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

2015-12-21 03:40黎国群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高中语文

黎国群

【摘要】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其灵魂在于其中所蕴含的意象,而意象又是诗中作者情感深度凝聚的体现。针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意象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引导学生把握意象,才能够体会到诗人在古诗词中所寄予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因此,本文对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对提高高中古诗词教学水平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意象教学;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诗词创作中,意象是通过诗人对诗中客观事物的描述,而为诗人情感的升华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因此,针对高中语文诗词教学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从意象角度出发鉴赏诗词的习惯,使学生对意象的掌握能够融会贯通。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诗词中的精髓,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化内涵,从而实现使其诗词鉴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学目的。

一、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相关内容介绍

在诗词创造的过程中,作者通常会运用意象,这样才能将自己内心世界更好地抒发出来。然而同一种事物在不同诗词和语境当中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是不同的。所以,在诗词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意象的捕捉能力,并引导学生从多种意象所表达的含义理解诗词。针对诗词中的意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深入了解意象的文学作用,并帮助学生领会意象画面的美感。在一篇优美的诗词中,意象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通常是由多种意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通过对画面的勾勒,从而构建诗词整体环境和思想脉络。例如在李清照的《武陵春》中,教师在讲解“风住尘香花已尽”时,引导学生以风、香气、落花作为意象,看似没有表达感情但是却又通过对意象的描写展现出了一副凄凉、惆怅的画面,使画面感跃然于纸上,在学生阅读该词,并领会其深意后,宛若身临其境,更好地把握思想脉络,并对该词进行科学的梳理,帮助学生开启想象空间。

二、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应用手段

(一)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对意象进行感受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接近、体会意象。通过学生对于意象的把握,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诗词的认识、帮助其实现身临其境了解诗词的过程,并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教师要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诗词主旨,领会诗词精髓,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文学灵感和文学创造力。如今,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被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成了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工具。比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首先,先让学生听一遍关于《水调歌头》的音乐及其他相关的作品赏析,让学生对整首诗词的情绪基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词中苏轼因为面对着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一个人中秋对月,通过诗词中的种种意象宣泄了心中抑郁惆怅之感。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诗词朗读,从而进一步深挖诗词的中心思想,使学生理解作者并没有陷在消极的悲天悯人情绪中,最终表达了作者一种超然豁达的思想感情。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意象理解能力

在高中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于意象的认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意象的表达内容,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对意象融会贯通的同时,有可以提高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运用传授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诗词中出现的意象,并带领学生对意象以及意象所表达的深意进行剖析。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接近诗词本身,并更好地理解意象所代表的深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花是我国古代诗词中比较常见的手法。人们往往通过花草表达自己的情怀。在《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以莲花作为寄托,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不为俗世所累的情怀。又如在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又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对韦太守的文章清新自然进行了告诉的赞美,抒发了自己对该诗歌的见解,从而主张纯美自然,反对过度装饰雕琢的文章创作风格。

(三)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诗词朗读,使其更好的体验意象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口口相传与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对诗词进行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能够使学生更加接近诗词本身,从而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朗读诗词前期,学生有必要对诗词中的句、词、字进行大致的了解,从而为学生准确地朗读诗歌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对于那些同音、谐音字表达出来的意象,才能有更加准确的认知。由此可见,读准诗词是领会文章的基础。

除此之外,诗歌更是一种彰显作者思想、传递作业情感的一种文化传输渠道。所以在学习诗词时不仅要理解文章字面意思,更要领会文字背后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对于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认知也要从朗读开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师带领学生对诗词进行朗读时,要带入情感,做到朗读者与诗词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并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从而能更好地掌握诗词中出现的意象。

三、总结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中华文明中的文化瑰宝。因此,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深层的剖析,尤其是诗词中的意象,更要加以深入研究。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朗读、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诗词中的意象,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并更好地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鉴赏诗词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并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玲,郝红艳.论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4(10).

[2]念云江.试析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J].课外语文(下),2015(3).

[3]吴安华.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探究[J].中学教学参

考,2012(3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