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2015-12-14 03:05杨志英惠州学院旅游系广东惠州516007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潜意识关怀服务业

杨志英(惠州学院 旅游系,广东 惠州516007)

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杨志英
(惠州学院 旅游系,广东 惠州516007)

学术界对服务业地理学的精神型(非物质型)人文关怀理论的研究,特别是研究方法论的人性化实践的研究重视不够。相比之下,“人性的”服务业地理学比起“人的”服务业地理学更为根本。服务业地理学研究有潜在意义。具体体现在时间流的类型、熵增熵减的服务事件意义和服务业时空事件的广义集合应用等三个方面。

服务业地理学;一元论;潜意识地理学;时间应用;广义集合

当今世界,服务行业在全球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主导地位,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后果,即经济利益的直接驱动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人需要通过接受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的服务性产品来提升生活品质及生命质量,并满足人性趋稳或心灵体贴的根本需要,即人的可持续发展愿望的驱动所致。又由于人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因此,以人为本的服务业发展正日益受到科学知识的驱动。其中,人性服务业地理学科学知识和生命关怀型地理学科学知识的驱动作用愈来愈显著。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和人口都解决了温饱问题。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后温饱阶段的服务型经济社会发展期。在新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作为服务对象的人、家庭、单位、企业、政府、社会、区域和城市,对服务业的人文关怀功能提出了全新的、更高更深的要求,人的追求由物质享受舒适型向心理满足型甚至个性完善型转变[1]。对于服务业而言,解决人类心理关怀和生命健康的难度比起解决温饱满足的难度要大得多,这就决定了服务业的空间布局规律和人性服务体验性时空场会更趋复杂。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制约服务业布局规律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时空矛盾以及两者的平衡关系上。

从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依存关系上说,服务业地理学的研究可分为表面意义和潜在意义。表面意义是指专门研究服务业经济活动的地理时间及空间规律;潜在意义是指研究服务业非经济活动(福利型或生态健康型)的地理时间空间规律。诚然,表面意义与个体人及群体人的显意识行为习惯需要有关,而潜在意义则与人性趋稳所需要的潜意识相关。无论是表面意义还是潜在意义,其根本目的都在于研究探讨向社会人群提供更高层次优质服务的服务业的空间布局规律和时间响应规律。应该指出,事物的表面之中有潜在,潜在中也包含了表面。表面现象和潜在现象是一体的两面。认识潜在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表面意义,并使得潜在与表面两者之间产生相互促进作用。注重心灵的关怀安慰是当代社会服务业地理学研究的崭新课题,人性趋稳及生命质量提升的需要自然成为研究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新方向。服务业地理学不能回避这一潜在意义研究的方向,它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2]。

一、服务业地理学的概念和内涵

服务业地理学的学科功能是通过解决物质型服务而进一步解决人类社会的心灵关怀问题。出发点是向消费者提供物质型优质服务产品,归宿则是精神生活型生命关怀产品的服务。出发点和归宿是一不是二。出发点和归宿都以服务对象——人为中

心。服务业地理学的概念和内涵也紧紧围绕着人的需要和心灵关怀的需要[3]。

1.服务业地理学的概念

2.服务业地理学的内涵

服务业地理学的内涵是利用显意识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的研究成果,逐渐契入解决人类社会潜意识中心灵关怀问题的实质。即人性化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服务业地理学的终极内涵。服务业地理学的人性化理论集中体现在对个体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人文关怀地理环境(同时包括人文环境)的时空场规律的形成、演变之研究上。服务业地理学的人性化理论最终以获得生命关怀体验生存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人地关系中的人性回归趋稳之目的。人性回归趋稳的终究意义则在于获得人性时空场中的哲学美境界的体验生活内涵。从方法论意义上说,服务业地理学以追求生命哲学美境界为出发点,并以提升生命的自由境界为归宿。如同解决人生意识问题必须依靠哲学和科学一样,生命质量的提升过程就是从科学美到哲学美的实践过程[5]。科学和哲学是一不是二。在古希腊人看来,哲学科学一而二,二而一,并无区别。人性在终究意义上的回归也离不开哲学科学“一而二,二而一”的全息统一论的指导原则。生命意识场的理论表达还可以从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 1879-1955)的质量能量转换公式E=mc2得到极好的解释:生命境界的提升程度与生命能量级的强度成正比关系。例如,自私自利的生命境界会伤害周围的人的生命质量。人性化理论应该成为服务业地理学理论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显而易见,研究“人论”的服务业地理学无法满足人性回归之需要,只有研究“人性论”的服务业地理学才能充当起指导实践的角色[3]。

然而,理论再好也代替不了实践证明的过程。服务业地理学的“人性的”理论与其他“人的”理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必须通过个体生命的反复实践加以证明。此实践证明过程即是服务业地理学的人性论实践的社会化、实践化过程。指导人性论实践的服务产品来自社会(人)、地理环境(物)和事态(信息)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的服务产品只有通过个人的潜意识地理学实践,才能达到提升生命境界的目的,也就是儒家追求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境界。显然,“大学之道”即是“大实践之道”,而“止于至善”则是非通过实践不可才能够达到的目标[3]。由此可见,人性论实践就是自我人文关怀体验,或自我人性回归的实践。服务业地理学的终极内涵就是从地文关怀(自然地理学)出发,归根结底于人文关怀(人文地理学),形成生命质量提升的服务流产品。

二、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潜意识地理学”是我国学者首次提出的重要学科概念。“潜意识地理学 (potential consciousness geography)”这一学科概念的萌生完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人文地理学学科的发展需要;二是当代民众对意识型(而非物质型)人性论实践服务产品的社会渴求。从学科分化、学科进展的角度看,潜意识地理学是继行为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之后的新兴学科,它必将弥补行为地理学等学科的严重不足,发挥指导人性论实践的学科作用,继而为社会人性趋于完善的实践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4]。

潜意识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新分支,它是研究人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行为时间、行为选择、行为效果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潜意识地理学与行为地理学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而又不可互相替代。意识型(而非物质型)人文关怀的时间、空间生存服务是潜意识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此处的生存体验服务从主客观

的关系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行为意识受激于地理(或空间)环境后的响应过程,即人地关系的生存体验;二是影响人地关系和谐程度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的生存体验。两类体验的目的意义在于人性的纯化和趋于完善[4]。

当代社会和世界,人性论实践是每一个人的根本需要。从理论上说,每一个学科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人性论实践的指导作用。行为地理学与潜意识地理学比较而言,后者的人性论实践意义更具有根本性。主要原因在于潜意识地理学的方法论是以一元论(即人地全息统一论)为核心实践论方向。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在潜意识地理学当中得到最好的统一。

随着时代发展,“人”与“地”的内容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人性”内容的时代特征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原始动力。从表面上看,服务业地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文化关系的学科;而从本质上看,则是研究人与人的文化关系背后的人地关系。众所周知,在人地关系的研究中,人与地是不能分割的,而目前人与地又分别采用两套思想方法(即研究“地”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时采用逻辑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方法),这使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研究碰到了根本性难题。只有用潜意识地理学来解决这一难题,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特点表现出统一地理学,全球地理学,有人的地理学,人性回归的地理学,生命质量型地理学等研究趋势。包括服务业地理学在内的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更趋向于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智能圈的耦合与联动上。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探索与创新成为现代服务业地理学学科发展、落实研究重点和突破研究难点的关键。服务业地理学结合潜意识地理学的方法论而对人性化理论、人性论实践的研究,无疑成为突破人文地理学研究难点一个重要的契机。与此同时,也会对行为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一个促进作用。地文关怀、人文关怀、生命质量关怀等核心问题的研究,将为服务业地理学创造出新的研究平台,并开拓出全新的研究方向[6-8]。

我要给物业干临时工。老人接着说,一个月五百块钱,不过清扫一下楼道卫生……他们正缺一名楼道清洁工……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办公室跟他们谈呢。

三、服务业地理学的时间应用

服务业地理学的空间过程场已经多有研究,如果从人文关怀时间流规律性的意义出发,必须将空间过程的规律性统一到时间应用方面来。时间和空间的不二性是服务业地理学的时间应用的理论基础。服务业地理学的时间应用规律性非常复杂化。说到底就是服务源和服务汇的耦合问题。

1.服务业地理学时间流的类型

服务业地理学空间布局规律性的研究,如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一样,极大地调动并保障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的享受。服务业地理学空间差异性研究沿袭了先前学科的传统,然而,空间差异性的研究越是深入,服务业空间规律性的探讨越是精致,就越是强化了人类社会的物质刺激。这样一来,从潜意识所需要的人文关怀则蜕变为物文关怀,人与人的关系也演变成纯粹的物质经济关系,结果导致服务业的时间和空间脱耦。显意识所需的物质性空间差异的服务掩盖了潜意识所需的时间性人文关怀服务[5]。换句话说,服务业地理学多考虑“最佳的空间”,而忽略了“最佳的时间”,更背离了“最佳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服务业地理学中只有地理,缺少时理,更无时空一体的“理”。鉴于这种状况,笔者提出服务业地理学时间流的概念。通过时间流的研究,将以往服务业地理学研究的空间规律的成果统一到时间流问题上来。在宏观的地理规律性不变或少变的前提下,研究微观世界的人的时间流潜意识中的服务问题,而研究时间流潜意识中的服务问题必需采用人地全系统一论或人我不二理论的方法论,从人地全息统一论的意义出发,研究时间问题就是研究空间问题,时间空间本来就是一体不二的关系,是一体两面的关系[6-8]。

所谓服务业地理学时间流是指服务过程中的任何空间位置情况下,由服务环境(物质、人事、他人)和服务接受者(个体人)两者之间所感应的时间场。与空间相比,时间是一直向前的,故此又称为时间流。在服务活动中,时间流可以分为服务提供方的时间流和服务接受方的时间流两大类。服务提供方的时间流与服务接受方的时间流的关系(图1):

图1 服务业地理学的时间流类型

2.服务业地理学的两个基本时间过程——熵增和熵减

图2 服务活动时间流与熵增减

对个体人而言,服务事件的终极功能有三:一是获得物质财富;二是增长聪明智慧;三是实现健康长寿。从服务业地理学的时间意义考察,存在着两个基本的时间历程:即熵增和熵减。服务业空间过程的最终目的在于使被服务对象在时间历程中的熵减少。众所周知,熵是描述系统混乱程度的一个物理量,熵越大表示系统越混乱。如果一个系统跟外界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流,那么它的熵只能保持不变或者增加。当代社会大多基于技术的服务业,实际上是属于熵增型服务业。熵增型服务业的时间后果会进一步加大熵值。比如说,信息服务的技术优势有时会导致垃圾信息的爆发,从而引起信息失真,信息的时间熵增加;再比如,在短时间内破获色诱团伙案件的治安服务会在客观上滋长色情犯罪活动的长时间发生,继而引起社会安定;还比如,许多社会风气的时间隐患并不局限于城市夜总会和赌场的营业时段,而是发生在营业时段以外的任何时候。

熵增和熵减是服务业地理学的两个基本时间过程。其中熵减型服务事件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是服务业地理学时间应用的重大问题。反过来,遏制熵增型服务事件的发生同样重要。实践证明,对于服务对象来说,熵增和熵减是服务事件的一体两面。例如,适度消费的自我服务是熵减型的行为,反之以炫耀为目的消费就是熵增型的服务。在时间场中,与喝茶品茶时刻相应的服务比起与喝酒酗酒时刻相应的服务,前者属于熵减型的行为,而后者属于熵增型的服务。健康的饮食文化属于熵减型服务,相反,非健康的饮食文化属于熵增型服务。饮食文化的时间熵增过程不仅仅存在于菜市场和酒楼及伙房,它存在于这之前和之后的一切时空场。例如,素食的习惯会激发种植业,荤食的习惯会导致养殖业的发展。

3.服务业地理学的广义集合应用

广义集合和分布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广义集合)的新思路(抽象概念),把它用于种种服务业地理问题中,也可以对现象进行有效的概括,甚至得到很多具体的熵变化规律。这种新视角下的服务业地理学时间应用可以归结为四类重要的广义集合,它们是:(1)以服务业地域总面积为对象的广义集合(如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地域面积各有多少);(2)以

服务事件中的服务接受者为对象的广义集合(如不同服务项目内容的时间跨度各有多少);(3)以消费构成系统为对象的广义集合(如不同类型的消费支出各有多少);(4)以当地服务性行业为对象的广义集合(如不同服务行业的接待人数各有多少)。表1给出了与人居环境和休闲服务有关的熵分布情况,实际情况比此还要复杂化。

表1 与人居环境和休闲服务有关的熵分布

四、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一元论或人地全息统一论。服务业地理学的实践重在通过显意识的服务业地理事件而达到解决人的潜意识的心灵关怀服务问题,这其中包括接受他人或地理环境的服务和自我人文关怀服务两个基本方面[5]。显意识领域的服务业地理学主要是物质型的人文关怀研究;而潜意识领域的服务业地理学主要是精神型的人文关怀研究,二者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从学科发展的趋势看,人性化的服务业地理学必须通过服务事件的全过程将服务的时间场和空间场两个基本方面进行广义耦合,说到底就是服务源和服务汇的耦合问题。未来服务业地理学将从解决人的问题发展到解决人性的问题,这是学术界应该尽早做好准备的。有人的地理学不仅是有“物欲人”的地理学,更重要的是有“心灵关怀人”的地理学。地理界应该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1]杨志英,叶岱夫,阎小培.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与人文地理学方法论革新探讨[J].人文地理,2006(6):11-15.

[2]卢风.享乐与生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65-71.

[3]叶岱夫.初论人性时空场[J].人文地理,2006(3):120-124.

[4]叶岱夫.潜意识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惠州学院学报,2006(5):118-122.

[5]杨志英.服务业地理学的科学关怀和人文关怀[J].人文地理,2008(4):28-31.

[6]王存臻,严春友.宇宙全息统一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7]叶岱夫.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初探[J].地理研究,2001(3):307-314.

[8]吕拉昌.全息地域分工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1998(2):17-20.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eography in Service Industry

YANG Zhi-ying
(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Guangdong,China)

The academic circles,the spiritual type geography for the service industry(non physical)humanistic care theory research;especially the humanization practice research methodology has not won enough attention in the research field.Service geography which focuses on material benefits and ignore the spiritual value can not adapt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In contrast,“human nature”service geography is more crucial than “people”service geography.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service geography.The application of service geography in three types has been explored from the time of flow reduction service event significance and service industry of spatial-temporal events of generalized set application time.

service geography;monism;subconscious geography;the application of time;general set

K909

A

1007-5348(2015)01-0131-05

(责任编辑:宁 原)

2014-12-09

杨志英(1968-),女,广东惠州人,惠州学院旅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国土资源规划和区域旅游地理等。

猜你喜欢
潜意识关怀服务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