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015-12-18 02:31刘连武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教材探究

刘连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在教学上到得成功就必须要有这样的活水不断地注入,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创新反思。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气氛沉闷,教师精疲力竭,学生收效甚微。前两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有的教师还没真正领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涵,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再进一步地进行反思。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漫无目标地讲“自主”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但是有的老师戏言到:“语文课,学生想怎样做就怎样做。”“自主学习”变成漫无目标的“自由学习”,老师岂不是无事可做了吗?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的学习。

2.合作,只注重形式

我们看到的课堂讨论,往往是“四人小组”的形式,似乎这就是“合作学习”。

有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先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叫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讨论。时间一到,立刻请同学起来回答。讨论仿佛成了做广播体操,老师叫讨论就讨论,老师叫停你就得停,不管学生有没有讨论好,或有没有思考好,规定的时间一到,马上要求学生回答。这既不合学生思维规律,又不尊重学生,这种名为“合作学习”的讨论是虚设的。在这种缺少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怎么“合作学习”?

3.探究,只是摆摆样子

我们看到一些课,老师布置一点所谓的探究的问题,只不过是点缀一下,摆摆样子,最终还是老师宣布答案,草草收场。

我们不去抓学生思维的过程,却追求结果,白白失掉了学生探究的时机,这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不抓住机会,让学生把自己思维过程说出来?他们在述说的过程中,可以整理思路,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收益肯定是大的。

二、策略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在语文课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有哪些策略呢?

1.指导学法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帮助。

当然,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在指导学法的同時,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前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愿学”“乐学”,因为不解决“愿学”“乐学”的问题,也就谈不上“会学”“善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愿学”和“善学”是推动其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学生养成了自学语文的习惯,掌握了一些自学语文的方法,那么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会有基础。

所以,我认为指导学法,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帮助,是十分必要的。

2.创设氛围,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保障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尽可能把自己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使学生感到亲近;尽可能把教材以及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极力拉近,与学生产生共振共鸣。

3.生发问题,与学生主动探究、勇于与创新同步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在课前依据教材和所了解的学情而提前预设一两个能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问题,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习的反馈,临时改变教学预设,对生发的新问题,恰当地追问。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同步。

(1)指导评伦。如教《皇帝的新装》时,学生讨论“皇帝上当受骗的原因”,有的说在于骗子,有的说在于大臣,有的说在于皇帝,教师在旁用亲切的话语体温:“那么,你从哪里看出来?或者说,你的依据是哪些呢?”引导学生整理思路。这样的设计、追问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探究。

(2)激发学生质疑。洪镇涛先生说,不断地质疑问难,并挑起争辩,创设一种思考的情境,改变学生在课堂上通常有的那种松弛的心理,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活跃的状态,“迫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且把思维的触觉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特别是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见解,改变学生总是跟着教师和教材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使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

(3)鼓励学生创新。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多角度、多方面去看问题,使思维更加灵活而有广度,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课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少老师有好的经验和策略,只有真正领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涵,语文教学才难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  《 教育心理学 》.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几点认识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高中诗词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