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感悟

2015-12-18 03:49刘咏梅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感悟教与学学习

刘咏梅

摘 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关键词:学习;感悟;教与学

我国古代抒情的诗文作品,历来讲究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同时坯大都注意写景时穷形尽相,务求充分,而抒情则含蓄蕴藉,作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句可供引用论述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也可用以表现丰富而含蓄的辞采。作文一向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模块,阅读与写作并重,而写作又是孩子今后发展的重要部分。

一、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入手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学会观察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学会接触课外生活,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学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三、从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入手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课后要求”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写不出新意,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識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

四、从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入手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不限篇幅和篇数;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五、从已有的阅读实践入手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写法,积累好词佳句。可以从仿写课文中优美片段入手,多写多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注重平时积累,在阅读中成长。通过写读书笔记、日记、摘抄等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

一篇完整的文章,必须有充足的词汇。如果辞不达意,或者结构不完整,就“不可以为成文”。可见要写好文章,必须掌握充足的词汇,初学写作者更要注意词汇的积累。

六、从学生写好作文评价入手

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生活中有很多鲜明的例子,虽然有时候还要反复,还要调皮,还要你操心,但他确实是在进步了,而且进步得不慢,我觉得那就足够了。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七、结语

教师在语文课程中的作文教学中要抓住学生主体对象的特点进行创新型教学,业精于勤。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世国,小学作文迁移训练与作文主体性开发教学策略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7.

[2]王铭,《谈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1期.

猜你喜欢
感悟教与学学习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