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学生心理活动对体育课的影响及对策

2015-12-26 07:38
学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体育课教师应心理

课前学生心理活动对体育课的影响及对策

揣贵民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二中学 067300)

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考虑生理方面较多,而对心理方面考虑相对较少,所以有关课前学生心理活动对体育课影响的研究很少,其往往被忽视,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肤浅看法,供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体育课 课前心理活动 影响 对策

一般中小学体育课都是按相对固定的课表进行的,学生在课前的一些心理活动对体育课产生着各种影响。教师要根据课前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以有效开展教学。

一、课前学生参加了考试或测验

每个学生由于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应试能力诸方面存在着差异,考试的结果必然不同。成绩好的学生考试后往往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他们精神焕发,反应迅速,练习积极主动,对完成体育动作信心十足。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情绪低落,心境不佳,有的甚至还在惋惜自己答题中的错误,对体育课的内容缺乏兴趣,注意力很难集中。考试的重要程度和规模越大,这种心理反应越强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注意教学中的区别对待,尤其要重点关注那些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除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想工作以外,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上要多安排一些能激发他们练习兴趣的内容,如各种趣味学习、欢快活泼的游戏等,使他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尽快摆脱因考试失利而带来的消极情绪。其次,教师还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个别辅导,给予特殊关爱和帮助。教师的语言也应亲切和蔼,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为他们创造温暖祥和的人际环境和学习环境。

二、课前学生参加了体力劳动

劳动不能像体育教学那样有意识、按计划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由于劳动内容、形式、个人体质、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的不同,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消耗一定体力。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劳动的具体情况,首先,调整教学内容,如果劳动是以上肢为主的,那么,体育课就应多安排以下肢活动为主的动作,防止造成身体局部过度疲劳。其次,在安排体育项目时,教师应尽可能增加一些趣味性练习,还可以配上音乐,给学生以新意刺激。再次,教师要掌握好运动负荷,避免学生运动量过大,可采取缩短练习时间、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难度等方法来调控。最后,教师如安排了体操项目教学,应加强保护和帮助,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所以,此时学生也不宜做较复杂、难度较大并且有一定危险的动作。

三、课前学生参加了课间操或其他体育活动

在上上午第三节和下午第一节体育课时,大部分学生由于在课前肌体承担了一定的负荷量,所以从生理上讲脉搏频率都相对较高,虽然活动的强度、数量、内容各不相同,但经过活动一般都消除了因思想高度集中而引起的大脑神经细胞的紧张性疲劳,内脏器官机能活动也达到了一定水平,此时教师对一般性准备活动就应当延长基本教材的授课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为发展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教材内容也可多样化,可采用自选练习的方法。初、高中体育教师还要留给学生更多自学自评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课的练习强度和运动负荷,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四、课前学生学习了音乐美术类课程

教学实践证明,当上了一节优美动听的音乐课或别开生面的美术欣赏课后,多数学生仍陶醉在上节课那欢声笑语的热烈气氛中,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血压脉搏等生理指标也相应发生一系列变化。此时,学生情绪高昂,反应迅速,注意力集中,动作协调。由于学生提前进入了课中状态,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得略高一点,难度也可以适当加大。教师应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因势利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此时教师安排体育达标测验、考核或进行各种体育比赛,学生在良好竞技状态下能创造更优异的成绩。

五、课前学生参加了各种集会

学生参加集会后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身体姿势,而且精神又高度集中,需要进行调整。加之青少年情感丰富、强烈、容易冲动,会议内容将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各种影响,有时还很强烈。对此,教师应注意正确引导,合理调整上课内容,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施德育渗透。例如,课前在学生听了英模、解放军作有关忆传统、讲纪律、讲团结、贯彻中学生守则、争当“四有”新人方面的报告后,体育课中教师就要多让学生作一些队列队形、整齐化一的练习,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教育,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让大家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体验团结的重要,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凝聚力。再如,当某班受到大会表扬,另一个班被学校通报批评后,教师要根据当时学生不同的心态、情感体验,采取相应的组织教法和措施,调整大家的情绪,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适宜从事当前练习的兴奋状态。

总之,教师要根据课前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为广大中小学生创造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努力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使广大青少年通过一堂课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责编 乔召召)

猜你喜欢
体育课教师应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体育课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