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探讨

2015-12-09 01:48赖美华
中外医疗 2015年28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羊膜

赖美华

福建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眼科,福建龙岩 364000

翼状胬肉[1-2]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三角形增厚球结膜组织病变,病变头部朝向角膜中心侵袭生长,多从眼睑裂斑发展而来。翼状胬肉轻者异物感强烈,影响美观;重者易引发角膜散光,影响视力[3]。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已经成为公认[4]。为探究分析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该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间对87 例患者分别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87(98 眼)例翼状胬肉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已确诊为翼状胬肉。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A 组,n=44 例)与生物羊膜移植组(B 组,n=43 例)。其中A 组男24 例(28 眼),女20 例(22 眼),年龄30~77 岁,平均年龄(54.3±4.7)岁;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缘<0.3 cm 的患者26 例,侵入0.3~0.5 cm 的患者14 例,侵入>0.5c m 的患者4 例。B 组男25 例(30 眼),女18 例(18 眼),年龄28~77 岁,平均年龄(54.6±4.9)岁;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缘<0.3 cm 的患者23例,侵入0.3~0.5 cm 的患者16 例,侵入>0.5 cm 的患者4 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前常规消毒及浸润麻醉。自翼状胬肉颈部纵向剪开球结膜,分离胬肉与球结膜至皱襞,沿胬肉头部前0.05 cm 处切除翼状胬肉,切除后烧灼止血。之后分别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生物羊膜移植。

1.2.1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合理设计所需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形状与大小,一般供体角膜缘应大于受体角膜缘约1 mm。将分离结膜瓣至角膜缘,直至进入角膜透明区0.1 cm 左右将其剪断。移植片平铺巩膜区,与周围结膜相对合作间断缝合并固定于浅层巩膜上,供体区无需缝合。

1.2.2 生物羊膜移植 根据患者切除胬肉后巩膜创面大小与形状剪取生物羊膜,采用生理盐水浸湿羊膜片后将附着滤纸揭去,将上皮面朝上放置在巩膜受区,间断缝合,并将羊膜片、球结膜、浅层巩膜固定在一起,涂药后包扎。

1.3 手术处理

术后2 d 开放术眼,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舒晶晶、贝复舒滴眼液7 d,术后5~7 d 拆除缝线后继续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舒晶晶+贝复舒滴眼液3~4 周。

1.4 观察指标

术后进行为期1年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复发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分析

A 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21±0.71)d,B 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6.33±1.41)d;A 组显著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意义(t=12.989,P<0.0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A 组患者术后随访仅1 眼出现翼状胬肉组织增生,复发率为2.27%;B 组患者发现6 眼翼状胬肉增生及新生血管,复发率为13.9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表常见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无明确定论,但是相关研究表明外界刺激是导致翼状胬肉的主要诱因[5-6]。由于角膜缘上皮细胞屏障被外界刺激(如紫外线)破坏,引发结膜性病变或增生,最终形成翼状胬肉。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存在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影响手术治疗效果[7]。近年来,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取得良好效果[8]。

该组研究表明,采用生物羊膜移植的A 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21±0.71)d,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B 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6.33±1.41)d,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明显降低,表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通过角膜缘基底层干细胞的不断分化、增生以大量补充角膜缘缺失的干细胞。采用生物羊膜移植,角膜创面上皮细胞需要通过邻近角膜缘干细胞的分化、增生、迁移以愈合。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A 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93.18%,采用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B 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率为93.0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种手术方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情况。马志坚等[9]通过研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认为两种手术的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章政等人[10]的研究则证实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率较低。该组研究认为,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生物羊膜移植。分析认为,生物羊膜虽然抑制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但是不能提供角膜缺失区角膜缘干细胞或结膜细胞,因此其复发率高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综上所述,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均取得良好效果,相比之下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快、复发率低,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1]庄绍君,雷帅臣,蔡光辉,等.三种不同术式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对比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2):168-170.

[2]武劲圆,王晓晖,孙丰源,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与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3,53(13):62-64.

[3]荣瑜,童罛,汤代文,等.生物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移植在难治性翼状胬肉中的疗效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4):355-356.

[4]吴敏.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结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40 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18):2767-2768.

[5]汪英姿,杨冠,朱晓宇,等.生物羊膜或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比较[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3):233-234.

[6]陈利荣,姚军平,袁铸,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羊膜移植的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2006-2008.

[7]彭静,梁柱平.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16-17.

[8]石磊,刘娜,朱子诚,等.不同联合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9):1114-1115,1118.

[9]马志坚,王莉慧.新鲜羊膜和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1):50-52.

[10]章政,徐辉勇,李博,等.翼状胬肉两种不同术式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9):705-707.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羊膜
产前超声诊断羊膜带综合征2例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
羊膜载体对人子宫内膜细胞HGF、MMP-9、VEGF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