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扬起生命教育的航帆

2015-12-21 07:36吴宏兵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生命思想教育

吴宏兵

近几年,校园伤人事件时有发生,要么是学生经不起挫折而自杀,要么是学生一时冲动而杀人,这些事件都是学生长期被压抑情绪的不理智释放。不管是哪种形式,都让我们觉得现代学生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堪一击。对此,有关学者指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道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缺少自我保护教育和生命教育。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一、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学生心智不够健全,对生命缺少敬畏之情。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家长越来越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吃苦,更不会去打骂教育孩子,这几乎成了一种社会普遍心理。诚然,打骂不是积极的教育方式,但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未免有些偏激。缺少批评和教育会使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不去考虑他人的感受。而且,优越的成长环境也会使孩子缺少面对挫折和抵抗打击的勇气。

有关调查表明,每10个中学生中就有1个人曾经想过自杀,占调查总数的10%;做出自杀计划的有4%。这些残酷的社会现实使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没能阻止有些学生走向死亡呢?由此可见,开展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2.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智迅速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中学时期,学生正经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在生理上,学生的性别特征越来越明显,开始对异性表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注。伴随着身体的成长,学生开始思考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不断地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尽管思想政治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书本上的枯燥理论远远不能触及学生的内心,无法满足个性不断张扬的学生的心理需求。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问题时期,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和好奇。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内心也迎来了一个寂寞的时期,他们开始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教师讲的道理脱离现实。

青春不仅是躁动的,而且还是寂寞和孤独的。学生需要有人引导他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识生命。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却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成长,没有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往往就是某些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的原因。 二、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的性格形成期,也是他们的性格叛逆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对一切外来的压力都表现出本能的抵抗,逆反成了青少年的对抗方式。在很多时候,青少年并不会考虑对错,直接就表现出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解生命是多么重要,是不会取得良好效果的,甚至还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抵触。

优秀的教育向来是潜移默化的,因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生命教育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表达对每一个美好生命的赞美,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高中政治教材没有设置单独的章节讲解生命,也没有设置专题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但是,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例如,在教学“发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侧重讲解以下内容:①从人类发展的角度讲生命的神圣与宝贵;②从事物发展的角度讲“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道理,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的广阔,培养学生豁达的人生观。

思想政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但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课最基本的教育功能,忽视了对生命教育的尊重。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回归思想政治教学初衷,利用现有教材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 3.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生的健康心理并不是依靠课堂教学就可以形成的,因此教师不能将生命教育局限在课堂内,而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心理辅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 三、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 1.渗透保护生态的理念。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的理念,从自身做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例如,在教学“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整个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要正视这一联系的客观性,做到节约资源、低碳生活,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共建美丽中国。 2.渗透珍爱生命的理念。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例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提供案例:安徽的一位17岁高中生为了购买苹果手机,不惜偷窃他人财物。然后引导学生树立“量人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消费观念。

又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提供案例:随着反腐节奏的加快,大量贪腐官员的履历曝光,贪腐官员大都有一个苦难的童年,一个奋斗的青年,一个辉煌的中年,以及一个悲惨的晚年。然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3.渗透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 生命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前提,而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热衷过美国节日,喜欢看美国大片,用美国电子产品,吃美国食品,他们认为国外的都是好的,用外国的产品有面子,对国内的产品总是不屑一顾,其实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对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例如,在教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展示习近平出访荷兰的相关图片,指出习近平穿的是立领中山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总之,“生命”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育的形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只有开展生命教育,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才能构建生命化的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师生生命质量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生命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