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5-12-26 06:57周荣奎周海滨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角型巩膜小梁

徐 洋 周荣奎 周海滨

(黑龙江省眼病防治研究所 眼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徐 洋 周荣奎 周海滨

(黑龙江省眼病防治研究所 眼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以来,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10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依据抽签法对他们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方法(常规手术方法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45%)以及并发症发生率(11.3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3.58%,39.62%),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因而,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科学的手术诊治方法。

青光眼;闭角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效果

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也是目前临床上导致眼盲的主要疾病之一[1]。在我国小梁切除术作为经典的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自运用到临床以来在控制眼压维持视功能方面疗效确切,但术后早期持续性浅前房,低眼压及滤过泡瘢痕形成是易出现的术后并发症,为降低上述并发症。近年来,传统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及应用抗代谢药物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抗青光眼的治疗中。本文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眼科收治的10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他们根据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常规手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53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现将详细情况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6例。将10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依据抽签法随机的划分为平均的两组,其中:对照组53例患者,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为(55.8±5.7)岁;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30例;眼压31~59 mm Hg,平均眼压为(42±10)mm Hg。观察组53例患者,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为(55.1±5.9)岁;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28例;眼压32~60 mm Hg,平均眼压大约为(44± 8)mm Hg。经临床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均为单眼患病,且不存在其他的器官功能障碍以及药物过敏史、既往史等,在年龄、性别、眼压、症状、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性不明显,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即对患者实施传统的常规小梁切除术。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常规浸润麻醉,而后将穹隆部位作为基底,对巩膜进行常规的灼烧、止血,并做巩膜瓣。之后对巩膜瓣下的小梁组织及其四周虹膜组织进行分离和切除,最后将巩膜瓣缝合。角膜穿刺口注入眼用平衡盐液至前房正常深度,连续缝合球结膜瓣,轻压巩膜瓣边缘可见少量房水流出,滤过泡形成。

1.2.2 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即对患者实施“常规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的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球后麻醉,并做结、巩膜瓣。而后在巩膜瓣下放置丝裂霉素C棉片(浓度0.2 mg/mL),时间约为2~3 min。将棉片取出,并用生理盐水对滤过区进行冲洗。按常规操作切除小梁组织及其四周虹膜组织,并用10-0尼龙线将巩膜瓣两侧的后缘进行缝合,且在侧边中央做可拆除缝线,并将平衡盐液经角膜穿刺口注入前房,使之形成前房,而后对缝线松紧进行调整,最后缝合结膜瓣。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万U与地塞米松2.5 mg。

1.3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2.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并采用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当对比差异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统计学比较显示,对照组5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58%(39/53),观察组5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49/5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分析:临床统计显示,经过术后随访观察,对照组53例患者中共有21例出现滤过泡瘢痕、浅前房以及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62%(21/53);观察组53例患者中共有6例出现滤过泡瘢痕、浅前房以及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32%(6/53)。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对症状较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上多是采用药物或激光手术进行治疗,而症状较重的患者则通常采用滤过手术,常见的是小梁切除术。由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会对眼球结构造成改变和破坏,从而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近些年来,临床上逐渐开始采用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手术方法,即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2-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单纯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联合丝裂霉素和可调整缝线,一方面丝裂霉素是从丛生的链球菌属分离出来的一种抗癌药,并具有很强的抗增殖能力[4]。其抑制细胞增殖的主要机制是通过与DNA双链发生交联而抑制DNA的合成[5],从而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阻止手术区域血管再生,延缓伤口愈合,有效抑制滤过道瘢痕形成,保持引流口的充分畅通,提高远期的滤过作用,进一步加强手术效果。在术后早期滤过泡没及时形成时,可以辅助眼球按摩,促进滤过泡形成。应用时要注意药物浓度、时间、个体差异等,避免滤过过强、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可调整缝线迅速促使前房形成,减少使用丝裂霉素后的远期并发症,术中巩膜瓣紧密缝合,可防止房水超滤过,缩短前房恢复时间,减少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二者相互配合明显提高了单纯小梁切除术后的成功率。

本次临床研究表明,在随机抽选的10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73.58%),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32%)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39.62%),组间比较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显著,能够很好的控制患者眼压,形成长期有效的滤过道,改善和恢复患者视力,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滤过性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有效促进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赵艳,旷琳.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2,33(12):105-106.

[2]王梅,葛坚,林明楷,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9,45(4):1423-1424.

[3]陈冬悦.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61例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29):1315-1316.

[4]明萍,周斌,李泽容.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青光眼再手术远期疗效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07,7(2):526-528.

[5]谢立信.眼科手术学—理论与实践[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1.

R775

B

1671-8194(2015)07-0113-02

猜你喜欢
角型巩膜小梁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补 缺
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