.3%),真正实现“三自”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在倡导“管理即服务”、“以学生为中心”等新型教育管理理念的背景下,军事化的宿舍管理模式已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对独特的学生群体,民办高校的宿舍管理模式势必改革,逐步采取人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如此,宿舍管理的水平才有根本的提高,学生才能在宿舍中学有所乐、住有所乐。当然,宿舍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班级、教学、社团等的相应契合才能实现。

五、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位格调。作为民办高校,面临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直接冲击,需要全方位的素养来丰富其文化底蕴,用以增强其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有它的特殊性、紧迫性和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重硬件投入、搞形象工程,轻软件培育、忽视品格塑造的“一条腿走路”现象,对校园文化的科学建设和健康发展形成严重阻碍。民办院校因为自身的主、客观原因,这种现象更需特别注意。

学生社团和学生会是当代高校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团体,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山东5所民办高校的调研发现,学生社团数量和种类很少,社团组织的活动也寥寥无几。周末一般是学生社团成员最活跃的时段,校园里会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但是在这些学校中周末的校园冷冷清清,很少有社团或学生会在组织活动。即使有一些活动,“活动内容方式相对单一,缺乏新意,活动的娱乐性、快餐性、浅薄化等现象明显,而且多数校园文化活动以文艺性、体育类为主,知识性不强,很少能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人生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无缝”对接。另外,有些校园文化活动仅仅流于形式,‘作秀’给领导看,严重影响了活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2]学生会作为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学生开展学术、文体、娱乐等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的各项活动。调查发现民办高校的学生会部门也比较少,一般有纪检部、宿管部、文体部等几个部门,其主要职能检查纪律卫生、文明纠察等,很少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服务。这与同学们心目中的学生会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们希望学生会平时要多举办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多组织各种有意义的事情为同学们服务。

如果学生社团或学生会能够经常地、固定时段地或重要节日组织学生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体育文化节、公寓文化节、学术讲座、志愿活动,重大节日如校庆、九一八举办纪念活动等等,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起到文化熏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久而久之也会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和魅力。

[1]张延华.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民办教育研究,2003,(6):55.

[2]邱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4,(1):92.

(责任编辑:韩清恩)

本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2011GG216)的阶段性成果。

G648.7

A

2095—7416(2015)06—0122—03

2015-09-09

肖卿(1985-),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山东协和学院基础部讲师。

猜你喜欢
学历宿舍民办高校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热得快炸了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热得快炸了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