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教学理性的重塑

2015-12-12 09:38曹展刘正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重塑体育教学

曹展 刘正平

摘 要 因受传统实用主义的影响,体育教学中教师对理性体育文化内涵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就技术论技术的层面上,对理论知识却重视甚少。体育教学固然要传授体育技能,但同时更要强调这一学科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理念。指出体育教学中教学理性的缺失,提出体育教学中教学理性的重塑,注意在学习、反思、实践积累中汲取理论滋养,使体育教学更加合理化、理性化。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教学理性 重塑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02-02

一、教学理性解析

理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想活动。理性不仅仅是人类对外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能力,更是对自身生存的自我理解。

教学理性是教师对教学的一种追求,也是教师一种应有的生存状态。教学理性是对种种教学观念、行为以及时间和空间的配置等进行系统的分析、检验、审视与重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认识和实践过程中非理性成分的过程及其结果,使得整个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种理性的思考和探究活动。教学理性体现了一种质疑与创新,就是不盲从于固有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权威意志和既有经验框架,积极开展质疑和教学反思;教学理性体现了一种教育智慧,在复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一种动态、开放、建构的复杂教学观,在教学中坚持从情境的独特性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灵活、机智地设计教学,真诚地与学生文本对话,尤其是在教学中面临突发事情时能作出科学、合理的独立判断,从而体现出丰富的教学智慧。

二、体育教学中教学理性的缺失

1.强调技术,理性体育文化认知淡薄

运动技能的教学是体育课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也就失去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但由于受传统实用主义的影响,体育教师对理性体育文化内涵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就技术论技术的层面上。大多体育教师认为,体育的核心要素就是运动技术,从而把眼光停留在最直接、最具体的技术动作上,对理论知识很少重视。体育教学固然要传受体育技能,但同时更要强调这一学科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理念。如教授某一专项动作技能时,应将这个项目的历史知识,技术生物力学知识,运动生物学知识以及该技术项目内涵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等,向学生进行系统介绍,使之从理性文化的角度去把握、认识体育。体育教师若不懂得体育技能的理性文化内涵究竟在哪里,就技术论技术,本身就是缺乏对体育理性认识的表现,其结果只能导致自己的理性思维想象空间越来越窄。使得体育文化理念表现形式往往都是狭隘的技术动作,体育课变成了一种纯生态学的改造过程。

2.凭借经验,淡化了教学的理性特征

经验不同于科学,其本身有着天然的缺陷——狭隘性。从哲学角度看,经验层次的体育教学属于一种机械主义。体育教师通常把体育教学视为一种按照既定程序和已有经验进行的简单重复性活动,其教学行为和策略的形成往往来自于传统、习惯,有时甚至是一种直觉反应,鲜有理性的思考。对经验的依赖造成了教学活动的简单重复,使体育教师在处于类似教学情境时通常不再重新审视情境本身的具体特点,就直接照搬过去的或他人的成功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重视经验是必要的,但经验不同于科学,经验需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加以改造和升华。如果不对经验间内在的、深层的关系和规律,不对具体经验进行反思,上升为理性的、抽象的认识,就难以科学、恰当地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现象。

3.创新与开拓疲乏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在被动的条件下形成的,其主旨精神没能在观念改革上得到发展、创新、开拓和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接受或崇拜专家和权威认可的东西。在教学上多采用灌输——接受的教学方式,不去考虑学会了这些运动技能或参加了身体活动究竟会对健康有什么好处以及对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或立足社会等深层次意义有什么益处。教师的思维方式多是对问题情境的一种直觉综合,较少进入抽象或反思的理性层面,只是知其然,不问所以然,把教学完全当作一种具体操作,一种单纯的身体活动。

4.教学智慧欠缺

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赖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了多种具体教学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教师有关教学活动的感知、思维、创新、实践等多种能力整合后的高水平的系统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智慧主要表现为教师在一定的教学实践场景下,尤其是面对教学偶发事件时的直觉反应能力和现场的执教行为水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传授运动技能,注重划一性和功效性,对于发生在教学中的情景问题不认真研究解决,对于教学过程中矛盾的转化显得消极和被动。教学智慧决定教师实践能力,没有教学智慧就没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体育教学理性的重塑

1.提升理论素养

不容质疑,体育教师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必须吸收理论的精髓。体育教师要力争做到能将感性的东西理性化,具体的东西抽象化,表现出理论上的抽象能力;将复杂的东西系统化、概括化,表现出理论的概括能力;从一般原理推断特殊事实,表现出理论演绎能力;对复杂的动作练习或理论原理能理性地作出符合科学规律的解释与分析,表现出理论解析能力等,这些都是体育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具体表现。

2.在反思中发展

很显然,反思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注重体育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为对象进行思考、解析和修正,不断提高自身体育教学效能和素养。但体育教师的反思不是一个单一朝向终点的思维运动,而是一个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自身的成长才能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3.由实践积累获得智慧

体育教学是一个充满偶然性、情境性的活动。情景中的各种要素如目标意图、师生角色关系、互动准则序列、教学场馆设施、气候时空等构成开放的又具体可感的教育场合。情境中的各个因素如物理的、生理的、心里的、社会的、文化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场域。在这个情境中会有偶发性事件发生。当面对情境性事件时,必须即刻作出判断和处理,这就需要教师情境性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只有通过长期教育实践积累才能形成、达到。

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是身体认知的活动,人的情感、人格等必须参与其中,其本身是一种理性的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要不断地借助于理性去理解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我们应当努力汲取理论的滋养,及时反思自身的经验和行为,进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使体育教学更加合理化、理性化。

参考文献:

[1]王健等.实用性与唯理性:体育教师教育实践观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1).

[2]江少平.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04).

[3]杜萍等.论教学智慧、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06).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重塑体育教学
以房抵债和让与担保的识别及重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作为西方思想重塑力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