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2015-12-29 02:20杨红英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杨红英

(大同日报社,山西大同037006)

地市报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杨红英

(大同日报社,山西大同037006)

在互联网技术倒逼压力下,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无疑是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不二选择。要让地市报经年积累的品牌力、公信力、专业性等优势,与新兴媒体的即时、互动、便捷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亟需在机制、内容、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性再造,才能使融合不仅仅是机构的合并增减、人员的调整配置、应用的研发推广等“物理变化”,更是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技术保障等方面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

机制再造——融合发展的保证

推动地市报融合发展,必须以互联网思维、市场化观念、新媒体技术为支撑,进行体制机制上的统筹再造。

观念引领行动,认识推动实践。面对受众与广告双重流失,传统媒体几乎呈断崖式下滑的态势,地市报的从业者当中,满足现状,认为不搞融合发展照样能活的人大有人在;对融合发展缺乏信心,存在畏难情绪和惰性心理,不愿试,不愿闯,坐等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的人也不少;还有的是存在惯性思维,用办传统媒体的方法来对待融合发展,拿出的方案、提出的措施“牛头不对马嘴”。种种表现,究其根本,是没有跳出传统媒体的本位和思维定势。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乃至企业价值链、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出台信息发布新模式统筹运作细则及相应的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未来的媒体人一类是更加专业的采编人才,另一类则是往产品经理的方向发展。采编人员更加专业,文字、图片、视频、新媒体报道“一肩挑”式的全能采编能力自不必说,所掌握的语言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够适应在全球化背景下搜集、整理信息的需要,若是具备某垂直领域内如金融、法律等的专业知识,则比纯媒体出身的人更受欢迎。而未来的媒体产品,是全媒体业态的。因此,未来的媒体人,有必要朝新媒体产品经理的方向努力、至少该具有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强化市场观念,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市场营销和产品推介能力,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树立用户观念,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内容再造——融合发展的关键

内容再造,一方面要发挥传统媒体在品质传播方面的优势,提升其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内容为王”,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永不过时,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信息时代,快速的价值被过度放大,但根本上,公众对媒体权威性期待超过其他一切。而权威性是目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所在。虽然网络新闻的速度对纸媒来说无法比拟,但在真实性方面,受众其实更加依赖于传统媒体。因此,报纸要善于放大自身在权威解读等方面的“优点”,增加以下几类报道来赢得读者:一是深度报道评论言论。以思想性强、观点鲜明的深度报道和评论言论,提升信息内容的品质,依靠专业赢得权威。二是解释性报道。记者要真正做到“在现场”,新闻要能满足受众“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需求。三是精确报道。互联网时代,一旦新闻发生,各类正面、负面真假难辨的信息扑面而来,鱼龙混杂,公众很需要一个“标准答案”,那么,报纸的优势在于冷静地为读者捧出精确的报道。2014年7月13日,大同市发生了一起女童失踪案,百度“大同帖吧”、微信及部分网络论坛相继发出关于“寻找失踪女孩”的热议和跟帖,转发量过万。一时间,谣言四起,儿童失踪问题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热点。公安民警经过八昼夜连续奋战破案后,《大同日报》记者及时跟进,发消息指出,“7.13”案件是一起临时起意的猥亵杀害女童的恶性案件,也是本市唯一一起失踪女孩被杀案,并专门附上公安部门的提示,近一时期,本市公安机关没有接到任何其他关于儿童失踪或被拐、被害、以及被贩卖人体器官的报警,希望广大市民不要轻信谣言,也不要盲目传播谣言。这样的精确报道,使读者信服,也真正起到了舆论引导的作用。

内容再造的另一个方面,则是突破传统媒体过去在时间、空间、影像表现受到的局限,将融入传统媒体策划意识、整合意识等特点的新闻产品,通过微博、微信、手机网站、微视频、移动客户端等多种传播平台,各有侧重、有所分工地传播出去。以面对一个突发事件为例,全媒体时代,每个记者编辑都有网络上传的任务,都随时做好滚动发稿的准备。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从记者出发开始直播,有新的变化立刻发回消息,网上有滚动的新闻窗口,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记录下的多媒体产品逐一在网上呈现,手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也会在网络上采用。事件全景式的前因后果相关解读分析作深度报道,第二天见报。这样,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新兴媒体的及时性无缝对接,多样化的展示、多介质的推送,可以使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流程再造——融合发展的平台

适应融合发展之需进行流程再造,关键是专业化分工,是向动态的协作生产管理转型。

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等方面,有着新兴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要通过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地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延伸和拓展到新兴媒体。要依托强大的采编力量、权威的信息渠道、规范的采编流程,进行专业化的新闻生产,着力打造优质的新闻产品,确保网上网下的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流程再造,要适应新兴媒体即时传播、海量传播的特点,树立抢占先机的意识,高度重视首创首发首播,形成即时采集、即时发稿的报道机制,努力抢占第一落点。那么,就要优化即时新闻审稿程序,如移动采编系统不同人员不同权限:中级职称或副主任以上级别的记者编辑,本身就是新闻把关人员,即时新闻采集发布系统自动为这类人员分配高级权限,其传送的即时新闻,将直接在Web页面显示,中级职称以下的记者传送即时新闻,新媒体按照原创新闻逐级审核后发布。

要用传统媒体的大脑去指挥新兴媒体的技术,新媒体要克服对报纸新闻稿件的简单搬运,真正成为信息高效整合的平台,要充分利用报社完善的采访根系,在第一时间获取鲜活的第一手新闻素材,特别是独家报道,利用强大的信息整合功能和扩展性强的平台作用,全面整合、包装、展示、推介新闻资讯,开展互动性活动,实现新闻信息的增值。■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