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思考建议

2015-12-15 13:20郑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新时期思考

郑伟

摘要:党的十八大对高校全员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高校在全员育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并从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工作的体制机制,把班主任岗位作为全员育人的基本平台,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全员育人的骨干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搭建全员育人的有效载体,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全员育人;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206-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些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全员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梳理和总结高校在全员育人方面的问题,寻找加强和改进全员育人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对学校改革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在全员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员育人在很多高校都面临着困难和问题,有些是共性问题,有些是个性问题,有些问题多些,有些问题少些。因此我们既不应该回避问题,忽视问题,也不应该夸大问题,言重问题。而应该理性客观、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解决问题。根据笔者观察思考,高校在全员育人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全员育人的观念意识不够深入。全员育人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树立的,也不是树立之后就一劳永逸了。尤其是在前一阶段高校大扩招之后,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职员工也不断增加,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生师比例持续攀高,师生交流变少。同时,许多新进教师并没有经过严格师德师风培养和教师修养锻炼,加上教学科研任务重和现有习惯风气,很容易形成“重教书,轻育人”,甚至“只教书,不育人”的局面。还有些时候学生出了问题或犯了错误,几乎所有人的都会问你的辅导员是谁,而很少有人问你的班主任是谁。辅导员往往是最后责任的承担者。

2.全员育人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学校分别制定出台了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条例,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岗位责任也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过多依赖辅导员队伍,形成了“两个几乎”——各项学生事务几乎都由辅导员来完成,凡是与学生相关的工作几乎都找辅导员来完成。甚至一些任课老师期末考试考场安排,还要求辅导员来通知。虽然学校在近期一些文件和通知上,加上了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往往是辅导员单打独斗。另一方面,笔者观察,其实很多班主任也很认真负责,也愿意参与班级工作,但实际情况是“不知道该干什么,不知道怎么干”。因为目前整个学生工作的体制机制,都依赖于“学校—学院—辅导员—学生”这一个单一渠道,并形成了路径依赖。其他体系和渠道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或者不通畅。

3.全员育人的氛围文化不够浓厚。一些老师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一些部门存在重管理、轻育人的制度,一些单位存在重效益、轻育人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办事的确还存在不少困难。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全员“育”人,而是全员“管”人,对学生的管理元素较多,育人元素较少。学校还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4.全员育人的效果成果不够突出。近些年,学校在全员育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取得过一些成果。但获得的成果以省级奖励居多,国家级的有重大影响力的奖励还没有。全校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善、可推广可复制的优良经验。全员育人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员育人的效果还需进一步彰显。

二、全员育人问题形成的原因

全员育人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机制的原因;既有主观个人的原因,也有客观环境的原因,应理性看待。

1.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全员育人涉及学校多个部门单位(专业学院、职能部门、后勤单位等),多个岗位群体(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机关干部和后勤服务人员等),本身就存在工作性质不同,岗位要求不同,业务内容不同的特点,加上联动机制不畅,协调沟通不畅,信息交流不畅,反馈响应不畅等因素,导致了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主要依靠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格局,导致辅导员队伍工作强度大,工作认同度底,职业倦怠感高,其他部门和其他队伍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或者不够充分。

2.没有建立科学准确的全员育人评价体系。全员育人工作要有科学的内涵、科学的标准、科学的评价。应该像制定教学、科研工作量化办法那样,制定出一套科学准确的全员育人评价体系。应该分类对待,明确内涵,制定标准,科学评价。对专业教师不应该仅仅有教学、科研的任务量要求,还应该提出在育人方面明确要求,并严格落实执行这些要求。对各级各类管理干部也应该有育人的标准和要求。

3.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全员育人激励机制。目前学校已出台了一些配套措施和制度,促进全员育人工作的推进。但与形势发展需要相比,还不能满足要求,还不能有效调动大家全员育人工作的积极性。与学生相关的工作,仍然存在可有可无,或者“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情况;与育人相关的工作,仍然是“无利可图”,没有在其他方面投入收益大,见效快;学生工作队伍的付出与回报,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员育人工作的对策建议

全员育人应该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学校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对学校全员育人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学校对全员育人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工作的体制机制。学校应在现有全员育人领导体制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全员育人领导体制,协调组织、人事、教务、科研、学工、学院等多部门单位,明确目标,制订方案,科学分工,相互协调,下决心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工作,形成“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全员育人工作格局。在日常工作中,应改变过度依靠辅导员队伍推进工作局面,逐步转变为两个并重——既重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作用,更重视发挥班主任队伍的作用。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不能停留在文件和纸面上。

2.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把班主任岗位作为全员育人的基本平台。班主任岗位是实现全员育人的关键环节,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点,作为实现全员育人工作的突破口。一要科学制定班主任岗位职责。应明确具体,方便可行,便于执行,便于考核。同时应与辅导员岗位职责相区分,相衔接,哪些是班主任的工作,哪些是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明确,分工合作。二要严把班主任入口关。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班主任,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当好班主任。形成人人愿意当班主任、人人愿意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良好局面。三要适当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把班主任待遇提高到适当的标准,并且严格考核,奖勤罚懒,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3.更好地发挥辅导员作用,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全员育人的骨干力量。应该调整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内容和机制,降低辅导员“办事员、勤务员、救火队员”角色和功能,回归辅导员的工作本位。一是要减压减负。发挥其他群体的育人功能,让辅导员有时间、有精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研究,回归本位。二是要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应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职业咨询、生涯咨询,把案例积累作为辅导员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三是要科学评价,全校应该统一辅导员队伍的人事考核、业绩评价和后备选拔,不应该分散在各个学院,按照专业教师和学院管理人员评价标准来考核辅导员,这样不科学不准确。

4.发挥好党政领导、管理干部、后勤人员等各个群体的育人功能,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座谈会制度和听课制度是党政领导实现育人的有效手段,应该坚持和完善。管理干部应该通过担任班主任并履行职责,来实现育人功能。后勤人员应该通过优质服务和环境营造实现育人功能。各群体应协调配合,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实现育人目标。

5.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和平台,搭建全员育人的有效载体。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跟上时代步伐。一是要开发并完善好学工管理系统,通过系统来实现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责任分工明确,管理权限明确,工作内容明确,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快速有效地推进全员育人工作。二是要建好职能部门网站。与学生相关的事务,应该明确办事流程、办事要求,尽可能实现网络办事,这样可以大幅度减轻和减少学生个人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实现工作便利化。三是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实现与学生全方位、零距离的沟通。

6.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意识,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文化。学校大力宣传全员育人理念,时时讲,事事讲,引导教职员工校树立起全员育人的理念,使全员育人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学校还应加大全员育人先进典型的树立,宣传先进事迹,弘扬模范精神,努力使学校形成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形成全员育人的文化积淀,形成全员育人的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张廷.优化激励机制:实现高校全员育人的重要手段试论激励理论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82-85.

[2]王亚利,温晶晶.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2,(21):50-51.

[3]刘建平.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全员育人理念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9,(17):33-34.

[4]姚立迎.论高校全员育人的组织体系与实践格局[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44-47.

[5]张明菊,范天森.新形势下高校“全员育人”的理念与实践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68-70.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新时期思考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