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体育会海外发展研究

2015-12-16 02:12汤林侠
武术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精武会员武术

汤林侠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精武体育会海外发展研究

汤林侠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文章分析探讨精武体育会在海外发展的现状,明确精武体育会海外发展的困境,期待为上海精武会的海外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

海外精武体育会发展

精武体育会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从1910年到2014年,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岁月,“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宗旨成为精武重要的精神支柱。100年来,精武作为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民间体育社团,其影响折射全球,它全盛时期曾传及中国南方9省,设有分会37处,会员达到40多万人,目前,全球有5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有精武会,39个国家、地区的精武会成为世界精武联谊会的成员。精武早已成为海外华人绾系祖国的一条感情纽带,成为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符号。

综上所述,可以说精武会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民间社团组织。长期以来,因跨越国界而造成的隔膜,也因为年代久远、资料流失等原因,国内学界对精武会的海外事业了解的并不多。今年恰逢2014年第13届世界精武武术文化大会,通过对这次大会海外精武会员的资料收集,整理与查阅,结合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就精武会在海外发展的现状及其盛衰之由等问题,做些概括性的论述,希望对精武体育海会在海外发展有所补益。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精武体育会的海外发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查阅大量的有关精武体育会的文献;通过上海档案库查询上海精武体育会海外发展相关的资料。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通过面谈、咨询、电话采访等多种方式,对武术界及相关学科研究领域资深或较有影响力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宝贵意见和建议,并针对精武体育会海外发展的问卷修改与完善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完善。

1.2.3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主题是精武体育会海外发展的研究,包括海外精武的传播、发展、现状、困境四个方面。通过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确定精武体育会海外发展问卷调查内容,在此问卷内容基础之上再运用德尔菲法针对精武体育会海外相关管理人员、权威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在2014年8月15日—8月18日对2014年第13届世界精武武术文化大会的海外精武相关管理人员、专家、精武参赛会员发放100份问卷,回收94份,回收率为94%。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AMOS17.0统计软件对精武体育会海外发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与分析。本研究主要统计内容:第一,对收集到的与精武体育会海外发展相关的学术论文分别按期刊来源以及主题进行分类统计;第二,对影响精武体育会海外发展的数据按论文写作需要进行准确的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并将这些经过加工和处理数据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成表,达到充实论文数据的目的。

2 结果与分析

2.1 精武体育会海外会员基本信息调查

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受访者的年龄、性别、国家、所在分会和受访者的入会年限等海外精武会入会的有关的基本情况。

2.1.1 受访者年龄分布及性别比例特征

图2 性别分析表

由图1可知,在受访者中18-40岁的青年最多,占被调查人数的46.81%;41-65岁的中年占被调查人数的26.6%;7-17岁的少年占被调查人数的23.34%;66岁以后的老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26%。以上数据显示,精武体育会在海外发展的主力军是青年和中年,对这部分受众加以正确的引导最终可以使其成为成为稳固的精武人口;少年所占比例虽然不太高,但从现实情况看,少年正处于学习发展的黄金时期,各方面接受能力强,这一受众群体的加入,会大大提高精武会的技术水平与综合能力;而老年群体也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主力群体,因为这一阶段的人群是最有闲暇时间的一个群体,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群体的健康水平整体是呈下降趋势的,加入精武会练习武术可以使他们获得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体验。

被调查中男性占总调查人数的65.96%,女性占总调查人数34.04%,男性多于女性(见图2),尤其突出表现在18-40岁年龄阶段和41-65岁年龄阶段,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这也与现实中男性习武者人数多于女性习武者的情况相符,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或多或少与传统观念有关,因为即使在国内,我们从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招生情况来看也是男性多于女性。

2.1.2 所在国家与所在分会

图3 所在国家分析表

图4 所在分会分析表

由图3、图4可知,来自马来西亚的会员人数占总数的41.49%,纽西兰、澳洲,占总数的10.64%,德国、加拿大占总数的6.38%,其次是荷兰、新加坡。在受访者中调查我们得知,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居多,所在精武分会就有17个(其中包括怡保精武会、雪隆精武会、马六甲精武会、森美兰精武会、槟城精武会、马来西亚精武总会)。其它国家大多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分会,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宣传推广方面投入不高,因此,会员的人数也就相对较少。分析数据显示,在所有海外精武会中,马来西亚精武会发展较好。

2.1.3 入会年限

综合图5、图6可得,习武1-5年与6-10年的受访者最多,分别占44.68%与31.91%(见图5),这应与会员的入会效果(见图6)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受访者调查后我们获知,有46.81%会员已经达到其入会目的,45.74%会员基本达到入会目的,仅有7.45%的会员没有达到入会目的。综合分析二者可知,入会年限与入会目的有着密切关系,入会目的是否达到及其实现程度是影响入会年限的重要因素。

图5 入会年限分析表

图6 入会目的分析表

2.1.4 海外精武会员入会途径分析

图7 入会途径分析表

由图7可清晰看出,受访者的入会途径主要是通过朋友和家人的介绍,其次是学校的宣传,占总数23.4%,以马来西亚为例,由于国家和政府特别重视武术,因此学校更是如此,对于马来西亚青少年来说,入会习武的人数相对其它国家较多,很多孩子先是通过学校对武术有所了解,从而对精武会产生浓厚兴趣。仅有13.83%的会员是通过互联网了解精武会,同样,通过精武影视、精武著作、精武比赛、期刊杂志等途径了解精武会所占比例也较低,由此可见,媒介传播对精武会的宣传效果并不明显,受众入会途径的多元化提醒我们,精武会在传播过程中必须注意进一步的加大媒体的宣传,使受众获取精武会信息更为便捷、快速。

2.2 海外精武会员入会目的分析

表1 受访者入会动机选择排序表

从排序结果分析,排在前三位的是提高运动能力、了解中国文化、丰富生活,分别占总数比例的48.94%、31.91%、30.85%;强身健体占总数的28.72%,处于第四位;处于第五位的是结交朋友,占总数比例的26.6%;其次由于参加比赛和兴趣而入会的占总数的19.15%;最后,消除工作疲劳占总数比例的4.26%。由以上数据可知,受访者大多是为了提高自己运动能力,无论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他们对自身身体能力的培养皆有所追求,运动能力作为人的基本能力,表现为对自身机体的控制力和行动力,是构成生活的重要能力之一,健康身体,强健体魄,才能成就未来;其次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比如了解中国文化,丰富生活,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已渐渐成为中国的又一特色代表,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好奇和喜爱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精武,领略东方古国的文化风韵;社会的不断发展,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吸引着更多人打开家门,推开精武之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感知异域文化,探索武术奥妙。

2.3 海外精武会会员入会效果分析

表2 海外精武会会员入会效果分析表

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精神愉悦,所占比例占54.26%;排在第二位的是身轻体健,所占比例占41.49%;排在第三位的是人际关系改善,所占比例占37.23%;排在第四、五、六位的是生活充实、归属感、精力充沛,记忆力增强,所占比例分别为29.79%、21.28%、20.21%;排在最后两位的是疾病减轻或消失、其它,所占比例分别为15.96%和9.57%。由以上数据可知,会员入会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放松身心,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在受访者调查中,我们得知,会员的入会效果完全达到与基本达到占到总数比例的92.35%,一旦入会效果达到,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入会年限的变化,所以我们在会员的入会年限中会发现,大多数会员入会年限都比较久,有的甚至都十几年以上。可见,精武会给会员所带来的效果是长久可见的。

2.4 受访者对精武分会指导老师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会员对精武分会的指导老师评价满意程度都比较高,尤其是技术水平与精武项目内容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所占比例分别为91.41%和88.2%。在对指导老师的进一步评价中,对科学辅导会员练习项目的能力满意程度仅达75.53%,处理会员练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和授课内容与方法所占比例为81.92%。由此可见,世界各地的精武分会应加强对指导老师科学辅导会员的能力、处理会员练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和授课内容与方法的培养,使其更好地为会员服务,为精武的海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2.5 制约海外精武会发展因素现状分析

图8 制约精武发展的因素分析表

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所占比例32.98%;排在第二位的分别是精武场地不足、工作和入会参加精武活动的矛盾,占总数比例的25.53%;排在第三、四、五位的是缺乏指导老师、缺乏政策和制度保障、同事之间缺乏入会气氛,分别占总例的21.28%、15.96%、14.89%;排在第六位的是精武相关组织活动和其它。由以上数据可知,政府应加强海外精武会的重视程度,并且在经济和政策方面给予支持,扩大精武场地,为精武的海外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基础与物质保障,提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影响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海外精武会会员年龄主要分布在18-40岁,41-65岁阶段的中青年男性中,需要发展女性群体;在海外精武会发展中,马来西亚精武会发展的较好,入会人数和分会数目最多;入会年限1-5年的会员居多,入会效果基本达到,会员学习时间长,有成效,主动性比较强;会员了解精武会得途径主要以熟人关系网络为主,主要通过朋友与家人的介绍,同时以提高运动能力为目的加入精武会的会员居多。

目前,海外精武会所存在的困境就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精武场地不足,其次,在指导老师方面,科学辅导会员练习项目的能力、处理会员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授课内容与方法上也需要加强重视与培养。

3.2 建议

(1)精武会应加强对女子体育的重视,其次要加强对少年与老年的关注与重视,扩大精武会的受众范围,使其成为稳固的精武人口。

(2)在传播途径中,精武会应该加强媒体、互联网、精武比赛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宣传范围,使其更快、更便捷地为更多人所知,所了解。

(3)在入会目的中,精武会应该继续挖掘这其中给人们所带来的正能量,丰富精武会的传播内容,使其更为多元化,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4)在指导老师方面,精武会应该加强对指导老师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科学辅导会员练习项目的能力和处理会员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其次,指导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会员为中心,丰富自己的授课内容与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1]王占奇.早期精武体育会武术传播寻绎[J].山东体育学报,2012(01):52-56.

[2]易剑东.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的比较研究──民国武术的组织社会学探索[J].体育文史,1995(06):19-22.

[3]邱海洪.精武体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学刊,2007(02):14-15.

[4]张银行,郭志禹.公共服务视阈下的民国武术社团组织研究——以精武体育会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35-39.

[5]冯政.百年精武,强健一个民族的精神与体魄——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长颜建平访谈录[J].经济,2013(05):168-172.

[6]蔡宝忠.客观评价“精武会”创办时期的两个关键性人物[J].搏击·武术科学,2013(08):1-2,9.

[7]韩锡曾.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考辩[J].浙江体育科学,1995(02):49-53.

[8]易剑东.论精武主义[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01):27-31,49.

[9]精武体育会史料选[J].档案与史学,1998(01):16-22.

[10] 陈根福,王国志.上海精武体育会对中华武术发展的影响[J].博击·武术科学,2006(09):1-2.

[11]李润波.上海精武体育会[J].北京档案,2007(10):34-36,59.

[12]姚琪琳,胡晋.精武体育会对妇女体育意识影响的价值阐述[J].搏击·武术科学,2010(10):78-79.

[13]张银行,郭志禹.公共服务视阈下的民国武术社团组织研究——以精武体育会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35-39.

[14]韩锡曾.浅谈精武体育会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浙江体育科学,1993(01):52-55.

[15]李佩弦.精武体育会简史[J].体育文史,1983(01):34.

[16]孙文.精武本纪序[J].体育文史,1983(01):35.

[17]黄文聪.精武体育会的内外发展[J].体育文史,1983(01):35-49.

[18]孟田.精武百年[J].搏击,2011(09):76-78.

[19]黄瑾.“精武会”的推介艺术及其对体育社团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31-35.

[20]Eric Dunning,Dominic Malcolm,Ivan Waddington.Sport histories:figurational stud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2006.

[21] Paul Dimeo.A history of drug use in sport 1876-1976:beyond good and evil.2007.

[22] John J Macaloon.This great symbol:Pierre de Coubertin and the origins of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2008.

[23]Michael Lackner,Iwo Amelung,Joachim Kurtz.New term for new ideas:West knowledge and lexical chang in late imperial China.2001.

[24] Robert A Mechikoff,Steven G.Estes.A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from ancient civilizations to the modern world.2006.

On the Overseas Development of Chin Woo Athletic Association

Tang Linxia
(Wushu Schoo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overseas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 Woo Athletic Association, clarifies its dilemma in overseas development and expects to provide some beneficial reference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overseas.

Overseas Chin Woo Athletic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5)09—0033—04

汤林侠(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精武会员武术
精武英雄
精武英雄
会员之窗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