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AECOPD并肺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2015-12-19 07:08王文玉张东辉江丽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5期
关键词:脑病阻塞性通气

王文玉 张东辉 江丽丽

河南省胸科医院 郑州 4500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并肺性脑病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下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异常,如躁动、兴奋、谵语等,甚至昏迷、意识障碍等[1-2]。本研究探讨全面护理干预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AECOPD 并肺性脑病患者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肺性脑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1—2014-12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导致肺性脑病入住我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3],排除有气胸或纵隔气肿、严重多脏器功能不全、严重腹胀、上消化道出血、近期行消化道手术、颜面部畸形及拒绝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共纳入72例,男53例,女19例,年龄59~72岁,平均(65.4±5.6)岁。随机分为全面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包括控制性给氧、抗生素、扩张支气管、化痰、糖皮质激素、脱水剂、呼吸兴奋剂应用及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的临床干预和常规的吸痰、翻身、拍背等护理。全面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包括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健康指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积极疏导,克服不利于患者康复的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湿化,及时排痰,教会患者正确有效的咳嗽和咳痰方式;在患者入院后及时采集患者痰标本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学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应用抗生素,所有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无菌;同时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进食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和PaCO2的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患者PaO2和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联合正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后,治疗组患者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氧分压提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全面干预组患者PaO2显著升高,而PaCO2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和PaCO2水平比较,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急性发作期可因严重的低氧血症和CO2潴留,致使患者出现肺性脑病,临床表现为意识恍惚、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无创通气是使用口鼻、面罩和鼻罩作为人机界面的正压通气,具有安全、无创的特点,同时避免了与机械通气相关的呼吸机肺炎的发生,正成为治疗肺性脑病一线选择。国内多个研究证实,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提高患者神志转清率,改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等相关指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4]。

本研究证实,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预后。除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外,全面的护理干预也是肺性脑病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5]。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肺性脑病进行正压通气的首要前提,在后期护理工作中,要做好呼吸道管理,及时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定期翻身拍背,促使痰液及时排出体外,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在翻身拍背的基础上应用化痰药物,主要采取雾化吸入方式,既能发挥化痰效果,又能保证呼吸道湿润,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支气管纤维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吸痰。严格无菌操作,控制感染,第一时间获取血液或痰的病原学检查及药敏检查结果,根据相关检查,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同时要加强病房管理,对于肺性脑病患者要严格减少探视,探视时注意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降低交叉感染发生风险。心理护理也是肺性脑病全面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患者本身因疾病导致的不可控制的精神、神经症状,另一方面由于对疾病的担心和焦虑所致,临床护理中,应积极开导患者,多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增强治疗信心。在患者出现脾气、性格改变、情绪反常、暴躁时,应予以说服劝导,并配合必要的治疗。对于这类病人还应加强安全防护,由于患者合并精神、神经症状,有时会不受控制,因此,要将患者转移至一个相对安全的房间,注意检查危险设备和物品的位置,以免出现划伤意外。此外,还应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护,时刻注意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

表1 2组治疗前后PaO2 和PaCO2 水平比较 (±s,mmHg)

表1 2组治疗前后PaO2 和PaCO2 水平比较 (±s,mmHg)

组别n PaO 2 PaCO2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全面护理组 36 49.26±2.08 71.08±5.23 63.98±1.12 40.35±2.36常规护理组 36 49.18±2.09 65.57±4.31 63.46±1.13 49.06±2.45 t值0.867 6.542 0.418 7.845 P 值 0.714 <0.001 0.834 <0.001

[1]南倩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5(9):137-138.

[2]李玲.期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13(4):464-465.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4]李庆伟,孔祥臣,范波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 合并肺性脑病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5):59-60.

[5]孙宝兰,吕淑静.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J].中外医疗,2012,22(8):157.

猜你喜欢
脑病阻塞性通气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