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的思维习惯模式分析

2015-12-21 21:50丁苹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思维习惯开放高考

丁苹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高考出题整体上呈现出更加开放的趋势,倾向于出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在这种背景下,高考作文作为高考中的重要环节,也逐步由过去的命题作为转向为新材料作文。这种新型作文题目类型的难点在于如何审视材料,把握题目的主干立意,学生在面对这一类型作文时常常会思维定式,导致主次不分,继而影响对题目立意的判断,严重的甚至出现偏题、走题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模式,把握题目核心立意,做到不偏题、不走题。

【关键词】高考;开放;作文;发散性;思维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材料作文是随着课改的脚步而自然出现的,第一次正式出现在高考作文上可以追溯到2006年。2006年的高考全国卷语文卷中,材料的内容是关于乌鸦和老鹰的故事,题目要求是让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一个立意来进行构思创作,题目自定,但是作文的内容含义不能超出材料范围。这种类型的作文相对于传统的命题作文来说多了一则材料,更具开放性,但又和以往的话题作文以及旧材料作文有很大区别,因此被命名为新材料作文。而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新材料作文热,很多学校也将这一类型的题目融入日常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一、新材料作文的设置价值

新材料作文出现后,从学者到教师再到家长,都在分析这一新型的作文题目相对于以往的作文题目来说,价值到底体现在何处。语文是高考中的重要学科,无论文理科,语文卷都是必考项目,而作文又是语文卷中的重要环节。写好了,分数很容易得到。但一旦出现偏题、走题,就会失去大量分数。作文是学生需要重视的一个项目,而新材料作文出现后,写作文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阅读材料,这在以往的试题中未曾见过,因此说明新时期的语文卷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分析材料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学生需要对材料反复阅读,掌握到材料所要表达的主体意思,然后根据主体意思来拟定作文题目,进行论述写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材料的审读成为难点之一。因为人的思维是有差异的,不同的人看同一个材料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根据主流思想来把握材料的利益,确定文章主题。

其次,新材料作文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写作不仅是考查书面表达的能力,更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新材料作文出现后,其要求看似开放,实则是加大了难度,要求学生自己根据材料来确定文章主题。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运用精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完成一篇合格的作文。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中常见思维习惯问题

新材料作文出现后,从对历届高考的作文分析来看,出现走题、偏题的现象甚至更加严重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思维习惯方式出现了问题。

一是思维定式问题。学生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有时会习惯性的运用同一种方式来审视作文题目,没有学会用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这就导致有时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把握不了材料的真正主题,继而使得作文显得僵化,失去了创造性和灵动性,难以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严重的甚至会偏离主题,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二是逻辑混乱问题。新材料作文中给出的材料一般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文章片段等,具有鲜明的立意。但很多学生在分析材料时逻辑混乱,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混淆、主次不分。在写作的过程中将大量篇幅用来叙述次要含义,而忽视了材料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难以获得满意的分数。而一些学生容易钻牛角尖,将思维局限在某一个点上,从而忽视了整个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三是表述问题。高考阅卷是极其繁重的工作,阅卷教师在阅卷过程中不可能像学校考试那样逐字逐句地细读学生文章,而是快速地浏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卷面写作时,就需要将文章结构主次把握好,尽量把重要的内容写在段落前面。有些学生在写作时习惯由浅到深的论述,而且没有紧密联系材料,这样很可能就会让阅卷教师没有直接看到文章与材料的联系,这样容易会被判定为走题,十分可惜。

三、训练学生培养正确审题思维习惯

新材料作文出现后,很多学生面对这种开放式的作文题一下难以接受,出现了很多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首先,针对很对学生的思维定式情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抛弃原有的旧观点,根据现有知识和社会背景,理性思考,总结出材料的关键点来论证,还原材料本来想要表达的内容。注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文章与材料的联系,突出重点。

其次,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清材料主次内容,不钻牛角尖。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增加材料分析的课程,不一定每则材料都要写一篇作文,但可以让学生把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次要思想写出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分清主次。

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草稿纸。很多学生认为草稿纸是做数学或理科题目时才需要用的,语文考试中发的草稿纸很多人都忽视了。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在写作文前,可以将材料内容分析写在草稿纸上,并将文章大概提纲写出来。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会漏掉材料中的中心点,也会保证文章主次结构,一举两得。

四、结语

新材料作文出现后,从教师到考生对其的态度都是贬褒不一的。有人认为新材料作文更加灵活开放,比较好掌握;有些却认为就是因为太开放、太灵活,不知如何下笔。无论如何,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核心就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因此,如何训练培养学生的审题思维习惯,就成为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不偏题、不走题,把握到材料的核心部分。

参考文献

[1]庄照岗.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的五个意识[J].语文月刊,2014(11).

[2]黄小娟.新材料作文审题的不良思维习惯及对策[J].语文天地,2013(11).

[3]赵小越.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习惯模式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思维习惯开放高考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语文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