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中学生睡眠质量抽样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21 03:48郭运帷董权乐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抽样调查睡眠中学生

郭运帷?董权乐

【摘要】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的期望值显著增强,致使中学生学习压力加大、课业负担加重,睡眠时间和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兴趣。本文以中学生的身份进行抽样调查,并结合自身体验对导致中学生睡眠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提出粗浅分析,为减轻学生负担、改善睡眠质量、保障中学生成长成才尽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学生;睡眠;抽样调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升学与择业竞争的加剧,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导致许多中学生睡眠时间大大缩短,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目前中国有10%-23%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质量问题。本文试从中学生的视角对中学生睡眠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浅显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改善中学生睡眠质量措施提供帮助。

一、睡眠解析及抽样调查结果

何为睡眠?睡眠是指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思状态,表现为肌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睡眠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将大脑中分散的记忆碎片连贯起来。而大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负责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神经中枢。由此可见,大脑对人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第二天大脑的状态。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睡眠的要求有所不同,对广大中学生而言,睡眠时间不得少于7小时,其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上床半小时内即能入睡。第二,整夜不醒或只醒一次。第三,做到不梦或少梦。第四,睡眠深沉,不易受环境干扰。除此之外,中学生最佳睡眠时间应是晚上10点至清晨6点,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只有做到以上各点,中学生的睡眠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大数据来看,中国中学生睡眠时间普遍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甚至有些省份远低于标准。有些学生为延长学习时间,不惜占用大量睡眠时间,这种行为是十分错误的,学习成绩非但没能提高,反而使精神状态日益下滑,甚至出现精神类疾病,所以说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必须以保证睡眠质量为前提。

我随机选取抽样调查中的两名中学生的情况来说明睡眠质量好坏与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的关系。黄某,学习成绩优秀,睡眠时间晚上11:30—早晨5:30,13:00—13:45午休,累计睡眠6小时45分钟,基本达标。睡眠相关情况均到达优质标准。在对其周边同学采访中,了解到该生精力充沛,性格外向,乐于助人,尊重师长,对学习认真负责,做事雷厉风行,人际关系良好,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好榜样。从这个同学身上,我们不难发现睡眠质量对一个人的日常表现有重要影响。李某,学习成绩中等,睡眠时间晚上12:00—早晨5:30,13:20—13:50午休,低于睡眠标准。睡眠相关情况也均未达标。对其周围同学采访中了解到,该生精神状态总是疲惫不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睡觉时有发生,对人对事无耐心,焦躁不安,时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对班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时间长但成绩总是不理想。究其原因,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是因素之一。

睡眠不足会导致心理疾病出现,皮肤快速衰老,眼睛浮肿,死亡风险增加,大脑运转速度变慢,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下降,食欲增加进而导致体重增加,情绪不稳定、易怒、心力交瘁等问题。以上事例不难发现,睡眠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人际交往、性格品质等。我们一定要对此问题予以充分重视与关注,分析产生睡眠问题的原因是改善该问题的关键。

二、导致中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出现高中生睡眠时间少、质量差的问题,是主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客观原因,及社会、学校、家庭的诸多现状,而主观原因是指由以上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及个人意识。

(一)社会大背景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存在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选官制 度——科举制是该问题的历史渊源。自隋朝正式确立科举制起,几乎成为读书人改变身份的唯一途径,加之自春秋时形成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及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死读书”的现象和一种“读书为考试”的意识。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意识延续了上千年,甚至仍存在于当今社会。

放眼当今,高考制度的某些弊端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高考确实是当下对于学子来说最为公平的制度,但这似乎使其成了学生唯一的出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单说高考是学生唯一的好出路,我认为也不为过。正因为它是唯一的好出路,所以学生们才会争先恐后地挤过独木桥,致使原本快乐有趣的学习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再谈谈社会竞争,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社会生活中很多场所,如学校、用人单位等往往拿分数或学历说话,迫使高中生不得不为分数而“战”,进而延长学习时间,“挑灯夜战”,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由高考制度弊端及激烈的社会竞争产生的学习压力使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睡眠质量问题因此产生。

(二)学校是高中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该问题的形成也不容忽视

很多学校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本校升学率而不自觉地增加课业量。起初,学生可以承受,将作业在学校完成,但随着课业的增大,我们不得不用本可用来休息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另外,学校为了适应高考制度安排了大大小小的考试,学生必须用大量时间准备,这与巨大的课业量形成“合力”,无疑会影响睡眠。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对“减负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部分教师罚学生抄写来加强记忆的方法也是导致高中生睡眠问题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如果个别学校仍将学生看作考试工具,则更会加剧该问题的严重程度。

家庭可以说是高中生休息的主要场所,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例如家庭活动,调查中发现有的家长有打牌嗜好,该同学夜间睡眠状况极差;某些家长习惯将子女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给子女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强迫子女学习到深夜。在这种家庭中生活的学生必然睡眠不足、质量差。

(三)高中生个人学习方法及心理状态是产生睡眠问题的内在因素

在调查采访中,常常听到学生说听课反应慢,容易走神;课后复习慢,没有头绪;作业完成慢、影响睡眠;考试速度慢,答不完卷。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没有做到劳逸结合,因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认为只要刻苦就会有收获,于是无限期延长学习时间,甚至效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废寝忘食”,殊不知,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头脑不清醒、思路不清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不仅学习成绩难见提高,而且身体素质不断下滑。

部分高中生对考试的紧张心态也会导致在备考阶段睡眠不足,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名次,会有意识地减少睡眠时间,久而久之,人的生活规律被打破,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睡眠就会出状况。

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心理素质发展不好,整体素质就差。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学习、生活和交友中使自己在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得到正常发展,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并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然而很多中学生在这方面表现欠佳,导致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高中生睡眠问题是由社会人才选拔制度、学校教育方式、家庭和个人因素这四种的弊端共同导致的。当然在调查中发现,并非所有高中生都存在睡眠不足、质量差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此类同学能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重劳逸结合,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身心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三、改善中学生睡眠问题的粗浅建议

对高中生睡眠问题的解决,最基本的方法是从高中生自身做起。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首先要放平心态,对不良情绪进行合理调试。调查表明,大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都是通过此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因学生人数多,老师布置的作业往往带有普遍性和强制性,这时,学生就可以灵活掌握,针对自身对课程掌握情况向老师提出“减免作业”的申请,比如对已熟练掌握的知识点,请求不再完成与此相关的作业,节省时间用来解决生疏的知识点。这样可以避免时间的重复使用与浪费,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另外,在睡眠前,可听几首喜欢的轻音乐舒缓心情,有助于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并且在休息后不再思考疑难问题,以提高睡眠质量。中学生也要增强自制力和免疫力,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教育,多跟老师家长交流沟通,不要为一些无意义的事情熬夜,树立正确的睡眠观和时间观,提高时间的有效利用率。

解决高中生睡眠问题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具体如家长应在孩子休息后自觉关闭电视,不进行打牌等大声喧哗的活动。同时不应给子女较大的学习压力,以免造成精神负担导致失眠。家长要有现代视野,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从唯分数论中解脱出来,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适时给孩子“减压”,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学校应改进教学方式,不应将学生看作写作业和考试的机器。老师可根据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作业,让同学们的时间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举行艺术节之类的文艺活动,缓解学习压力。再有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应发挥实际功用,不定期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或疏导服务,使学生心情愉悦,轻松快乐的学习,我想睡眠问题也能相应改善。

社会因素对高中生睡眠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很难根本改变,身为高中生,我们无力改变。但值得欣慰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教育也必将向全面可持续方向转变。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学生睡眠等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解决。在研究性学习结束后,我们得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可以用于自身,促进自身发展,亦可使同学们受益,促进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纬,沈悦娣,陈融.杭州市411名大中学生睡眠状况调

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1).

[2] 李燕芳,叶小华,徐英.广州市中学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4).

作者简介:郭运帷,男,1997年生,保定一中490班学生;董权乐,男,1997年生,保定一中487班学生。

(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抽样调查睡眠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对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结合使用的探究
计算机辅助的抽样调查应用框架探讨
《抽样调查》实验教学创新性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及对策
早产儿不同体位护理对其心肺功能睡眠呼吸暂停胃潴留影响的临床研究
ipillow健康睡枕
组织公平对员工睡眠的影响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睡眠生理的不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