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2015-12-18 04:38赵清香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新课程小学数学

赵清香

摘 要:本文在充分肯定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在小学课堂教学时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生活元素、引导小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写数学日记、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希望能推动小学教学生活化的深化发展,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引言

在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发展,就是要将数学教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并在数学教学引入生活元素,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深入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满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基本都处于6岁到12岁的儿童成长期,在这个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形象思维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是抽象思维处于逐渐形成期,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是逐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数学知识的感知通常先于理解和思考。所以,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才用了很多卡通形象以及比较直观的图片,从而便于小学生通过感知的方式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这些在客观上也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奠定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将小学数学知识内化于日常生活中,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能够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顺应了新课改的发展需求。新课改提倡全面素质教育,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进步。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低年级数学的加减乘除算法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常识性知识,而且受用终身。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留意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无论是对于促进数学课程改革发展,还是对于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育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3.小学教学生活化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教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学以致用,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小学生处于接受知识与兴趣培养的重要阶段,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形象化具体化,不仅有利于深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还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拓展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探索精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进而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课堂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时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首先需要结合数学教材内容以及生活实际丰富备课内容,在数学知识讲授过程中尽量地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重难点知识,例如在学习矩形、正方形以及圆形的周长以及面积求解公式时,数学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按照固定公式去测量并计算自家餐桌的周长和面积,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数学公式,还能学以致用。其次,用生活化的态度对待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繁琐的教学形式和流程不仅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渴望,还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此,数学教师要尽量用生活化的态度对待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家访去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寻找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并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尽量简化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2.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生活元素。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需要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挖掘小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数学元素,并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努力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生活元素,从而以生活情境作为切入点来逐步讲解数学重难点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小学生的对抽象而又复杂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例如,小学数学中的时间换算法则,很多小学生容易混淆小时、分钟以及秒数之间的换算,数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大树、花朵、小草等元素,将小时设定为大树,分钟设定为花朵,秒数设定为小草,一棵树等于六十朵花,一朵花等于六十颗草,不仅便于小学生理解和记忆,还能避免时间换算过程中的等级混淆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3.引导小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写数学日记。引导小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写数学日记,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小学生运用数学眼观来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是锻炼小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生活事件的能力,从而强化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帮助小学生树立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态度。具体而言,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用数学视角去观察日常生活,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并且还可以通过数学日记记录并积累数学知识。同时,写数学日记的过程,需要运用到数学语言来描述生活经历或感受,大大增强了数学学习的生活趣味性。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百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喜欢的数字的日记,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喜欢的理由,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4.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程的发展不能完全局限于课堂教学,需要将教学阵地由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并积极带领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在实践探索中锻炼数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高數学教学效率。例如,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超市或者商场中去了解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并通过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商品价格素材进而编成数学应用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管道来看待生活实际问题,并学会举一反三,全面理解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题目内涵,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综合锻炼数学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将生活引入数学课堂,不仅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还有利于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锻炼小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我们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增强小学教学的生活趣味性与实用性,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杜春艳. 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 快乐阅读,2013,36:31.

[2]吴欣欣.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4:96.

[3]刘小清.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03:56.

[4]陈彩霞. 从生话中来,到生活中去——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4:78.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新课程小学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