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互联网:值得开拓的蓝海

2015-12-09 08:35本刊编辑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农业

农业行业互联网:值得开拓的蓝海

文 | 本刊编辑部

当今世界互联网大行其道,各行各业纷纷满怀热情、争先恐后地拥抱互联网。与互联网的一日千里、千变万化相比,农业基于季节性的生产规律,难以形成市场化的迅速匹配。然而,两者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从最早的互联网大佬网易创始人丁磊养猪,到近年联想推出佳沃布局农业,再到京东刘强东种大米、口碑网创始人及天使投资人李治国养鸡、以软件起家的九城集团办有机农场并成立生鲜电商平台“沱沱工社”……IT类企业“务农”开始流行的同时,农业也在不断融合互联网思维。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表示,要用互联网精神做现代农业,进行变革和创新。于是,“农业+互联网”成了继金融、地产热之后的又一个聚焦点。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借助网络的力量服务农业,成为互联网农业诸多网络平台突破的课题。

中国农业互联网网站现状

互联网和农业相融合实际上早已开始。早在1999年,大北农集团就已经投资创立了农博网,它与一线门户新浪、搜狐,包括现在的“BAT”(百度、阿里、腾讯)诞生时间同步。不过,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应用以及产品形态的迅速升级,让同期创立的新闻门户、搜索类、社交类、电商类等迅速发展,很多发展成为巨型企业。而农业互联网受行业限制,发展整体缓慢。

据统计,中国有近四万个农业网站,主要呈现为农业咨询数据类、农产品电商类、农业信息媒体类、导航类等四类发展类型。

农业咨询数据类网站:行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准确的说,农业咨询类网站不同于一般的互联网公司,更多是嫁接线下渠道,实现线上咨询信息发布。如布瑞克农产品期货网、艾格农业、天下粮仓、卓创资讯等从事农业市场数据分析,借助大宗产品

期货市场数据分析、产业发展数据研究等,进行咨询服务,实现发展空间。

农业咨询数据类网站为企业带来了跨行业、跨企业的发展经验,以及先进管理技术和工具。但是,根据专门发布网站世界排名的Alexa网站信息查询平台的数据显示,农业咨询数据类网站,在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即从自然搜索结果获得网站流量)上并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PR值(Pagerank,谷歌网页重要性级别)中规中矩,并且较低的百度权重使得网站的信息无论是从百度收录上还是排名上均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网站图片也存在ALT信息(网站图片的文字提示,便于搜索引擎)不全的现象。此外,网站在页面设计、布局、网站优化上还有待提高。

农产品电商:巨大的商机并不代表巨大的盈利

一直以来,农产品销售是农业致富的关键一环。随着农产品生产的丰富以及市民需求的多样化,农产品生鲜电商自2010年后蓄势爆发。来自国家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达3000家。农产品电商网站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菜管家、本来生活网、顺丰优选、沱沱工社等垂直生鲜电商平台,这类平台一般拥有线下生产、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二是天猫、京东、一号店等综合型电商平台“跨界”。

但是巨大的商机并不一定代表巨大的盈利。表面上,网上平台能够省去进店费、店面租金等硬性投入,似乎经营者的成本会大幅度降低。但事实上,他们还需要为产品销售支付平台费、宣传费以及物流费用等更多的软性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农产品网上售卖,大多数人习惯认为,最大特点是价格更便宜。实际上,网上销售的农产品未必比实体店便宜。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大多数农产品电商都主打生态、有机、源产地可追溯等高端农产品定制服务,这必然会比同类非有机产品花费更高的成本,因此商品价格也就高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就现实情况而言,达到用户满意生鲜电商们用的方式依然是烧钱。

同时,网购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也让消费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网络这个虚拟平台,构筑的还是一种脆弱的信任关系。众多农产品经营网站的一哄上马,导致电商平台像一个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农贸大集,真真假假,使很多消费者难辨菽麦;而赔付的繁琐,一直是一个涉及消费者利益的根本问题。

这些短期难以解决的症结,都使农产品电商销售这一新兴流通方式,罩上层层雾霭,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路。

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商业模式亟待创新

中国农业信息服务网站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农业网站已由提供单纯信息内容服务,进入

到多种类型、多种服务共同发展的局面。纵观目前存在的诸多农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的背景,主要分两类:商业类农业网站和政府类农业网站。

调查发现,商业类网站是目前农业网站的主体,占总数的36%。但是,由于传统互联网“拼流量卖硬广”的广告商业模式衰落以及农业行业特性,很多拥有强大背景的农业网站都已偃旗息鼓,例如阿里巴巴农业、新浪农业等。

政府类农业网站是指以各级政府机关为主办主体,为履行职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目前政府类农业网站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服务于地方农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平台,例如山东农业信息网、江苏农业信息网、安徽农网。另一种则是面向全国农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平台,例如中国农业新闻网、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新农村商网)、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农业网址导航类网站:面临移动互联网的重重挑战

网址导航站的出现迎合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成为继搜索引擎之后,最为方便的网站信息搜索的平台之一。当前农业网址导航类网站比较著名的有:中国农业网站导航、中国农业网址大全、农业网址大全等,但是他们普遍影响力较小,网站域名注册时间不长,大部分属于新站范围,PR值及搜索引擎收录量较差,再加上网站页面设计过于单调,致使网站不具个性,用户识别度、记忆度不高。

此外,还要关注移动互联网。近年,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不断考验着网址导航站——如何以客户端的形式,逐步占领这些移动终端的用户,成为各家农业网址导航需要突破的挑战。

农业互联网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农业网站蓬勃发展的同时,应该看到,当前农业网站依然面临着很大挑战,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农业网站建设仍匮乏,与增速迅猛的农村网民队伍不成正比。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站总数达323万多个,其中农村、农业类网站只有4万余个,占全国网站总数不足1%。

二是农业网站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大多数农业网站还很简陋,属于初创阶段,有些较少更新、内容陈旧,也很少有人光顾,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这在政府网站中表现优为突出。在信息化方面,在资源的整合方面,最有调配能力的是政府网站,但从目前看,显然还缺少有目的的规划和缺少资源的整合。

三是功能单调。目前农业网站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资源分散、分割。网站雷同,千篇一律,互相转抄,服务性功能有限。资金投入的限制和障碍,使得办一个功能齐全的网站,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很难有较大的突破。

农业互联网行业未来发展新方向

虽然中国农业互联网还处在一个新兴阶段,但它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却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未来,农业在互联网金融、电商、移动端等领域有潜在商机。

农业与电子商务

在国内,农产品一直以来被认为不宜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因为,农产品属于体验性极高的商品,并且对基础物流配送要求较高,农产品标准化不够,再加上国人早已形成在农贸市场和超市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观念,电商涉农一度不被看好。然而,中国传统农产品的产销方式有很多弊病,传统农产品销售供应链过于复杂,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利,实践已证明,涉农电商未来将会是一片值得开拓的蓝海。

农业与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打开了一条宽广的道路。众筹是当前互联网金融主要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对于众筹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有分析人士认为,农业是大投资、长周期、高风险的行业。如果想真正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增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创新农业发展形式,就要敢于突破,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寻求全新的突破口,当然,这需要经历漫长、艰苦的市场培育阶段。

《2014年中国众筹模式上半年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指出,目前火热的众筹模式,对于农产品来说,只能走高端小众的路线,用户一起凑钱买平时市场里难以窥见的产品,或者是一些精品蔬菜水果等。公众参与的众筹农业,未来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还需要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合作模式。

农业与移动APP

随着4G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凭着及时沟通,随时可获取所需的信息,携带方便等优点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在目前移动端商城中,农业类的APP鲜有人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农业类APP功能单一,基本以信息服务为主,与用户的生活没有契合点,缺少互动。

然而移动互联与农业的融合一直在进行,移动互联网在传统的种业、农业机械、特种养殖、农田水利等细分领域,发挥空间相对有限。而通过手机APP、移动互联网打造食品安全和现代农业品牌,进而通过品牌运作对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营销等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垂直整合,再进一步向休闲农业、循环农业、高科技农业、有机农业、旅游农业甚至农业金融等方面进行横向拓展,这方面必然孕育着更大的市场价值机会。

(注:本文摘编自吾谷网《2014年中国众筹模式上半年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有删减。)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电商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