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练兵的两个目的:勇敢与技术
——纪念朱德诞辰130周年

2016-01-07 09:34
军事历史 2016年4期
关键词:练兵人民军队朱德

人民军队发展壮大主要靠三个因素: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二是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三是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由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通过练兵使人与武器装备有机结合的产物,因此军队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朱德练兵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勇敢加技术就是最好的战术,人民军队政治训练和技术训练则是练兵的两大关键性基本内容,并指出:练兵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要勇敢,一个是要有技术。这两个东西非常重要。……我们练兵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人又勇敢又有技术,这样,打起仗来就有把握了。”*《朱德军事文选》,643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朱德练兵思想对于抓好当前部队的政治建军和技术练兵,实现新形势下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一、练心:锻造官兵不可抵抗的无形武器

朱德的“练兵必先练心”思想,是关于战争本质理论在人民军队建设中的灵活运用。“一切战争,都具备着政治的要素”*《朱德军事文选》,40页。。在阶级社会,军事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其所属阶级、民族、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政治经济利益。军事技术手段则是为实现军事的政治性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可以说,意志力和技术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两大基本因素。克劳塞维茨指出:“敌人的抵抗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的乘积,这两个因素就是现有手段的多少跟意志力的强弱”*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1卷,8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现有手段的多少主要是一定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的数量,而意志力的强弱主要是军人的战斗精神。根据克劳塞维茨的观点,当现有手段的质和量不变,或现有手段供应状况恶化时,要提高战斗力,只有增强部队的战斗意志;当部队的战斗意志状态不变时,必须通过改善现有手段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当现有手段的质和量和部队的战斗意志均处于变化的时候,又有三种可能:一是当现有手段的质、量和部队的战斗意志力正向加强时,部队战斗力必然增强;二是当现有手段的质、量和部队的战斗意志力变化趋势异向时,部队战斗力就极不稳定;三是当现有手段的质、量和部队的战斗意志力负向加强时,部队战斗力必然下降。

克劳塞维茨的这一思想被朱德用来创造性地指导人民军队的建设。“练兵必先练心”,是朱德针对人民军队来源复杂和武器装备长期落后的历史实际,对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本质的深层揭示,是他对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创造性贡献之一。朱德认为,“练心”就是政治教育。从历史来看,有两种“练兵必先练心”:一是剥削阶级讲的练兵必先练心。其目的是要让士兵忘记自己本来的阶级,一心想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反过来压迫老百姓。这就必然“把政治训练变为蒙蔽阶级意识的欺骗工具,变成超阶级的、完全不兑现的花言巧语”*《朱德军事文选》,69页。。二是无产阶级讲的练兵必先练心。“红军的政治训练是启发和提高指挥员、战斗员的无产阶级的觉悟,使他们认清本阶级的利益,努力于本阶级的政治任务,与敌人作决死的斗争,去达到消灭敌人、解放本阶级的目的”*《朱德军事文选》,69页。。朱德对两种不同性质军队的政治训练的本质的揭示,其重要意义在于把传统军事理论与人民军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军情相结合,针对来源复杂的军队成分,提出练兵必先练心,练心必从政治着手,通过政治训练,帮助广大官兵了解自己属于什么阶级、为谁当兵,启发广大官兵的阶级觉悟,提高官兵的政治觉悟,确保人民军队训练和使用军事技术手段的正义性、积极性和机动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不仅武器装备十分缺乏和落后,而且兵源十分复杂,既有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又有旧军队的成员,思想状况复杂,加上生活环境艰苦,又时刻面临着战争甚至牺牲。因此,只有突出政治教育,才能实现红军战斗力的维持和提升,红军作战主要是靠勇敢,也成为当时突出的历史现象。据此,朱德指出:“红军的战斗力,不仅是靠军事技术的条件来决定,最主要的是靠红军的阶级政治觉悟、政治影响,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瓦解敌人的军队”*《朱德选集》,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他强调红军的政治训练十分重要,并将其列入锻造铁的红军的首要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通过战场缴获和其他途径,八路军武器装备较红军时期有所改善,军事技术的训练和教育也得以加强,但相对日军,八路军、新四军的武器装备仍然十分落后。对此,朱德强调,“抗日游击战争主要的是政治战争”*《朱德选集》,39页。,而政治战争是政治工作(练心)的军事功能体现。他明确指出:“我们讲练兵必先练心,是要启发战士们的阶级觉悟,要他们了解自己属于什么阶级,怎样受压迫,怎样受剥削,为了解除自己所受的压迫剥削,要怎样团结起来,怎样练好本领”*《朱德选集》,102页。。他进而阐明了“练心”的三个主要功能:可清理队伍队员中的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习惯,求得队伍钢铁一般团结;可牢固树立以民为堡垒的思想,巩固和扩大革命战线,牢固军民鱼水关系;可强化识破敌人的政治欺骗能力,从而瓦解敌军。人民军队“在政治上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就是把握着不可抵抗的无形武器,在精神上建立了铁的红军的基础,自然可以战胜革命过程中的任何困难,经得住任何剧烈的斗争,愈斗愈奋去取得最后的胜利”*《朱德选集》,4页。。当然,这种政治训练必然为军事技术训练提供强大的动力,为克服因文化水平低在军事技术训练中必然遇到的艰难困苦提供勇气。

在人民军队军事手段质量和数量十分有限并且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根本改观的历史环境下,朱德把注重人民军队政治教育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首要措施。他指出,军队的政治工作既可以启发战士们的阶级觉悟,又可以促其自觉学习和掌握军事技术,明确了政治训练对提高官兵军事技术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朱德强调:“连长不仅要练战士的军事技术,而且要练军心”*《朱德选集》,103页。,只有练好了战士的心,“从此以后他们的心就完全为革命了,就一心一意地学习技术,一心一意地团结自己,打击敌人”*《朱德选集》,102页。。

二、练技术:给士气旺盛的官兵插上技术的翅膀

技术决定战术,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重要论断。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毛泽东和朱德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运用“技术决定战术”这一指导思想,立足于劣势装备军队战胜优势装备敌人,并不断用夺取敌人的优势装备来改进自己的装备和战术,尤其是发展技术,进而改变战法赢得战争。这是朱德始终把发展军事技术看作是赢得战争胜利、提高军队建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基础。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朱德在突出政治训练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军事技术训练,认为努力学习使用新式武器知识,既是保证红军在战术上超过技术和战术较红军先进的新军阀敌人的必要条件,也是适应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加速战术进步的迫切要求。1931年,朱德即认识到,红军虽然勇敢,但技术不够高明。1934年,他在明确“红军因有政治工作才保证能为本阶级利益而牺牲,才是英勇无敌的百战百胜的红军”*《朱德军事文选》,153、155页。的同时,认为“我们要巩固思想上的一致、行动上的一致去消灭阶级敌人,但是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使红色战士学会使用新式武器,了解现代战术”,“我们还要从政治工作的角度来领导提高红军的军事技术与战术”*《朱德军事文选》,155页。。

抗日战争时期,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军事教育训练需进一步加强。为此朱德指出:“旺盛的士气,还应该同掌握良好的技术结合起来”*《朱德军事文选》,460页。。1943年10月16日,朱德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出明确指示,练兵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勇敢,一个是要有技术。这两个东西非常重要。如果你勇敢,你怕死,那就打不成仗。过去我们的红军很勇敢,很好,可是技术不够高明。勇敢再加上技术,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那就更好了。我们练兵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人又勇敢又有技术,这样,打起仗来就有把握了”*《朱德选集》,100页。。朱德认为,勇敢和技术是练好兵的衡量标准,勇敢是技术发挥效能的前提,技术是放大勇敢效能的必要条件。因此,要通过练心,促使官兵练好各种技术,以培养最好的炮手、神枪手、机枪射手等等。1945年4月25日,在中共七大的军事报告中,朱德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关于练勇敢与练技术的思想。他把练兵进一步分为练“智力”、练“体力”和练“技术”三大领域。他告诫全党全军:第一,要练智力,强调“练兵首先是练智力”*《朱德选集》,164页。。这里的“练智力”主要是通过深入的政治训练提高政治觉悟,明确为什么打仗;通过战略战术的学习与实际应用,避免匹夫之勇;通过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水平;通过生产教育,灌输劳动观念,学习生产技能,增加生产。这就改变了过去将勇敢归于政治训练、将军事技术等同于军事技能训练的思想,把政治觉悟、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和生产技术整体归于军事智力训练,有助于激发官兵自觉地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第二,要练体力,强调“打仗是格斗,是角力,所以体力锻炼很重要”*《朱德选集》,165页。。第三,要练技术和练战术相结合。要改变过去人民军队中“不尊重体力与技术的倾向,似乎以为军队只要有了政治觉悟就够了”的现象,八路军、新四军“需要继续学习,去掌握一切我们所必须掌握的新军事技术”*《朱德选集》,165、166页。。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非常关心火炮、攻城技术的普及和大型战役的总结工作,积极开展大练兵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军队开展科学技术学习和军事技术训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朱德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重视部队的训练工作,并对军校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就为什么和怎样坚持政治与技术的统一进行了明确、具体的阐述。1951年9月11日,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上阐述了海军政治工作的四大任务:保证海军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和严格的革命纪律性;全体指战员学会现代化的海军技术;做好渔民工作;海军兵工生产任务的完成。他指出:“海军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在海军中保证党的领导,要全体人员具有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思想和严格的革命纪律性。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保证全体指战员学会现代化的海军技术”*《朱德选集》,299页。。10月26日,朱德在装甲兵干部集训会议上强调:“要建设好装甲兵这一新的兵种,技术具有决定作用。政治工作要保证技术的提高。军事任务要靠技术来完成。我们一定要全心全意地把技术搞好。”*《朱德选集》,308页。

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有机结合、技术与战术的有机结合,是武器装备使用活动取得实效的内在要求。但是,每一种武器的效能,只有在人的熟练运用中才能出来。军事技术使用活动领域的军事性、活动目的的政治性、活动方式的规范性和活动运作的能动性,要求军事技术使用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军事技术训练过程,掌握装备使用、维修、后勤保障等相关的军事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人-机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技术与战术的有机结合。因此,当军事技术物化的武器装备配发部队后,为实现武器效能的最大化,人民军队必须努力学习关于新武器的知识和技术,使操作使用人员掌握相应的军事技术,熟练掌握手中的武器技能,并形成灵活的战术动作,以实现人与武器、军事技术与战略战术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

三、干部:练心和练技术的关键少数

(一)练兵必先练将。古人言:“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金城、邵学清:《历代著名兵法注译》,8~9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军之中,兵随“将”转。显然,“将”这个关键少数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谓关键之关键。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只有练出良将,才能训育精兵。这一思想被朱德继承和发扬。1933年,朱德指出:“担任土地革命、民族解放、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伟大任务的红军,更须从实践和理论中来提高军事技能,特别是红军指挥员和政治委员更要以身作则来提高军事技能”*《朱德选集》,14页。。这里“军事技能”包括军事技术和军事战术。1943年10月16日,朱德总结带兵经验时又指出:“练兵没有旁的巧妙,首先是干部以身作则,亲自动手。别的事情也要干部以身作则,亲自动手,练兵更要这样。练兵是谁去练?第一是班长,第二是排长、第三是连长,任何一个动作都要靠他们以身作则。”*《朱德选集》,101页。这里强调练在兵中,官兵要同甘共苦,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论战时平时、战场操场,为将者只有身先士卒,才能带领部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朱德经过古今对比指出:“历史上带兵的能够做到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很少,红军里的干部个个都是名将,他们都能够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朱德选集》,104页。

(二)练心军官必率先垂范。朱德历来重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良好品质在群众中的示范带头作用。1943年10月,他在《论军队的管理问题》一文中指出:“有觉悟要革命的这些干部,可以表现出很多美德,如大公无私,互相帮助,谦虚等等。他们就可以去影响别人。相反,如果你政治上不觉悟,自私自利,甚至还做了坏事,那就糟了,那也会影响下面的人跟着你学。所以,好的表现可以影响下面的人学好,坏的表现也可以影响下面的人学坏。”*《朱德选集》,101页。在谈到怎样正确地影响人时,他还指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靠我们用阶级觉悟、政治觉悟的实际表现去影响他们。是不是一定要给他们上课?当然,上课不可少,但不能光靠上课,要在日常生活中、闲谈中,在一起走路、吃饭的时候,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去影响。这样的影响有时比正式上课还要好。”*《朱德选集》,101~102页。在军事训练上干部示范带头,表现就是要“与士卒同甘苦”。戎马一生的朱德对军队训练很有研究,他认为做好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干部的以身作则、亲自动手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把“与士卒同甘苦”这句话兑现。1951年9月27日,他在第二次全国军队训练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在训练中,干部要做好样子。所有的班长、排长、连长,一直到营长、团长,每个人都要熟悉各种基本动作。这样,自己去教人才有把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下),141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朱德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整个部队变成一个灵活的机器。

(三)练技术亦必先练将。革命战争年代,要克服人民军队官兵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困难,朱德认为关键在于干部,指出:优先抓好军事干部或技术骨干的培养,对于促进部队军事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具有关键性作用,要求在军事技术训练方面,干部应率先学习、尊重和熟练掌握技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提高红军官兵的军政素质,红军在井冈山创办了以培训下级军官为主的教导队。1930年3月29日,为了促进红军官兵积极参加训练和教育学习,提高官兵的文化水平和军事技术水平,朱德、毛泽东颁布《关于官兵考绩的训令》,强调:红军在游击时期,要完成艰巨任务,“红军官长的本身训练和训练士兵是很重要的工作”*总政治部干部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工作历史文献选编》,第1卷(上),7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并完善了相关教育管理规定,明确只有严格官兵考绩,“才能使红军中军事技术进步”,从而“自然也更容易达到我们的政治任务”*《朱德军事文选》,15页。。可以说,在战争年代,朱德始终注重军事技术训练中干部的带头作用,要求干部必须在军事技术的掌握方面率先垂范、先行掌握。他强调:“我们练兵带兵在各个方面都要以身作则。要战士们打枪打得好,自己就要首先打得好,要战士们投弹投得远,自己也要懂得投弹要领,一般的动作自己都要带头去做。这是第一个练兵的好方法”*《朱德选集》,102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加快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朱德提出了一系列“练技术亦必先练将”的思想,推动和提高了部队官兵对军事技术的学习训练。

一是干部必须学习、尊重和熟练掌握军事技术。1951年4月20日,朱德为《八一杂志》创刊号写发刊词时指出:“建设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在我们现时的情况与条件下,是会遇到某些困难的,但一定能够克服,其关键在于干部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提高干部的军事政治理论、文化水平,还要提倡干部学习技术,尊重技术,掌握技术。学习中必须放下架子,抱虚心的态度。”*《朱德军事文选》,779页。随后,朱德就海军、空军、装甲兵等技术军兵种的建设问题,作出了系列指示,号召干部带头学习技术。9月1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上,朱德指出,由于新建海军的大批骨干来自过去的陆军,“现在海军中有不少同志对于海军的技术很生疏”,所以,从司令员起到每个战士必须好好学习,学会现代化的海军技术,“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坚强的海军军人”。*《朱德选集》,299页。10月26日,在装甲兵干部集训会议上的讲话中,朱德针对技术在建设装甲兵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当时装甲兵大部分是从步兵、炮兵调来的且对坦克技术不熟悉的实际情况,要求“从司令员到每个干部、战士都应该把技术摸熟……每个干部特别是团以上干部都要学会技术,不会的一定要学会。上面不会而要下面会是不行的;只有一级能教一级,干部才称职”*《朱德选集》,308页。。

二是干部必须带头把学文化、学科学作为打开科学技术大门的钥匙和建设现代化军队必备的条件。为了使干部尽快掌握新技术,学会联合作战,朱德非常重视对干部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他强调,干部的学习是克服在国防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种种困难的关键,干部既要学习毛泽东战略思想,又要“学习技术,尊重技术,掌握技术”;干部学习须抱虚心的态度,和战士一起学,不要摆架子;“要以党性保证,全心全意地钻研技术,达到专业化”。*《朱德军事文选》,817~818、733页。1954年5月,朱德在铁道兵第三次庆功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社会是天天进步的,我们也应该天天进步。这就需要学习,不学习就会落后……技术兵种的指战员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我们的社会是天天进步的,我们也应该天天进步。这就需要学习,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朱德军事文选》,837、331页。朱德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与部队官兵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对海军、空军、装甲兵等新的军事技术陌生的情况,要求各类干部均要带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军事技术,凸显了干部率先熟练掌握军事技术的重要意义。

三是干部必须亲自抓统一而严格的训练,加速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1年9月,朱德指出:“过去我军没有统一而严格的训练。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一部分作参谋工作的同志担任,有些首长只管打仗,不管训练,或只作原则性的指导。这种情况在过去也是不应该的,现在则更不应该,如不改变,就会成为实现现代化、正规化的严重障碍……由于今后的战争,将使用大量的军事技术与战斗器材,并有大量的人员参加作战,如果不能掌握复杂的武器技术和学会指挥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就不能战胜敌人”*《朱德选集》,305、302页。。朱德认为,“所以要进行现代化、正规化的训练,是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和所进行的战争,从各方面来说,都和过去不同了”,即人民军队的作战对象、自身条件和保障条件都发生了变化,要适应新要求,就要改变过去首长只管打仗、不管训练或只作原则性指导的状况,首长一定要学会抓练兵。朱德强调,“如果不进行现代化、正规化的训练,那么就是有现代化的装备,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现代化”,“今后不能练兵的指挥员,也就不能指挥打好仗,所以每个首长一定要学会抓训练。干部要能教战士,各级干部要逐级负责教下级,如师长教团长,团长教营长等。平时以训练为主要任务”。*《朱德选集》,302、306页。为促使首长亲自抓训练,在新装备的师、团级编制上没有设教育参谋编制,教育训练工作必须由首长亲自动手。

综上,朱德倡导的“勇敢加技术”,既重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又强调技术是人民军队战术的基础,是人民军队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为适应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形势需要,朱德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军事训练思想:一是充分肯定了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充分肯定了政治工作在促进和保障官兵学习技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军事技术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要求所有人员(含政治工作人员)都要学会相关技术。三是高度肯定和重视“将”这个关键少数在军队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朱德的“勇敢加技术”的练兵思想不仅促进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持续发展,而且为人民军队技战术训练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使练兵避免盲目性、被动性,增强了自觉性、主动性。这些思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军事实践永无止境,军事发展永无止境。在实现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强军目标的进程中,广大官兵要始终把政治建军摆在首位,严于修身,加强党性修养,铸牢军魂,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严禁做“两面人”;同时,要带头聚力备战打仗主业,熟练掌握现代军事技术装备,钻研现代军事战略略战术,有效履行肩负的职能使命。

参考文献:

[1]《朱德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2]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1卷,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

[3]《朱德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孙金城、邵学清:《历代著名兵法注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6]总政治部干部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工作历史文献选编》,第1卷,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练兵人民军队朱德
练兵比武砺精兵
不必要花的钱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雪野练兵
卖梦店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曾希圣与人民军队情报工作
思政课,课堂怎样“萌”起来——因为课前“大练兵”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人民军队忠于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