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2015-12-08 07:16杨磊
山东工会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景区智慧旅游

杨磊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357)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杨磊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357)

“智慧旅游”的概念来源于“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当前,我国对智慧旅游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概念还不科学、统一、规范,研究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特定地区的智慧旅游及旅游企业“智慧化”。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完善相关的理论体系建设,强化理论研究,更深入地探讨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和原理,逐步构成“智慧旅游”统一的理论体系。

旅游;智慧旅游;旅游企业智慧化

“智慧旅游”的概念来源于“智慧地球”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随后,IBM公司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构想。2010年,我国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与信息时代相伴,旅游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经历了“经济性产业”、“综合型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逐步发展到“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正向更广泛和纵深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完善,旅游业开始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智慧旅游”应运而生,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的热点问题。

一、研究文献描述

(一)研究文献的数量及来源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整理,截至2015年9月17日,在数据库内限定搜索范围为期刊、博硕士论文,以“智慧旅游(490篇)”、“智慧酒店(26篇)”、“智慧景区(69篇)”为题名分别进行检索,共获得研究论文585篇,从文献总量来看,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研究文献的纵向分布

从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看,智慧旅游的研究基本起步于2011年(5篇),从2012年(39篇)、2013年(93篇),到2014年(200篇),2015年截至3月份,中国知网收录的当年论文已达到了140篇。可见,对智慧旅游的研究,由于其快速发展而不断增长。

二、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智慧旅游基本理论的研究

个性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是未来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智慧旅游是旅游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这是目前学术界对智慧旅游的普遍共识。但由于中国对智慧旅游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其概念还达不到科学、统一、规范。通过整理现有文献,国内学者关于智慧旅游的观点见表1。

表1 智慧旅游概念一览表

从内涵来看,叶铁伟提出了智慧旅游的四大特点:全面物联、充分整合、协同运作、激励创新,以及应用体系的三大层次: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1]黄超、李云鹏则认为智慧旅游的体系构建应包括技术层、应用层、产业层和关联层。[2]刘军林、范云峰分

析了智慧旅游系统的支撑及框架体系,同时将其概括为“一心、两端、三网”。[3]张凌云指出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并提出了CAA框架体系,包括三个层面:智慧旅游的能力、智慧旅游的属性和智慧旅游的应用。[4]李云鹏、胡中州把以往的研究分成了七类学说,并提出了智慧旅游内涵的旅游信息服务、泛在化、旅游者个体三大核心。[5]

(二)关于智慧旅游特定区域的研究

特定地区的智慧旅游研究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领域,论文数量占据了文献总数的三分之一。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9个省和43个市提出了智慧旅游发展计划,国家旅游局已确定了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表2为国内智慧旅游做得较好的省份及城市的规划方案。

(三)关于旅游企业“智慧化”的研究

从微观层面讲,旅游企业如何适应“智慧化”的转变,如何利用“智慧化”引导服务也引发了关注。

对于智慧酒店,黄崎在2011年即提出了打造“智慧型酒店”,虽然其研究未总结出智慧酒店的概念内涵,但通过物联网在宾馆行业应用的调研分析,总结了物联网技术给宾馆行业带来的效用以及在宾馆企业推广的两个阶段。李臻、朱进认为在智慧旅游的发展中,智慧酒店将扮演“急先锋”的角色,其建设也正处于探索阶段,“智慧酒店”将成为旅游行业中的“热词”。[6]他们同时分析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通讯技术和物联网等智慧酒店的四大核心技能。杨宏则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剖析了大数据在智慧酒店管理中的作用,意图实现酒店管理领域的数据化、智能化和个性化,促进智慧酒店发展的规模化、管理的规范化、营销的多样化。[7]

对于智慧景区,基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我国于2004年就开始了“数字景区”示范工程建设。随着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发展,在感知智慧地球和感知中国大战略的背景下,国内众多风景名胜区也纷纷提出了“智慧景区”理念。如九寨沟的景区旅游服务资源动态优化配置,实现了游客分流智能化管理等。针对智慧景区的研究,最早的即是邵振峰等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的研究,探讨了基于服务架构的景区智能化管理模式,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新技术的“智慧景区”框架。[8]

表2 最佳省/市智慧旅游规划方案

三、对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的评述

从研究内容看,一方面国内智慧旅游的研究虽然总体数量不多,但是研究的发展速度很快,生态学、信息学、城市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也开始进行“智慧旅游”的发展研究。另一方面,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缺乏全面、一致、标准的理论体系,其中很大一部分研究由于没有与实践相互佐证,无法对实践进行指导。此外,许多研究着眼于其体系架构问题,过于集中并且缺乏理论深度。[9]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完善相关的理论体系建设,强化理论研究,更深入地探讨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和原理,逐步构成“智慧旅游”统一的理论体系。同时,要加强智慧旅游的实践总结,建立多个试点进行理论实践。

从研究方法看,目前主要采用理论定性研究,集中于智慧旅游理论、基本概念探讨、体系构建等一般性的分析,缺乏规范化、体系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特别加强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的运用,促进研究方法创新,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数据统计、案例收集,从而推动智慧旅游研究的蓬勃发展。

[1]叶铁伟.智慧旅游: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上)[N].中国旅游报,2011-05-25(11).

[2]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北京: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57-59.

[3]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

[4]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

[5]李云鹏,胡中州,黄超,段莉琼.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J].旅游学刊,2014,(5).

[6]李臻,朱进.智慧酒店——酒店产品升级换代的必然趋势[J].镇江高专学报,2013,(1).

[7]杨宏.大数据与智慧酒店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19).

[8]邵振峰,章小平,马军,邓贵平.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J].地理信息世界,2010,(5).

[9]王辉.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J].中国经贸导刊,2014,(17).

(责任编辑:赵扬)

本文是山东省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创新驱动山东智慧旅游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5-ZZ-GL-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F592

A

2095—7416(2015)06—0066—02

2015-09-20

杨磊(1981-),男,山东威海人,旅游管理硕士,山东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景区智慧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旅游
有智慧的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智慧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