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5-12-18 21:25崔桂成成良华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习惯老师教师

崔桂成 成良华

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把握课堂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这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其次是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问你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学生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教学语言口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同时要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的情绪。

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攻关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為科学家的。”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思考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把知识学活、用活。现在一些学生缺乏勤于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把知识学活、用活。现在一些学生缺乏勤于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不是向其他同学求助就会转向教师寻求答案。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用坚定的神色鼓励他们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于攻克难关。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

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能加以斥责,而是要鼓励他们找出不懂的地方并说明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动脑,切忌烦躁。为了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允许学生在我讲完课后,自己评议是否听懂并向我及时反馈。之后,对于那些上课没有听懂并且向我反映的学生,我都会欣然接受,不但不批评,反而反而表扬他们的诚实。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调动起来了,消除了学生对于老师的惧怕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敢于直接了当的说:“老师,我没有听懂。”老师也要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以便向老师同学和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尝试而终究解决不了的。所以提问题一定要讲质量,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四、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习惯

预习新课是学生学习的前奏,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复习旧知是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当前,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无法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了解重点、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能使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要按时做好预习和复习。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对于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多动手查阅字典,对于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记出来,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加以解决或向老师请教;在复习时,要教育学生把所学知识加以归类整理,抓住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虚心请教,知道理解掌握为止,是所学知识得意反复巩固而保持长期的记忆。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五、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习惯

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不少学生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以致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如有的学生时常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少做了题。因此做完作业之后,应该让学生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教师最好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师为了不教”。

作者简介:崔桂成(1986-9),男,毕业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7月参加工作,惠民县第一职业高中教师,县优秀教师,多次执教市级公开课。

成良华(1985-4),女,毕业于山东潍坊学院,2010年7月参加工作,惠民县胡集镇第一小学教师,县教学能手,县优秀教师,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获得者。

猜你喜欢
习惯老师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六·一放假么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