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微课教学研究

2015-12-16 02:13杨青黄凯凤
武术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习练武术微课

杨青 黄凯凤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广州510500)

【武术教学研究】

武术微课教学研究

杨青 黄凯凤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广州51050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阐述微课概念,介绍当前微课的发展现状,揭示武术微课发展的落后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武术微课教学的可行性,提出武术微课指导自学、完全自学两种教学应用模式,指出武术微课教学具有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弥补武术师资力量不足、提高教学效率的三大作用,探讨武术微课设计制度应注意的事项,为武术微课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武术微课教学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课随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微课以其教学时间短、教学资源容量小便于传播等特点,与传统的录像教学、远程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一种可能引起新一轮教学革命的新生事物。当前,教育理论界对微课已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产生了诸多的研究成果,许多学校与教师,也制作了大量的微课资源,但是对于在武术教学中引入微课这一新型模式,缺乏研究与实践。本文对如何利用微课进行武术教学展开探讨,以期为日后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1 微课概念的阐述

微课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在国内,微课的概念由胡铁生于2010年提出。由于微课还处于高速发展期,人们对其的认识还在逐步深入之中,因此,学界对微课的定义并不统一。在众多定义中,胡铁生2013年给出的定义最为具体详细——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1]胡铁生认为微课由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共同构成微课的七大资源要素。[2]其中微视频是微课的载体,是最核心的结构要素,一般时长在十分钟左右。

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精、资源小便于传播、制作简单、可重复使用等诸多特征。

在本文中,武术微课特指以武术为主要教授内容的微课。

2 微课发展的现状

微课最先出现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2004年,旨在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英国教师电视网(https://www. teachers.tv)视频教学资源上线。该网站资源库有3500个左右的视频,一开播,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1年,英国教师电视网因故关闭,其微课视频转让给TES(https://www.tes.co.uk)等网站,免费向全球用户开放[3]。

由Salman Khan创建的可汗学院(KhanAcademy.org)是当今最成功的网络教育平台之一。自2004年Salman偶然进入了互联网教育领域,至今,他已制作了超过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4800段视频。2014年1月,YouTube的“可汗学院频道”共有163.3万订阅者,视频点播超过3.55亿次。[4]

美国另一著名的网络教育平台是TED。2006年6月,TED推出TED Talks项目,把TED大会演讲视频逐步放到互联网上。这些承载着来自科技、商业、文化等各界精英的思想的微视频受到全世界的观众的热捧——2012年11月,视频点播次数突破十亿次大关。2012年3月,TED-ED正式推出。TED-ED致力于扩大教师和学生的声音和思想,创造值得分享的课程。现在,TED-ED平台上共有120210个微课视频,回答了4835790个问题。[5]

国内的微课自2010年概念提出,一经媒体报道后,便引起了教育界、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关注。国内微课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官方比赛推动特征。国内微课的概念,就诞生于2010年佛山市中小优质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2012年,中国教师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江西省教育厅纷纷开展了微课竞赛评比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微课的发展。比赛的网站,如中国微课网、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都已成为重要的微课资源平台。故胡铁生把2012年视为我国微课建设和发展元年[6]。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和全国中小学微课征集活动的后续赛事还在进行中。

与其他科目微课蓬勃发展的状况不同的是,武术微课的发展,还近乎空白。在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中国微课网等与学校微课建设密切相关的微课资源站点,数以万计的微课视频中,几乎见不到武术微课的身影。这反映了学校武术微课发展的落后状态。

为何武术微课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以下,对武术微课进行探讨。

3 武术微课教学的设想与探讨

3.1 武术微课教学的可行性

微课由于时间短,一次课通常只教授一个知识点。一段材料或是一个科目,如果能够合理地拆分成适合微课教学的知识点,就可以认为其适合微课教学。武术,有理论和技术两大体系。武术的技术体系,又有套路、搏击、功法三种形式。武术理论与其他文化科目,有着相同的形式,以微课进行教学传播,可行性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武术的各项技术,都很容易拆分为适合微课的知识点。

武术套路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武术动作(招式),动作构成组合,组合构成段,二至四个段组成一个套路。武术动作通常由“型”与“法”组成,“型”指手型步型身型,“法”把手法腿法身法以及各种器械方法等。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等,方法简单,以“型”、“法”组合形成的武术动作,多数并不复杂,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再配合讲解习练者容易掌握。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武术动作,将其串成组合、段、套路,是水到渠成之事。

武术的搏击形式,无论是散打、推手,还是防身术,其实质就是运用武术动作,防身制敌。故其教学的重点,在于武术动作与武术动作的运用(战术)。搏击所用到的武术动作比套路的更为简单,学习难度更小。搏击时武术动作的运用方法与策略,看似复杂,其实数量有限,通过不多的实例教学,学习者多可以掌握。武术功法,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可视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其特点是方法简单,易学易练,贵在坚持,以微课进行武术功法教学,难度最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武术,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适合微课教学。

3.2 武术微课的教学应用模式

微课有三种教学应用模式,分别是翻转课堂应用模式、课内差异化教学模式、课外辅导答疑模式,分别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7]武术微课可运用此三种模式,但由于武术技术教学有其特殊性,所以在实际运用中,与一般的文化科目教学稍有不同。本研究根据武术微课教学是否有视频之外的教师指导,分为指导自学模式与完全自学模式。

指导自学模式是习练者以武术微课学习武术,同时可接受到微课之外的教师指导。习练者以武术微课学习,可以发生在教师指导之前,也可在教师指导之后。武术微课教学与教师指导何者为主,按实际情况决定。如以武术微课为主,则指导教师主要起规划、监督、纠错的作用,即帮助习练者制定学习计划、监督计划的执行、纠正习练者犯的错误。

表1 武术微课的教学应用模式

完全自学模式即习练者据武术微课习练武术,不能获得他人的指导。习练者内容的选择、计划的制定实施、学习效果的检测,都由自己决定,这就要求习练者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也要求武术微课能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与指导意见。武术微课的应用模式与一般微课应用模式关系如表1所示。

3.3 武术微课的功能与效用

武术微课最大的特点是便携与直观,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可实现随时随地重复播放学习,使习练者有了一位不知疲倦,常伴在身边的老师。正因如此,武术微课,有如下作用:

3.3.1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多以教学班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按步就班地学习、训练。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只能根据学生集体的平均水平,安排教学内容、进度,以及可采用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手段,难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而以武术微课的形式教学,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技术水平,选择学习的内容,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如此,更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使学习更具针对性,让每个学习者都能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3.3.2 弥补武术师资力量的不足

缺乏足够的的武术教师,特别是有高水平的武术教师,已成为阻碍武术推广传播的重要因素。武术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学生根据武术微课自主习练武术,只要求很少的教师指点,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教师。武术微课视频可重复播放,这就使教师摆脱了重复的工作,可以指导更多的学生,或是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环节。

诚然,制作武术微课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武术微课一旦建成,其边际成本基本为零,习练者人数的增加,几乎不会加大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师花在制作武术微课上的时间与精力,平摊到每个习练者,只有很小的量,且习练者人越多,人均占用的师资越小。

3.3.3 提高武术教学效率

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工具的使用,都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微课的使用,能提高武术教学的效率。传统的面对面武术教学,有直观、即时互动等优势,但也有着诸多的限制。与其相比较,微课教学突破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限制。首先,微课教学突破了人员的限制。传统的教学高度依赖教师,教师不在,教学难行。而微课教学,教师存在于视频之中,借助移动信息化终端,可“随叫随到”。其次,微课教学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微课教学,不需要要师生总同的空间,只要习练者有一学习空间即可,不必顾及教师的距离。再次,微课教学,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微课教学,不需要同时占用教师与习练者的时间,为习练者选择学习时间,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突破了人员、空间、时间的限制,微课教学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3.4 设计制作武术微课的注意事项

武术微课有着众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不能实时互动、教学过程监控不便、教学效果评估不便等不足之处。针对这些种种不足,结合武术自身的特点,要求在设计与制作武术微课时,注意以下事项。

3.4.1 加强平台建设,注重提高交互性能

一次微课,讲解传授的一般只有一个知识点。武术与其他学科一样,有着数量庞大的知识点,无论是套路运动、散打运动,还是武术理解知识,有着大量的教学内容。要想系统地传授武术知识,必定要有一定数量的微课才能实现,才能连点成线,积线成面。管理大量的微课资源,要求有一个微课管理系统。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信息与反馈信息,需要在师生间双向流动。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学习时,只有教师借助视频,单向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难以向教师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必须打通学生向教师反馈信息的通道。

无论是从微课的管理,还是从师生间的沟通来看,微课平台建设是必要的。在传统的互联网时代,微课平台可以论坛的方式来搭建。这一方面,TED-ED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可借鉴榜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探索微课平台的建设的新途径。

3.4.2 注重传播完整的武术文化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产生、发展,自然地融会了中国传统哲学、伦理、美学、医学、兵法等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容。[8]武术技术只是武术文化这座冰山露在水面上的一角,其他重要的组成部分部隐在水面之下。在武术教学传播之中,不仅要教授武术技术,也要传授武术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如此才能传播完整的武术文化,发挥武术的教育等多重功能。在武术微课的设计时,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将武术文化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3.4.3 处理好教学与训练的关系

要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在学习运动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习练者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实践。在制作开发微课时,除了武术动作的教学之外,还应传授学生训练的方法。训练方法包括可采用的辅助练习、练习的程序、训练方法、练习的量度、练习的强度、练习注意事项等。辅助练习方法,可用视频演示呈现练习的程序、训练方法、量度、强度、注意事项等,可以字幕配合旁白解说的方式呈现。

4 结论

当前武术微课的发展还很落后,在各大微课平台上,武术微课几乎是空白。武术的内容体系,决定了武术适合以微课的形式教学传播。武术微课根据有无视频之外的教师指导,有指导自学模式、完全自觉模式两种教学应用模式。武术微课教学,可以满足习练者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可以弥补武术师资力量的不足,因突破了传统教学人员、空间、时间的限制,能提高武术教学效率。武术教育界应该重视武术微课的建设:首先要加强管理平台建设,使课程更系统,师生交流更顺畅;在设计制作武术微课时,除了传授武术技术外,还要注重武术理论、武术文化思想的传播;要处理好教学与训练的关系,教会学生如何训练。

[1]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3]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3-26.

[4]SalmanKhan,刘婧译.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5]AboutTED-ED[EB].http://ed.ted.com/about.

[6]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7]苏小兵,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8]郭玉成.中国武术传播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28.

On Wushu Micro-lectures Teaching

Yang Qing Huang Kaifeng
(Postgraduate Department,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0,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micro-lectures, this article us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lectures,reveal the out-dated situation of Wushu micro-lectur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Wushu micro-lectures,and puts forward the two using mode of Wushu micro-lectures:guided self-taught mode and completely self-study mode. Pointing out that micro-lectures can meet the personalized learning demand,make up for the lack of Wushu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this article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micro-lectures.

Wushu micro-lectures teaching

G85

A

1004—5643(2015)09—0067—03

1.杨青(1980~),男,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2.黄凯凤(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习练武术微课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武术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