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成性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2015-12-18 19:06刘靖环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刘靖环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宝贵的生成性资源,通过对其的深入开发以及有效利用,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成性资源是课堂重要资源,并不是教师预期教学任务。新课堂中,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本文笔者即对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关问题予以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开发运用

生成性资源即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如何做好对其的开发与利用,以提高教学水平,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即对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关问题予以简要的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理论分析

生成性资源是一种超出预设范围的特殊素材类型,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对话和交流等形成的。生成性资源是发展变化的资源,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创造性。对小学语文课堂而言,同样涉及到大量的生成性资源,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包括人文性和开放性、审美性以及生活性等。

1.活用各种和谐动态资源

和谐动态资源指的是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内容高度相关及匹配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这些资源的出现,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闪光点”。因此,对教师而言,要注意及时地抓住这些资源,并予以灵活运用。

2.妙用各种情境动态资源

在教学的时候,在不同的情境环境下,存在不同的资源和生成点。教师要注意及时捕捉这些亮点,为学生构建有效的学习情境,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善用歧路动态资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认识差异和理解水平等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问题会存在不同的理解,一些学生还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知。对教师而言,便要注意合理地利用这些歧路动态资源,围绕学生的相关错误理解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问题。

4.寓教于乐,开展语文教学小活动

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亟待活泼教育方式的注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对一群思想不成熟、爱玩、爱动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大多数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语文互动小游戏,如将语文教材中人物的经典动作及精神面貌用现代的表演形式演绎出来,使得学生利用现代的认知来解构语文的思想情怀,便能更加容易地理解和释然,才能更加深刻地领悟语文、学习语文。另外,寓教于乐,符合小学生学习状态,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实践能力,使得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被充分应用起来。

5.开发学生的语文想象力,鼓励学生疑点、难点及时提问

想象是创造的动力,学生对语文的想象能力,能够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加,并且能够升华语文的学习,对于语文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解读、去理解。且在语文的想象中,学生对学习疑点、难点的及时提问会变得更加主动,教师对其及时的答疑解惑,便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学习语文知识,同时,想象是一个主观能动性极强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将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化成想象的细节,从而推进教学的成功。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1.顺水推舟,将错就错——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

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缺乏丰富的知识与实践经验,难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语文教师的预设会错意、表错情,甚至产生荒谬的信息。此时,教师不妨顺水推舟,将错就错,抓住学生错误信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反的结果,并从体验中真正领会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给予及时纠正,以免下次再犯,同时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故纵欲擒,推波助澜——创造课堂生成性资源

由于小学生在生理、心理、知识、经验及其他各种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性,使得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在语文课堂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其他学生并未意识到该问题的价值性。此时,教师应将个别有价值的问题再次提出,并让学生共同讨论,深化问题,从而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使其成为有用的课程资源。如:学习三年级下册《燕子》课文时,一位教师这样教学:

生:老师,我们平常都说几根线,为什么文章中说是“几痕细线”呢?细线怎么能用“痕”字来形容呢?是不是印刷出问题了?

3.放大问题,拓展延伸——创设课堂生成性资源

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课堂中遇到不懂或不知的知识,难免会向老师提出。有的问题可单独告知,但有的问题则是大家所不知的,就需要教师将该问题放大,使问题目标更为清楚,并将个别的创造转换为全班创造,实现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为课堂增添活力,同时也使该问题成为课堂中高质量及高层次的课程资源。如:学习《变色龙》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师生对话:

生:老师,我觉得奥楚蔑洛夫非常可怜。

师:嗯?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学生说他可怜的。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他也是为了生存,在那样的条件下,不得已丧失人格换取生存的空间。

师:那你的意思是说是由那时的环境决定他成为那样的人吗?

生:对,正是由于当时丑恶的沙皇社会,使奥楚蔑洛夫成为那样的人。

师:嗯,本篇课文不仅仅告诉我们,有一群如同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奴才,而且还向我们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们的麻木,这也是作者向我们传达的主题思想。

在这节教学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没有给予否定,而是给予肯定,并将其放大,引导全班学生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全班学生都能够认识到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总之,语文课堂是动态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生成与预设目标不同的资源,此时,就需要教师大膽放弃已有教学方案,灵活转变教学方式,有效开发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并加以引导,将其转变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资源,从而使语文课堂富有张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好的预设也无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所有情况予以预测。而通过巧妙地开发并利用各种生成性资源,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 增加课堂的活力和生机,提高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生成性资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