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不良与带养人健康意识和行为关系的研究

2015-12-30 01:01杜宏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营养不良留守儿童影响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不良与带养人健康意识和行为关系的研究

杜宏

(四川理工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自贡643000 )

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状况,探索留守儿童带养人的健康意识、态度和行为对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芜湖市选取2所公立学校的7~12岁留守儿童723名,对其带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采用WHO 2007年的年龄别身高和年龄别BMI筛查标准评定营养不良状况。 结果: 7~12岁留守儿童检出营养不良者451人,占62.38%。男生营养不良发生率58.91%,低于女生6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12岁各年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6.49%、66.32%、59.83%、68.53%、60.95%和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48,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年龄、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对饮食结构调整的态度、每周运动频率、每周让小孩出去玩的时间是影响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结论: 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年龄、父母亲职业,带养人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对饮食结构调整的认识、每周运动频率、让小孩出去玩的时间是影响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

关键词: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带养人;健康意识和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

收稿日期:2015-08-01

作者简介:杜宏(1979-)男,汉,四川自贡人,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科研,足球、定向越野教学

Relationships between Health Consciousness,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Caregivers and Malnutri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

DU Ho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orts Institute,Zigong 64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malnutrition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in less-developed rural China,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health consciousnes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caregivers and the occurrence of malnutrition,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further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Methods: A total of 723 left-behind children (7-12 years old) from two public schools in Wuhu of Anhui were selected using a multistage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e investigated their caregivers and measured the children's height and weight. The children's malnutrition condition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WHO 2007 height-for-age and BMI-for-age screening criteria. Results: A total of 451 malnutritious children were detected (62.38%). The incidence rate of malnutrition among boys (67.2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girls. The incidence rates among 7- to 12-year-old children were 36.49%, 66.32%, 59.83%, 68.53%, 60.95% and 72.00% respectively, and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Multi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malnutrition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was affected by children's age, father's occupation, mother's occupation, awareness of importance of breakfast, attitude to diet structure adjustment, weekly frequency of exercise, and weekly outdoor time. Conclusions: Malnutrition was extensive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in less-developed rural China. The occurrence of malnutrition was affected by age, parents' occupation, caregivers' awareness of importance of breakfast, attitude to diet structure adjustment, weekly frequency of sports, and weekly outdoor time.

Key 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malnutrition; caregivers health consciousness;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fluencing factor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飞跃,百姓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然而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在不断加大,导致很多农民离开乡村踊入城市打工,他们中有的举家迁移,有的小孩、配偶仍然留在农村。根据Duan, C,&Zhou,F(2005)的定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半年以上,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飞速增长,2008年2月中国妇联发布的报告中表明1.4亿农民工移居到城市打工,28.3%比例的儿童,大约5800万留守儿童[2]。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碰到了许多问题,例如教育、营养缺乏和心理健康等,这些都将危害健康状况[3-5]。近年来,中国留守儿童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已经成为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带养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7],他们的健康意识行为和习惯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与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存在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国内外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研究不多,带养人健康意识、观念和行为与留守儿童的健康关系的研究更加罕见的现状,本文对安徽省芜湖市723名留守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与带养人的健康意识、观念和行为的关联进行探讨,以期为减少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改善健康素质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共调查A省B小学1~6年级的农村儿童748名,其中20名儿童由父母共同带养,另外5名儿童与父母带养关系不明,最终72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入调查。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安徽省属于华东地区,芜湖位于安徽省会——合肥,东南方向143km,总面积3317km2,辖有人口2,307,000人,大多数人居住在农村,是典型的人口输出城市。本研究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劳务输出大省安徽选取芜湖市作为调查城市,随机选取2所农村公立小学1~6年级学生共748人。

1.2.2问卷调查

根据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问卷和美国健康访谈调查方案拟制“中国儿童生活习惯与健康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带养人/父母一般情况:年龄、职业、学历、性别;带养人健康意识和行为状况:对小孩吃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对小孩吃零食的态度、对小孩吃洋快餐的认识等14个观察变量。由经过统一专业培训的研究生担任调查员。在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后, 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根据问卷内容, 逐条询问。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回答问题。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体格检查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工作手册》要求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检。

1.2.4评价指标

儿童营养不良分生长迟滞(长期性营养不良)、消瘦(即时性营养不良)及生长迟滞合并消瘦3类,生长迟滞使用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公布的男、女生年龄别身高筛查标准进行判断,低于同性别年龄身高第5百分位标准即为生长迟滞;使用WHO的2007年男、女生年龄别BMI标准筛查消瘦,低于x-2s即为消瘦。同时兼有生长迟滞和消瘦的即为“生长迟滞合并消瘦”[8]。该方法和标准由季成叶等在WHO相应标准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修订,目前该标准已经作为6~18岁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9]。

1.2.5数据管理和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双人双遍录入,运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型变量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不同组之间的率或构成比的比较用卡方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变量及赋值见表1。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1.1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总体情况

2.1.2芜湖市不同年龄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比较

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62.38%,男女儿童分别为58.91%和6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2);7~12岁各年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6.49%、66.32%、59.83%、68.53%、60.95%和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48,P<0.001)。男性和女性留守儿童不同年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均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不同年龄组:χ2=13.59,P=0.02;女性不同年龄组:χ2=33.14,P<0.001)。

表1 芜湖市7~12岁不同年龄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比较

2.2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2.2.1单因素分析

对父母学历、职业和带养人学历与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父亲和带养人学历对留守儿童的营养不良发生均有影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1)(表1),母亲学历,父、母亲职业对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均没有影响(表)。未发现带养人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带养关系对儿童营养不良发生有影响(表2)。

对带养人的健康意识、习惯和行为与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关系进行分析,仅发现小孩每周运动频率影响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未发现带养人的其他健康意识、习惯和行为对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影响。

表2 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经常注意305(68.08)184(68.15)0.070.97有时会注意89(19.87)52(19.26)从来不注意54(12.05)34(12.59)运动频率(n=719)6.760.03经常运动(每周4次以上)141(31.4)96(35.56)有时运动(每周2-3次)200(44.54)131(48.52)经常不运动(每周不到1次)108(24.05)43(15.93)抽烟(n=722)不抽359(79.78)217(79.78)抽91(20.22)55(20.22)喝酒(n=723)2.400.49几乎不喝(1周不到1次)251(55.65)148(54.41)经常喝(1周4次以上)65(14.41)45(16.54)有时喝(1周2-3次)135(29.93)79(29.04)让小孩家务态度(n=721)3.750.15有时可让做家务323(71.62)211(78.15)每天都得做家务47(10.42)22(8.15)从不让做家务81(17.96)37(13.7)每周让小孩出去玩的时间(n=723)4.360.11091(20.18)45(16.54)1~2245(54.32)139(51.1)3~7115(25.5)88(32.35)是否清楚打过的疫苗清楚156(34.59)87(31.99)不清楚295(65.41)185(68.01)小孩医疗保险情况(n=720)买过309(68.67)192(71.11)0.480.49没买过141(31.33)78(28.89)小孩生病怎么办(n=720)带小孩上医院看病359(80.86)226(84.96)4.000.14去药店买点药62(13.96)34(12.78)不做任何处理,自然就好了23(5.18)6(2.26)认为小孩身体状况怎么样(n=718)好211(46.99)138(51.3)1.270.53一般203(45.21)111(41.26)不好35(7.8)20(7.43)

2.2.2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多因素分析

采用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因变量为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状况,营养不良=1,非营养不良=0。自变量包括留守儿童人口特征(性别、年龄)、父母和带养人的背景特征(学历、年龄、职业、性别),带养人健康意识、习惯和行为等专有特征等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留守儿童年龄、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对饮食结构调整的态度、每周运动频率、对于小孩做家务的态度等6个变量是影响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留守儿童年龄每增加1岁,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增加0.26倍,OR为1.26(95%CI:1.10~1.44),与职业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比较,父亲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的营养不良发生风险降低(OR=0.45,95%CI:0.22~0.94),母亲职业为商业、服务业人员的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增加(OR=2.32,95%CI:1.14~4.72),母亲无业和失业人员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增加(OR=2.77,95%CI:1.29~5.96)。以从来不会有意识的调整饮食结构的带养人相比,经常调整饮食结构的带养人带养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风险降低(OR=0.60,95%CI:0.40~0.91)。带养人经常不运动可增加留守儿童的营养不良发生风险(OR=1.83,95%CI:1.04~3.22)。与可以让小孩有时做家务态度相比,从来不让小孩做家务的带养人所带养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风险增加,OR=1.76(95%CI:1.02~3.07)(表3 )

表3 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本研究就结果显示:芜湖市7~12岁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62.38%,男女儿童分别为58.91%和67.22%,远低于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的结果[10]。研究结果显示,7~12岁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达62.38%,这与Alan de Brauw[11]报道的7~12岁留守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较高的结论一致。

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一般的照顾方式为“寄养照顾”和“隔代照顾”,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细致周到的照顾和管理,加之缺乏营养与喂养方面的相关知识,更不能对留守儿童灌输营养与健康方面的常识。如此长期下去,势必对留守儿童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牟劲松等对中国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问题主要有生长迟缓、低体重和贫血[6,12]。留守儿童大都由祖父母隔代照顾,可能会忽略儿童的营养问题。有研究表明,非母亲照顾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13,14]。本研究对影响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年龄、父母亲职业、带养人运动习惯,对调整饮食结构、让小孩做家务的态度可影响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留守儿童年龄每增加1岁,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增加0.26倍(OR=1.26,95%CI:1.10~1.44);与父亲职业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比较,当其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时,其营养不良发生风险降低(OR=0.45,95%CI:0.22~0.94),母亲职业为商业、服务业人员的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增加(OR=2.32,95%CI:1.14~4.72),母亲无业和失业人员营养不良发生风险亦增加(OR=2.77,95%CI:1.29~5.96)。与从来不会有意识的调整饮食结构的带养人相比,带养人经常调整饮食结构其带养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风险降低(OR=0.60,95%CI:0.40~0.91)。带养人经常不运动可增加留守儿童的营养不良发生风险(OR=1.83,95%CI:1.04~3.22)。与可以让小孩有时做家务态度相比,持从来不让小孩做家务的带养人所带养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风险增加(OR=1.76,95%CI:1.02~3.07)

与父亲职业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比较,当其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时,其营养不良发生风险降低,可能与该职业人员为技术人员,工作更稳定,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或影响孩子有关。母亲职业为商业、服务业人员,或无业和失业人员营养不良发生风险亦增加,这与商业、服务业人员职业的母亲文化程度可能更低,收入低、照顾家庭时间少等原因导致[11,15]。

带养人健康意识、习惯和行为:与从来不会有意识调整饮食结构的带养人相比,带养人经常调整饮食结构其带养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风险降低(OR=0.60)。这充分说明了营养结构的调整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的重要性。带养人如果经常不运动(每周运动少于1次),则其带养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增加(OR=1.83)。这与带养人的运动习惯可以影响到小孩的运动习惯,留守儿童在跟随带养人生活的过程中,带养人的举动会潜移默化影响小孩的行为和习惯,带养人经常不运动的行为导致小孩体育活动减少、体育活动兴趣减少,进而引起小孩生长发育迟缓。与可以让小孩有时做家务态度相比,从来不让小孩做家务的带养人,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风险增加(OR=1.76),从侧面反映了不让小孩做家务的原因可能本身就是小孩的身体弱,体质差引起。目前国内外针对带养人健康意识、习惯和行为与留守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之间尚无相关报道。

参考文献:

[1] Duan C, Zhou F. Research o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 Population Research, 2005,29(1), 29-36

[2] China Women’s Federation. (2008). National survey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Retrieved July 14, 2009, from http://www.china.com.cn/zhibo/2008-02/27/content_10180165.htm

[3] Luo, J., Peng, X., Zong, R., Yao, K., Hu, R., Du, Q., et al. (2008).The status of care and nutrition of 774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Public Health Reports, 123(3), 382-389

[4] Zhao, KF,Su,H,He,L,etal. Self-concept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stay-at-home’children in rural China. Acta Paediatrica, 2009,98(9),1483-1486

[5] He B, Fan J, Liu N, et al. Depression risk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J].Psychiatry Res, 2012,30;200(2-3):306-12s

[6] Duan CR & Yang K .The study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our country.JPopulRes, 2008,32,15-25

[7] Peng XC, Luo JY, Yao KB et al. The status on care and nutrition of 774 children staying in rural areas while parents were in towns. Chin J Epidemiol ,2008, 29, 860-864

[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 Child Growth Standards.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S41-S55.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for Health and Development , WHO, Geneva,Switzerland,2007

[9] 季成叶.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M]. 2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57-46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1] Alan de Brauw , Ren Mub, Migration and the overweight and underweight status of children in rural China[J]. Food Policy,2011,36:88-100

[12] 曾嵘,牟劲松,罗家有.5142名农村7岁及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2009,38(5):624-627

[13] 陈明霞.2000年中国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03,32(3):249-253

[14] 朱丹.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2:8-13

[15] Ming Wen, Danhua Lin. Child Development in Rural China: Children Left Behind by Their Migrant Parents and Children of Nonmigrant Families[J]. Child Development, 2012,83(1):120-136

猜你喜欢
营养不良留守儿童影响因素
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现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