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语文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2015-12-21 00:36李建兵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高效兴趣新课改

李建兵

【摘要】新课程如同一场沐浴的春风,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场清新气息。老师教学也讲究技巧性、艺术性;学生也由观众变成了唱主角的演员了,说明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变得新颖、有趣味性,教学手段也灵活多样了,教学效果也变得更加高效了。

【关键词】新课改;兴趣;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很讲究艺术性的,但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单纯注重追求成绩的好坏,而忽视学生兴趣爱好,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进行死啃书本,老师也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课堂很少看到师生热烈互动,生生小组探讨,教学手段除了单调乏味讲述外,几乎看不见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的趣味性,老师、学生完全跟着感觉走,这样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趣味性、求知欲、学习的潜能,这就是新课改下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构建和谐、轻松、民主的教学情境

我们知道压抑、紧张的教学环境,容易造成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没有效率的课堂。“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等观念是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极大障碍。面对教师的“冷面孔”与无休止的“呵斥”,学生的心理会受到严重的压抑。只有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主动、轻松的学习。首先,上课时要面带微笑,精神要饱满,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的亲和力,教学语言要有风趣、幽默感,感觉学生听课就是一种享受;其次,老师要有包容之心,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切不可戴变色镜去看待学困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兴趣爱好、智商、基础的强弱。在开展小组问题探究时,要容许学生提出许多新奇的想法、看法,允许他们对老师的观点,所谓的标准答案提出质疑;再次,在小组研讨时,老师要大胆放手去讨论,争论,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头脑思考起来,手动起来,提问时多给学困生一些温馨的笑容、鼓励的手势和欣赏的语言,鼓励学生放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上飞翔。

二、更新观念采用协同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那么引起学生兴趣和动力来自于对教材的整合和语文教学设计,最主要是老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理念就是从一言堂转变为创设情境,开展合作化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师生的角色转换,学生由被动的听众变成唱戏的主角,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我校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模式—协同模式,协同模式整个流程包括课前预习、问题探究、课堂研讨、学后反思、习题检测,让学生眼、嘴、脑、手有节奏不停地运转起来,同时语文教学要备好三案:导学案、诵读案、检测案,成为整个课堂的主线、课堂进展的指向标。导学案的编写必须使语文组集体认真备好课,发挥各成员的集体智慧,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编出来的导学案成为课堂的精品,导学案要求目标明确,重难点要突出,教学思路要清晰,体现的教育方法要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启发式教学,真正为老师、学生起到一个引领作用。检测案就是课堂的跟踪辅助训练,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起到一个巩固训练的作用,关于检测案的题量、题型、难易度要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这就需要查阅大量语文材料,使学生能做、会做、乐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而乐学语文。诵读案,主要考察学生的背诵内容,范围不拘泥于教材,可以前后纵向横向联系,目的就是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广度,这些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人人动脑,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让老师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在和谐的气氛中师生融为一体,取得双赢的效果

三、教学的方法要有创造性

语文是一门艺术,非常讲究情感,教学方法要以学生的情感为灵魂,因此语文老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要有诱发情感的因素。例如设置情境教学、自主教学、多媒体教学来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融情于心,与教材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一)巧设问题,感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平铺直叙一直讲,要围绕课文重点、难点,巧设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还要启发学生,诱导学生自己学会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让他们别出心裁,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对话、平等相待、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既发展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背影》对父亲买橘子一些动作描写体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流泪了?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老师情感丰富的朗读下泪流满面?

(二)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

使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相融合,通过多媒体图文声像,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充分展示教学新颖性、多样性,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韵味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语文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使用多媒体放映一幅幅图片,展现出一种唯美的康桥景象,再配上优美《再别康桥》的歌曲,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康桥之美,使学生从听觉、视觉感受作者的心境,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果。

(三)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教学

由于学生的知识层面不同、理解的程度有差异、智商的高低、兴趣爱好不同,所以我们的教学策略手段不能一刀切,对于语文设置一些探究的问题,要顾及基础不同的同学,要体现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特点;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要由浅入深,或者以整化零,启发诱导,使个个参加,人人有收获。

总之,语文教学要教学有法,但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学生喜欢实用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高效兴趣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