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中教师课堂体态语的运用

2015-12-21 18:19黄思华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态语言运用影响

黄思华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归因于教师师范技能的优劣,更与教师的课堂体态语言相挂钩。体态语言作为无声语言,具有较大信息负载量,在语文课堂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完美有效地使用体态语言更是一门幽深的学问。本文将简要从体态语言的影响效力、运用策略两方面加以阐释。

【关键词】语文;教师;体态语言;影响;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的象征性体态语和表露性体态语在语文课堂教学行为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说象征性体态语主要作用是用来调控课堂节奏的,那么表露性体态语则是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个人情感和个性的体现,具体表现在象征性体态语中的指势语、掌势臂势语、头势语,表露性体态语中的眼势语、面势语。本文主要探讨一下手势语、面势语和身势语的运用艺术。

一、手势语的运用策略

手势语,即指势语以及手、臂结合语,用以灵活地表达某种象征性意义。匈牙利贝拉·巴拉兹认为“打手势是为了表达那种即便千言万语也难于说清的内心体验和莫名的情感”。有研究表明,教师某些恰当的手势及动作变化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大脑兴奋度以及对知识理解的长度与强度。

(一)合理运用指势语,完美发挥表意作用

指势语即教师灵活运用手指,通过手指的动作变化来达到信息传递、指示说明的意图。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食指放于嘴前”示意学生安静、用“指节敲击黑板”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用“手指指向具体知识点”使学生明确知识重要度等一系列不同的手指动作来让课堂紧凑自然、衔接有效。比如,大拇指向上翘起表示肯定、首屈一指的意思,食指呈运动状态指向方向则表示引起学生注意的地方。

(二)恰当结合手、臂动作

手、臂结合,即将手、臂的动作变化进行恰当有效地结合,来共同表达一定的意图,向学生传递较为复杂的知识结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观点。比如某学生问题回答得非常精彩,教师希望大家能给予其赞美,此时可以带头进行鼓掌行为,学生们便会知其意一起施行鼓掌动作,达到称赞表扬之意。如当某生上课不认真,走神开小差时,教师可以轻轻走到其身后,用手轻轻拍其肩膀对其进行警示,这样就很好地照顾到了该生的脸面问题,学生则会知晓其意专心上课了。

总之,教师应学会恰当合理地运用手势语,动作要合理、有效、得体,避免细碎、繁复、矫作,尽量使手势语简洁大方、美观富有感染力,避免抠鼻、抓头等不合时宜的粗鲁动作。

二、面势语的运用策略

面势语,即面部表情的动作变化,主要包括表情、眼神等,用以传达一定的象征性含义。语文课堂中,学生目光大多直接注视授课教师,教师的一颦一蹙直接牵动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跟教师表情动作的变化息息相关,教师应正确管理自身表情的变化,达到启迪与感染的作用。

(一)正确运用眼势语言,合理把握环视、注视、怒视等

目光是传递心灵的窗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学生进行眼神接触,把握好眼神变化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善于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达到彼此间相互沟通的目的。比如环视,主要是指眼神左右移动呈大面积环状观察状态,整体观察学生动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课堂秩序的有序进行。而注视,则指教师目光只盯着某一位学生,达到提醒、鼓励、赞许等含义。比如为了提醒某生上课别走神、为了给正在回答问题的某生给予赞许和鼓励等情形,教师则可以运用注视的目光。相反,怒视这种眼神,则应该避免运用。怒视会让学生感到恐惧与不安,不利于课堂和谐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的眼神运用得遵循合理、科学、有效等特点。

(二)多微笑、少板脸,亲近学生构建和谐课堂

教师在课堂中的面部表情变化直接牵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应学会多微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亲切温润的气息里开动大脑,提高创造力,而不是在对教师的恐惧感中被迫接受学习。

(三)不同情形灵活改变表情动作,以一变应万变

紧皱眉头、双目圆睁、友善微笑、目光耷拉等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情绪,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情境里,教师应善于运用不同的表情,向学生传达不同的信息,维持课堂节奏。

三、身势语的运用策略

身势语即包括头、躯干及肢体等身体部位相结合的语言。语文课堂实质上可以归为艺术范畴,教师的一举一动赋予其应有的使命责任感。语文课堂中,教师应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动作,成为行为的楷模,体现正能量的传递,应做到身体动作端正得体、大方自如。语文教师课堂教态成为课堂成功与否不可忽视的一环。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动作,将头部、肢体语言良好结合,切忌不能慵懒粗鄙。比如经常性地点头表示赞扬,双手叉腰、双臂抱于胸前这类不合理姿势则需要避免,尽量在课堂中呈现积极向上、优雅大气的既视感,展现良好教态。

总之,语文课堂的艺术性离不开教师行为动作的演绎,教师在表达体态语时,务必做到多种体态语的合理结合,呈现规范有效、大方自如、端正大气的教师姿态。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体态语进行教学,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的理解,这也要求教师团队应该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学习和培养自己体态语的表达能力,加强道德的修养,提高知识的储备,完善审美的标准,让体态语运用地更加灵活、精简、准确,更好地为语言教学和语文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立允、窦聚山.浅谈教师体态语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0(9) .

[2]卢启瑾.试谈教师的课堂体态语[J].基础教育研究,2000(2) .

[3]罗素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体态语言运用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健美操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探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体态语言在自闭症学生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