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EPDM共混物结晶及动态流变行为研究

2015-12-31 12:17刘艳军王玉龙
山西化工 2015年1期
关键词:晶型聚丙烯模量

刘艳军, 王玉龙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引 言

聚丙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产量增长最快的树脂之一,具有相对密度小、来源广泛、质量轻、易回收、机械性能优越、耐高温、耐腐蚀以及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1]。然而,聚丙烯最大的弱点是它的韧性差,尤其是低温脆性差,因此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共混改性作为简单易行的一种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聚丙烯的增韧改性。在PP(聚丙烯)中加入EPDM(三元乙丙橡胶)共混,可以改善聚丙烯的抗冲击性能、低温脆性及耐老化性能。本文进一步运用偏光显微镜、XRD与旋转流变仪等分别研究了EPDM含量对共混物结晶行为与流变行为的影响,并对其行为进行了解释。

1 实验部分

1.1 原材料及试样制备

将PP(南京扬子石化炼化有限责任公司K8003)与EPDM(美国陶氏3745P)按一定比例混合,经高速混合后,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共混、冷却、干燥、切粒,制成分别含有质量分数0%、10%、15%、20%、25%EPDM 的 PP/EPDM 共混物。然后,将粒料放入注塑机制成样品。

1.2 共混物的测试与表征

力学性能测试:冲击强度按GB 1043-79进行;拉伸强度按GB 1040-79进行;弯曲强度按GB 9341-88进行。测试仪器为台湾高铁检测仪器的TCS-2000型万能拉力试验机。

XRD分析测试仪器为TD-300XRD型X射线衍射仪,CuKα辐射,管流100mA,管压40kV,扫描速度2(°)/min,扫描范围10°~35°。

偏光显微镜(PLM)样品的制备:将制得的样品切成小粒,夹在2个盖玻片之间,在200℃热台上熔融并保持5min,以消除热历史。在此间,用热铁块轻压盖玻片,使样品厚薄均匀。然后,把样品迅速移至恒温120℃的烘箱中结晶2h取出,常温下冷却,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态。偏光显微镜为重庆澳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UB-202i型偏光试验机。

动态流变性能测试:采用英国Malvern公司BohlinCVO100旋转流变仪(平行板方式)。采用控制应变的模式,应变设定为1%,测试温度设定为210℃,频率扫描范围0.01rad/s~100.00rad/s。采用Oscillation测量模式,振荡频率1Hz,应变设定为1%,程序化降温,降温速率为10℃/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EPDM用量对PP力学性能的影响

图1~图3表示了EPDM含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由实验测得纯PP试件的冲击强度为3.28kJ/m2,弯曲强度为51.49MPa,拉伸强度为28.05MPa。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随着EPDM含量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而EPDM质量分数为10%时,其冲击强度为58.156kJ/m2,提高了接近20倍。再提高EPDM的质量分数,冲击强度提高并不明显。加入EPDM后,相对于聚丙烯而言,共混物分子的内聚力下降,模量降低,从而使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2]。但是,EPDM的加入,降低了PP的结晶度,细化了PP的球晶结构,并有利于应力的均匀分布和松驰,故提高了共混物的冲击强度[3]。

图1 不同EPDM含量对PP/EPDM拉伸强度的影响

图2 不同EPDM含量对PP/EPDM冲击强度的影响

图3 不同EPDM含量对PP/EPDM弯曲强度的影响

2.2 EPDM用量对PP结晶行为的影响

2.2.1 结晶形貌

图4是PP/EPDM共混物的偏光照片。不同EPDM含量的PP/EPDM共混物都能够结晶,都形成球晶。只是加入EPDM后,共混物的结晶不是很完善,球晶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EPDM质量分数达到25%时球晶结构破坏严重,结晶不完全。

图4 不同EPDM含量PP/EPDM的偏光照片

EPDM含量增加后,PP/EPDM共混物结晶不是很完善。这可能是由于,聚丙稀结晶而EPDM不结晶,EPDM所占比例加大时,EPDM分子链阻碍了PP分子链的集结和排列,使PP的结晶受到抑制,从而导致结晶不是很完善。

从图4还可以看出,PP的微晶尺寸比其共混物大得多,EPDM的加入导致PP/EPDM共混物微晶尺寸变小,较小的球晶能够引发更多的微裂纹,从而耗散更多的能量,这也是EPDM的加入使得共混物韧性增强的原因。PP/EPDM共混物结晶过程中倾向于将不能结晶的EPDM和杂质等排斥到晶片间的界面区。由图4可以看到,加入EPDM的共混物球晶之间有明显的非晶区域,且随着EPDM含量的增加,非晶区域更为明显[4]。

2.2.2 晶型测定

图5所示为PP/EPDM的X射线衍射谱。与纯PP相比,PP/EPDM(10%)、PP/EPDM(15%)和PP/EPDM(20%)在2θ=17°附近的位置多出1个衍射峰。聚丙烯有α、β、γ和δ4种晶型,标准α晶型PP的XRD谱在2θ<20.0°一侧有3个峰,分别在2θ=14.2°、17.0°和18.6°;标准β晶型 PP的 XRD谱在15.0°<2θ<25.0°有2个峰,分别在2θ=15.9°和21.2°。因此,可以说明EPDM的加入,使一部分PP由α晶型转变为β晶型,而当EPDM质量分数大于25%时,混合物中的β晶型消失,β晶型又转变为α晶型。

图5 不同EPDM含量的共混物XRD曲线

从X射线衍射曲线可以看出,位于14.2°、17.0°、18.0°和21.2°处,有4个尖锐的衍射峰。其中,前3个分别对应于PP的(110)、(040)和(130)晶面,具有典型α-单斜晶型结构特征。除了具有α晶型结构之外,在2θ=16.2°处出现1个新的衍射峰。另外,随EPDM 质量分数的增加,2θ=21.0°的衍射峰极大值逐渐靠近2θ=21.2°的衍射峰极大值,具有明显的增高现象。在10%EPDM组成时,2个峰的极大值基本相等,随后差距又拉大。

Rdadcn和Kehit的研究发现,PP从熔融状态快速冷却到128℃以下,有利于形成β晶型的球晶。在冷却过程中一部分晶体以β晶型结晶,使得在纯PP试样中含有少量β晶型。当加入EDPM时,使β晶型的含量增加,在10%EDPM组成时达到最大值;直至25%EPDM时,β晶型衍射峰消失。在高含量EDPM组成时,PP分子链的集结和排列受到EDPM分子链的阻碍,PP的结晶受到抑制,不但不利于α晶型的形成,而且使β晶型消失[5-6]。

2.2.3 动态非等温结晶性能

图6为不同EPDM含量的PP共混物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曲线。由图6可以看出,随温度的降低,PP/EPDM的弹性模量呈增大趋势。这是由于,测试初始温度处于其熔点以上,共混物处于熔融状态时,弹性模量较低,体系黏度最小,高分子链具有较强的运动能。随着温度的降低,体系黏度不断增加,链段运动阻力增大,运动能力减弱。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体系黏度的增大以及链段运动能力的减弱,具有分子间作用力的聚丙烯分子链聚集在一起,进而规整排列,紧密堆积,形成晶体,此时体系的弹性模量则会出现突变,即为混合物体系开始结晶的温度。之后,随温度的不断降低,晶体逐渐生长,弹性模量不断增加,直至成为恒定值[7]。

图6 不同EPDM含量的共混物随温度变化曲线

当PP/EPDM复合材料处于熔融状态时,随着复合材料中EPDM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体系的弹性模量增加,复合材料体系的黏度增大,使得链段运动阻力增大,运动能力减弱。随着温度降低,聚丙烯首先结晶,而复合材料中加入EPDM后,复合材料开始结晶温度降低,并且随着EPDM含量的增加,其结晶温度也同样降低。较高的结晶温度所生成的晶体结构较为完整,而较低的结晶温度则会使得生成的晶体结构不完整,这也可以解释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的变化。

2.3 EPDM用量对PP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

第33页图7和图8给出了210℃下弹性模量与黏性模量随着频率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频率的增大,纯PP和复合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都增大。在相同频率下,随着EPDM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弹性模量G′、G″均增大。EPDM是乙烯、丙烯以及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分子链之间的相互缠结程度较高,弹性体EPDM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熔体在外力作用下抵御变形的能力,使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增加[8]。

而复合材料中EPDM质量分数为10%和15%时,其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接近;EPDM质量分数为20%和25%时,其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亦接近。这一流变性能也反映在其拉伸强度上,EPDM质量分数为10%、15%和20%、25%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接近。

图9为复合材料在200℃时复合黏度与角频率的关系曲线。由图9可知,复合材料的复合黏度都随角频率的升高而降低,表现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征。与PP相比,随着EPDM含量的增加,体系的复合黏度升高。与PP熔融共混后,由于两相相容性较好,分子链之间易于缠结,故体系黏度上升[9]。

图7 不同EPDM含量共混物弹性模量与角频率的变化曲线

图8 不同EPDM含量共混物黏性模量与角频率的变化曲线

图9 不同EPDM含量共混物复合黏度与角频率的变化曲线

3 结论

1)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PDM显著提高了PP/EPDM共混物的冲击强度,10%EPDM就使得其冲击强度提高了约30倍,而拉伸强度只降低了约14%。但是,弯曲强度降低显著。

2)结晶行为研究表明,EPDM的加入,破坏了聚丙烯的球晶结构,且随着其含量的提高,这种破坏作用更为严重。EPDM降低了聚丙烯的结晶温度,且随着含量的增加,其结晶温度降低明显。EPDM的加入,使一部分PP由α晶型转变为β晶型,而当EPDM质量分数大于25%时,混合物中的β晶型消失,β晶型又转变为α晶型。

3)动态流变研究表明,PP/EPDM共混物表现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征,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其复合黏度降低。随着EPDM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复合黏度、弹性模量、黏性模量增加。

[1] 王忠.当代聚丙烯技术及发展[J].当代化工,2008,37(4):399-402.

[2] 赵丽丽.PP弹性体共混体系的性能研究[D].长春:长春大学,2012.

[3] 杨军,李炳海,王可信,等.PP三元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结晶行为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16(1):143-147.

[4] 慕长江.纳米SiO2增韧增强聚丙烯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5] 汪道明,张志平.PP/EPDM共混物的X射线衍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3(1):97-100.

[6] Karger Kocsis J,Kallo A,Szafner A,et al.Morpholog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elastomeric impact modifiers in polyoylene systems[J].Polymer,1979,20(1):37-43.

[7] 曹艳霞.聚丙烯基多相体系相形态与动态流变行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8] 廖华勇,施晓刚,陶国良.PP/HDPE/EPDM 三元共混物熔体的动态流变行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30(9):59-63.

[9] Liang J Z,Li R K Y,Tjong S C.Tensile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y of PP/EPDM/glass bead ternary composites[J].Polymer Composites,1999,20(3):413.

猜你喜欢
晶型聚丙烯模量
温度对聚偏二氟乙烯α晶型、β晶型及γ晶型结构的影响*
钛酸铋微米球的合成、晶型调控及光催化性能表征
高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京台高速车辙维修段的应用
室内回弹模量和回弹再压缩模量试验参数探讨
关于现行规范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的理解和应用
透明聚丙烯研究进展
成核剂对聚丙烯釜压发泡的影响
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的研究进展
不同β晶型成核剂对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