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5-12-21 03:49李晓东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高中语文问题

李晓东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教学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语文应该教什么,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到底应该怎样制定呢?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反映了该课堂教学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引导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正确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教学目标在制定时所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简单的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重视不足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态度不积极,对教学目标的设计重视不足,对教学活动不认真。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如果语文教师的教学态度不佳,那么他在处理教学行为时,就完全可能敷衍了事。部分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往往只是基于工作的一般性要求,不能科学地对待教学目标。

(二)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认识模糊

旧有的教学观影响太多,新观念尚未形成。语文老师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教什么,学生也就更加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学什么,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对话。从各个科目的对比研究发现,除了语文,其他各科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大纲里都有明确规定。语文学科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让语文教师显得束手无措,再加上自身知识、能力的欠缺,将语文本身的内涵窄化了。因此,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无法制定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

(三)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脱离实际

部分教师仅仅依凭课本,而不考虑教材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切实性,不考虑学情的实际需要,而仅仅凭借教参或者前人的结论来设计,甚至游离于学科之外。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参与感的缺失,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低沉,老师只管自己讲,而学生完全被动地听,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活跃度。

(四)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清楚

语文的美就在于它的丰富性,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色。但部分语文教师不分析文体之间的差异性,按统一的标准来设计教学目标。如果我们把语文课都上成一个模式,学生就会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重新定位高中语文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给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要关注教学目标的价值所在。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反复的思考,充分地考虑其实效性、可操作性、合理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地重视了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目标。

(二)“三维”目标的综合考虑

“三维”目标是针对传统课堂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提出的,它适应了当代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符合新课改的规定。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许多老师把它奉为“圣旨”,每一节课都要涉及“三维”目标,更有甚者把三个维度都做了很平均的分布,走入了刻板教条的僵化模式,反而不利于教学。另一方面,每篇课文也不可能都体现三维的目标,有的课文需要在基础知识领域有多一点的体现,而有的文章需要在情感方面做更深入的体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掌握和制定每篇课文的着重点,切不可因大失小。

《语文标准》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结合到语文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在习作方面,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情趣;在口语交际方面,重视学生参与意识、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的培养。这样一些具体的培养方式,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落在了实处。只有将“三维”目标整合地实施,教学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最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五大教学模块的整合

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模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模块,反映了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他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现在的语文教科书。到了高中阶段,教师大可不必在基础知识方面像教小学生那样仔细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帮助解决学生自主不能完成的基础知识问题,其余的“丢”给学生们自己学习、积累。高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综合性学习是一个促进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增加实践机会,拓展学习空间。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训练有助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传统“灌输式”的课堂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发展。新课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教师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有一定的体现。

三、结语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所陈述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其行为词语应该是明确、具体的,而不应该是模糊、抽象的,应该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词语来陈述。教学目标的制定对高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1]鲁德民.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师,2010(15).

[2] 金传富.当前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12).

[3]邱荷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3(56).

[4]陈炎莲.教学目标达成的常见问题与应对[J].科学课,2010(3).

[5]李保强.教学目标体系建构的理论反思[J].教育研究,2007(1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高中语文问题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