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学评分在脑损伤新生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5-12-09 01:48门晓彬
中外医疗 2015年28期
关键词:神经学脑损伤新生儿

门晓彬

巨野县妇幼保健院,山东菏泽 274900

新生儿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且发病率较高,且主要以缺血性脑病为主。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脑损伤由多种缺氧、想缺血等因素引起,且严重患儿甚至会造成神经系统及智力发育障碍,影响患儿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对于新生儿脑损伤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儿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1]。因此,临床上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新生儿脑损伤尽早诊断和评价。但是,临床上对于新生儿脑损伤尚缺乏理想的诊断及评价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儿诊断,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部分患儿由于缺乏理想的评价方法使得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2]。近年来,神经学评分在新生儿脑损伤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治疗预后,对患儿神经功能及智力发育有一定帮助[3]。为了探讨神经学评分在脑损伤患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50 例脑损伤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50 例脑损伤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患儿中男31 例,女19 例,患儿年龄为38~41 周,平均年龄为(39.7±0.6)周,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脑损伤临床诊断标准,且患儿经过颅脑CT 得到确诊。选取同期入院的50 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患儿中男30 名,女20 名,患儿年龄为38~41 周,平均年龄为(39.5±0.7)周。患儿家属对实验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出生后早期均进行神经学评分,评分内容主要包括5个项目,即:行为能力(包括6 项)、被运肌张力(包括4 项)、主动肌张力(包括4 项)、原始反射(包括3 项)、一般评估(包括3 项)等。每项0~2 分,总分40 分,低于35 分患儿异常[4-5]。

根据神经学评分两组患儿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治疗,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生长发育训练方式,实验组患儿则采用不同的干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等利用视、听、抬头以及四肢训练的新生儿训练方法,当患儿处于婴儿期时加强患儿记忆及运动训练,对于高危新生儿则可以联合高压氧治疗,必要时进行附加刺激治疗,如:听觉、视觉、触觉等。研究中,在患儿早期干预治疗过程中均对患儿进行深入沟通,并且均获得患儿家长的理解和配额,从而让患儿家属对新生儿相关的家庭进行训练[6]。对两组新生儿的大运动发育及姿势发射建立时间进行比较了分析两组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快慢存在的差异性[7]。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段NBNA 评分异常百分比情况;②观察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的NBNA 评分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 统计学软件分析该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采用(±s)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段NBNA 评分异常百分比比较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出生一周32 例NBNA 评分异常,异常率为64%;出生4 周5 例NBNA 评分异常,异常率为10%,显著高于对照组(出生一周NBNA 评分异常率为8%;出生4 周NBNA评分异常率0%),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段NBNA 评分异常百分比比较[n(%)]

2.2 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的NBNA 评分情况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出生1 周NBNA 评分为(29.7±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9.1±1.3)分(P<0.05);两组出生4 周NBN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生4 周NBNA 评分显著高于出生1 周(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的NBNA 评分情况(±s)

表2 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的NBNA 评分情况(±s)

组别出生1 周出生4 周t P实验组(n=50)对照组(n=50)32.41 29.55>0.05<0.05 t P 29.7±5.4 39.1±1.3 24.32<0.05 38.8±1.9 39.2±0.8 25.49<0.05

3 讨论

新生儿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患儿发病后临床症状显著,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影响患儿正常生活和工作[8]。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9]:我国因为脑损伤发生的脑性瘫痪几率在0.1%~0.3%。目前,临床上对于新生儿脑损伤尚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新生儿诊断和评价,但是长期效果不理想,部分患者评价过程中甚至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10]。

此次研究中,两组新生儿独坐、爬、坐位平衡以及降落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抬头、独坐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神经学评分能够给予脑损伤患儿正确的治疗指导,保证期良好的发育功能。因此,对于脑损伤新生儿来说,应该尽早采用早期神经学进行评分,正确的了解患儿脑损伤情况,并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对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神经系统发挥具有重要的康复作用。但是,临床上对于早期采用神经学评分效果不理想者则应该联合其他方法进行共同评价,帮助患儿及时确诊,发挥评价方案优势,达到优势互补,避免患儿受单一评价指标影响而制定不科学的治疗方案,影响患儿治疗预后[15]。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出生一周NBNA 评分异常率为64%;出生4 周NBNA 评分异常率为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对于确诊的脑损伤新生儿应该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且患儿治疗时应该加强其护理,具体如下:①患儿治疗前护士应该加强业务水平学习,加强护士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试等,提高每一位护士的专业技能,让护士能够为患儿提供更加规范的护理行为,提高护士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精神,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②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应该将手术过程中的相关详细工作完整的记录下来,采取标颜色和打勾的方式进行,并根据每一位患儿治疗方案详细书写,保证记录内容具有完整性和针对性,且记录内容不能够被随意的修改等;③新生儿住院后,对于采取何种护理方案、治疗措施等均需要监护人同意,签名,待同意后告知其评分方法,评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护理目标等,让患儿家属做到心中有数,提高配合率和满意率,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综上所述,脑损伤新生儿早期进行神经学评分效果理想,能够为制定有效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更加有利于患儿神经系统发育,值得推广使用。

[1]晏长红,江英,刘红霞,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TNF-α 水平与脑损伤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1,32(9):1127-1128.

[2]靖芳,李芳君.脐血神经生长因子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335-1338.

[3]徐芝兰,丘小奎,韦巧珍.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预测高胆红素脑损伤的意义[J].广西医学,2013(4):450-452.

[4]靖芳,李芳君.脐血神经生长因子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335-1338.

[5]李素,杨少芬,黄韬,等.神经行为测定在发生胎儿窘迫的新生儿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6):949-950.

[6]Bhmer AE,Oses JP,Schmidt AP,et al.Neuron-specific enolase,S100B,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levels as out-come predictor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Neurosurgery,2011,68(6):1624.

[7]谢鹏,谭竞华,潘玲琳,等.高危儿筛查在婴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09-110.

[8]冉雄,王航雁,徐庆玲.不同剂量肉毒毒素A 和/或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动态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4):198-199.

猜你喜欢
神经学脑损伤新生儿
霸王龙可能非常聪明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国内应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回顾性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干预探析
脑钠肽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