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医学的“新型例会制度”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015-12-17 00:57王海燕,郑鹏生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学方法

E-mail:seaggul@sina.com

基于循证医学的“新型例会制度”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王海燕,郑鹏生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陕西 西安710061)

摘要:探讨在医学研究生教学中建立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思想的“新型例会制度”, 指出例会制度建立的要求、方式,总结例会制度具备的开拓视野、教学相长、更好地融合循证医学思想等优点。并指出了该例会制度实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例会制度;循证医学;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

收稿日期:2015-05-04

作者简介:王海燕(1978-),女(汉族),陕西神木人,主治医师,硕士,从事妇产科生殖内分泌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3

DOI:10.13555/j.cnki.c.m.e.2015.05.023

Preliminary Study of New Regular Meeting Based o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Education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ANG Hai-yan, ZHENG Peng-sheng

(Department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Xi′an 710061, China)

Abstract:To develop a new regular meeting based o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s one of the major teaching methods on training quality improvement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The requirement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regular meeting on broadening the horizon, improv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integr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ad been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Though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new regular meeting, carrying out the regular meeting would be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raining quality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Key Words:regular meet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ducation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teaching method

自从1991年加拿大Gordon Guyatt博士首次提出了“循证医学”的理念后,经过20多年的实践,循证医学被认为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也将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1]。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临床经验和资料以及对疾病知识的理解来诊治患者。循证医学则依靠准确、合理地使用最新最全面的临床证据,对患者采取医疗措施。提倡将医师个人的实践经验与客观的研究证据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正确的诊断、安全有效的治疗和预后评价。如何在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现传统医学观念向循证医学观念的转变,将成为提高医学研究生质量的关键[2]。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未来医学高级人才的主要形式,是医学院校学科建设的重点。研究生入学后,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参差不齐,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例会”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执行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管理模式经过适当的改造同样也适用于医学研究生的教育[3]。早在19世纪中期,伦敦的St.Bartholomew医院组织的Journal club学习,即一组人定期聚会,学习、评估某一专业领域文献中的最新文章,已经初见例会制度的雏形[4]。时代变迁,例会制度形成一种相对规律,周期性的会议制度,能针对某些特定主题或内容进行探讨和交流,在医疗教学和临床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作者现在将这种“例会制度”形式加以改良,延用其规律、有序和具有明确目的的基本理念,引入并贯彻循证医学思想,建立适合于医学生的“新型例会制度”,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循证医学思想为指导,批判性地阅读最新的医学文献;指导临床实践;从文章的设计、方法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处理等方面受益。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这种“新型例会制度”的形式和内容与循证医学的理念完全契合。

1 新型例会制度建立的基本要求

在建立例会制度之前,首先应避免安排的随意性,要明确例会的时间和内容,规定导师和所有的研究生都必须参加;例会时间要相对固定,尽量将例会安排在下班以后,避免影响上课学习和临床工作;例会频率以每周1次较为合适;地点应该相对固定,并准备好电脑、投影仪等基本设施;例会的气氛应该是轻松、活跃的。

2 新型例会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2.1交流临床或科研最新动态的例会

选择某一专业领域的最新文章,交流内容的主题可以是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方法,但每次或几次例会的主题应围绕一个关键词,可以是国内外知名教授或杂志推荐,也可以是学生结合研究课题自选,选择与个人或团队研究领域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文献,每位参加者以幻灯片的形式总结一篇文章的要点,可以在几次例会中了解该专业最新前沿进展。在所有文章被所有参加者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最后结论。每次例会均应该有讨论时间,争取每位参会者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形式的例会更多地被以实验室为单元的学习团队所采纳。

2.2以临床病例讨论为基础的例会

提供一个真实的病例,从这个病例的讨论中提炼出临床普遍存在的问题。检索文献数据库寻找相关的综述或指南。在例会上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和分析,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引导。讨论过程中注重几个方面的问题:文献回顾是否支持临床诊疗;指南是否回答了临床普遍的问题;循证医学的证据能够指导当前的临床实践吗?实际上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了循证医学思维的训练,适用于以临床科室为单元的学习团体。

2.3注重学习方法学的例会

选择一篇最新的临床研究论文,可以是来自Nature、Science等顶级杂志的最新论著,会前1周发给所有参加例会学生,考察文章的选题、设计、方法、数据分析、图表设计和结论的合理性。例会时由一人作为主讲,留出一半时间讨论展开。这种例会不仅从文献获得新信息,还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分析能力,直接指导科研行为,对科研工作的开展做准备。

每种方式的使用可以互相穿插,例会的组织者不必拘泥于形式。多种形式的例会不仅能促进医学研究生学习专业英文,阅读最新的专业文献,更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学生循证医学思维的训练和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更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了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表达等能力。例会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完善每个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医学研究生可在例会中扩充专业词汇和知识的储备,了解整个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有利于确定自已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研究方案,并获取对研究方向的重要意见和建议。另外,例会制度也给研究生一定的压力,使其养成阶段总结的良好习惯。

3 例会制度的具体实施流程

经过以上的讨论可以总结出例会制度建立的基本流程:①确定参与者、时间、地点等基本要素:基于共同学习目的或研究目标的一个小团体可以是例会制度的参与者,这个小团体可以是同一个实验室的研究生或是正在学习同一阶段课程的临床实习生;例会的组织者通常是实验室的导师或者临床科室的主任;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可以是每周1-2次。②每次例会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由组织者确定,围绕研究和学习目的制定,由专人提前通知每一个参会者,以做出必要的准备。③保证每次例会能如期举行,例会在有序而生动的气氛下召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由组织者在例会结束时做出简短总结或点评,将会进一步激起参与的研究生在例会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有所收获。④定期总结例会学习成果,优化流程,制定分阶段的学习目标。

4 例会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例会制度的实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者,组织者可以说是例会制度成功实施的关键。可以是教师或者活跃的参加者。例会制度要形成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没有特殊情况,不能随意暂停。组织者应能够督促研究生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好的组织者可以引导例会中讨论的方向,鼓励学生发言,在例会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循证医学的思想。组织者在例会交流中要保持学术思想的前瞻性和知识的前沿性,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来引领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例会制度要求教师花时间思考教学和科研内容,逐渐加强教学意识,并且在教学中学习,做到教学相长[6]。

其次,好的例会要明确例会讨论的目标。不同形式的例会可能有不同的首要目标。每次例会的内容、讨论的文章检索应该服从于目标。另外,轻松的环境和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像课堂授课,例会时与会者围坐一圈,目光相交,持续的互动和热烈的讨论都可以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循证医学的精髓在于一切医疗决策建立在“当前最佳证据(Current best evidence)”之上[7]。笔者在例会制度的实施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自我教育式的循证医学教学法,核心内容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围绕讨论目标查阅文献,阅读并讨论后得到结论,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水平和科研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8]。

5 建立对“新型例会制度”的评价体系

要成为一种能应用于教学的工具,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对教学成果的评估,也是“新型例会制度”进一步提高的基础。评价方式可以采取系统评价和自评结合的方法,系统评价来自于教学单元或教研室等主管部门,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抽查的方式,便于统一管理,量化评分。自评可以是每次例会后或一个阶段后进行一次评价,可以从例会的形式、内容及效果等多方面评价,让每个参会者畅所欲言,才能真正考量这种学习方式对提高研究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近年来,作者所在院多个科室和实验室采用不同形式对例会进行初步的尝试,已经感受到例会制度对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促进作用。对于参会研究生拓展研究思路,提高实验方法学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医学研究生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值得肯定和推广。

应用例会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最新临床、科研知识的同时,培养循证医学理念,使循证医学态度成为理念伴随整个医学生涯并从中获益。同时这种形式的教学增强了教师的循证医学观念,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科发展中的难题,促进临床与科研的教学水平的提高[9]。在现在网络普及、各种媒介提供强大检索功能和信息传递空前迅速有效地时代,建立以循证医学思想为指导的例会制度对医学研究生培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Snashall J, Fair M, Scott J. A Novel Approach to Incorporat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to an Emergency Medicine Clerkship[J].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2013,20(3):295-299.

[2]范亚平. 临床教学中应重视循证医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J].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0(5):135-136.

[3]胡兵, 朱家安. 例会制度在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4):425-427.

[4]Linzer M. The journal club and medical education:over one hundred years of unrecordedhistory[J]. Postgrad Med J,1987,63(740):475-478.

[5]张宁, 赵性泉, 张在强, 等. 科室例会制度在脑血管病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卒中杂志,2011,6(3):249-252.

[6]周建新. 医学研究生教学中例会制度的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5):461-462.

[7]Sackett DL, Rosenberg WMC, Gray JAM, et al. Evidence based medicine: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 - It’s about integrating individual clinical expertise and the best external evidence[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96,312(7023):71-72.

[8]桂春, 李世康, 朱立光. 循证医学在心内科临床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 高教论坛,2012,2(2):107-109.

[9]辛萍, 王建, 王忠宽, 等.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是对未来教育的挑战[J]. 中国科技信息,2008,8(15):234-236.

(编辑:陈新东)

猜你喜欢
循证医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医学院校开展药理学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
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脑血管病的循证护理体会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