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机杼成佳作

2015-12-21 03:40杨艳丽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礼赞尘土高考作文

杨艳丽

【摘要】创新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素之一。本文从观点的创新、材料的创新、表达的创新等方面略作阐释。

【关键词】高考作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贵创新,创新是写作的灵魂。古人作诗,讲究“语不惊人死不休”,好的诗歌要“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人为文,常要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所谓“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全无”,方为至文。此皆创新之表现。创新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素之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创新”的解说是:见解独特,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文句有表现力。这个解说准确地界定了高考作文“创新”的内涵。以下将从观点的创新、材料的创新、表达的创新等方面略作阐释。

一、听唱新翻杨柳枝—观点之创新

所谓观点的创新,当然可以是反弹琵琶出新意,众人皆以为然,我独抗言以对,如对大家公认的俗语的反驳:班门弄斧值得礼赞,东施效颦何错之有,古诗有“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我偏要表达“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但更多的情况下,观点的创新表现为换一种角度,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解读材料。如2012年北京卷的材料作文,大多数人写了“坚持”“守住寂寞”等,有个考生写了一篇《尘土礼赞》,其开头部分如下:

尘土在呐喊,而非蝴蝶在尖叫。

老计是个拳打落山石,脚踩泥石流的人物,相伴他的只有冰冷的铁轨和十万大山。他一个人举手,一个人微笑,一个人敬礼,向着列车的闪逝与山外的世界。

回应他的是长鸣的汽笛,交错着光影流动,与十丈红尘。

微末之中容纳无限,一瞬之间体现永恒。

总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同你我一般普通,站在茫茫人海的边缘线上,缓缓拉开一扇温暖的窗,世界光亮人人欢歌,阳光浸淫你的全身,却无人知晓他的角落。

读着这样的文字,读到“微末之中容纳无限,一瞬之间体现永恒。”你不觉得有振聋发聩之感吗?在结尾处,他更提出“巨人仍会重新诞生,在一片混沌以后。那时我们将是尘土,垫在巨人脚下,我们也将因此而幸福,在幽脉岩根里述说着简单与平凡。我们曾用无数微躯,记录了时代的不弃——那是凡客的呐喊,与尘土的礼赞。”如此奇崛的开篇和收尾,如此新颖的观点,怎能不让人拍案叫绝呢?如此构思,在立意上就先高出一截。古人云“意犹帅也”,立意新,观点新,考场作文即已占尽先机。

当然,高考作文绝不能为新而新,要新而有理,既让人眼前一亮,又能够欣然接受,决不可沦为“怪异”或“偏激”。

二、领异标新二月花—材料之创新

材料的创新用一句话即可概括“人无我有,人有我新”。选用最近的、最新的源自生活的鲜活素材是最好的。爱好体育赛事的,就写写自己熟知的体育明星;喜欢文学作品的,就可以引用知名作家的言论和事迹;关心国防的爱看电影的甚至喜欢流行歌曲的,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写作素材,把这些带着鲜明个性点的材料写进作文又怎么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

当然,热点素材就那么些,全国多少考生在写,撞车的可能性太大,怎么办?同样的材料,看谁用得巧,用得妙。2012河南高考一考生的满分作文用了大家都极为熟悉的感动中国人物的素材,但她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直接用颁奖词,而是变换了一种角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用诗化的语言对材料重新加工和叙写,硬是用尽人皆知的素材写出了一篇满分作文。撷取片段如下:

篱菊笼微月时,总有人行走在曲直雅幽的小径,让月光见证善的无私。皎洁的月光在她的条条皱纹中捉迷藏,本该在家中操持家务的她如今却在病房中安静地睡去,梦中仍不时闪现那些惊险的画面—一个小女孩在数米高的阳台上摇摇欲坠,生命的美丽即将陨落,她甩掉鞋像箭一般飞奔过去,用双臂为女孩编织出最温暖的摇篮。纵使承受撕心裂肺的疼痛,她亦无悔。德高如菊,馨香如树,吴菊萍,你无愧自己如此美丽的名字,你用善行照亮了一个女童的一生。

在这个精彩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材料经过妙笔改造之后已成为全新的独特的“这一个”,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材料创新的一种方法:选取旧材料中的一个点,加入自己的想象,创设一个新的情境,使之既符合自己作文的主旨,又在改造中推陈出新、别具一格,此乃材料创新中的“点金术”。

三、不与桃李混芳尘—表达之创新

表达的创新体现为考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和运用修辞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这方面,许多名家名作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张晓风在《春之怀古》里这样写道:“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古往今来,多少人曾经描绘过春天的美丽,用诗、用歌、用文、用赋,可是,谁见过这样新鲜的表达?非有一颗七巧玲珑心方能至此啊。表达的创新其实质是思维角度的迥异常人。没有一颗创造的灵魂,怎能写出富有创意的文字?

在高考作文中,用语贴切,语带感情,善用修辞,化用诗句等都可以使语言别具风味引人入胜。

如一篇题为《寂寞年华》的文章里写道:“青春是一只孤鸟,一直在等待冲破云霄、凌驾九天的一刻,尽管可能为此失去鲜艳的丰羽,获得的却是七色阳光的簇拥,绚烂彩虹的环绕。青春的我们,守候寂寞,就像在保护一个孩子。当欲望开始发酵,周围开始弥漫着各种有毒的气体时,我们总要忍受内心无数的矜持去保护这个孩子……”作者笔带感情,以情为文,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意象丰沛,情趣盎然。

在高考作文中,表达能力如何对得分高低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言无味词汇贫乏表述不清作文自然就面目可憎不忍卒读,准确生动的语言、创新的表达方式从第一眼开始就牵引读者的目光使之欲罢不能。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考场作文因其选拔性的要求,又因其阅读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在最短的展示我们作文中最好的一面,创新就成为考场高分作文最佳的选择,无论在观点上、材料上,还是表达上,我们都应力求创新,切莫学矮人看戏,“随人说短长”。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礼赞尘土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尘土里的光
礼赞40年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采油树礼赞
“五老”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