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向阳朵朵红

2016-01-07 05:19傅传耀
贵阳文史 2015年6期
关键词:花红布依族民族

傅传耀

宽和处世、礼让谦恭给民间留下了布依人的好口碑,无论什么民族都异口同声:布依族是一个和善的民族、温和的民族、勤奋的民族,当然,还是一个歌舞的民族。这些雅称,为他们与多民族相处赢得了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我相信,这个民族会越来越昌盛、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美满幸福。

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

好花生在刺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

——布依族民歌《好花红》

这首传唱了200多年的曲调意境深远、优美动人,也使多地布依村民为争《好花红》的正宗产地而使尽浑身解数。人为争唱而歌手辈出,歌因传唱而红遍神州,歌声嘹亮了天涯,歌声飞到了北京,以至于伟人毛泽东、周恩来都对《好花红》给予赞赏。

烈日炎炎的盛夏,当我身临其地与王恩纪等老人深入交流,感觉比天气更热烈的是布依人的深情,还有那经久不衰的山歌。当我参与他们的“八音坐唱”,以及后来载歌载舞系列活动后,有了另一种感悟:布依族是一个“似水、如歌、胜花”的民族,他们的基因流淌着独特的文化,使这个民族不仅薪火相传,而且鲜艳夺目,在众多民族奇葩中独树一帜,枝繁叶茂。

敬畏自然、天人合一,与大自然高度融合

道教是中华民族本土教,根本理念就是道法自然。敬畏自然、天人合一则是布依族民族的天性,他们敬畏自然,呵护自然,相依自然,与自然高度和谐,水乳交融。有人说布依族是一个似水的民族。是的,水利万物而不争、故上善若水;水润万物而无声、故心静如水;水摧枯拉朽、故气势如水。布依人既有柔情似水的温和一面,也有气势如虹磅礴大气的一面,他们敬水护水、依山傍水,爱水养水。每年六月六是布依族的敬水节,全村男女老少无一例外均要参加,敬水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惠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兴惠告诉我们,惠水县涟江、漾江两江流域10万亩大坝里百分之九十是布依族,当地有“布依住田坝、汉族住场坝”之说。涟江大坝孕育农耕文明,孕育似水的布依。今天的好花红村就在涟江河畔,寨子里有一条从五六公里外山脚下淌下来的小溪,过去家家户户在溪水里挑水、洗菜、洗衣、戏水、乘凉……站在溪边,眼观村民,你的感觉就像是水为布依而淌,布依傍水而生,为水而乐。

还有人说布依族是一个树的民族,哪里有布依村寨,那里就有绿树成荫。他们敬树、种树、爱树、不砍树,把树作为神灵敬畏,也有敬树神的习俗。一般大树都会被封为神树,神树上面系满红布条,寄托着布依人民五彩斑斓、梦幻奇妙的憧憬。孩子想考个好学校、祈求老人健康、希望找到称心的媳妇或如意的郎君,都要系上红布条。不过好花红村的布依人爱树更独特一些,他们爱树不仅是为了乘凉聚会、环境优美,而且还是为稳定收入——家家种橘。全村3000多口人,有橘子树5000多亩,最多的一亩橘子收入过万元,仅此一项就给村民带来不菲的收入。每到春天橘花盛开时,香气扑鼻、沁人心脾,每到秋天橘子熟了,深红透亮、挂满枝头、秀色可餐!

还有人说布依族是一个敬山的民族。他们敬山、依山、不挖山。贵州是山地王国,有山即有水,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布依族敬山、近山,实为傍水依山。来到涟江大坝,四面青山环绕,中间两江缓流,山下、田边、河畔,布依村寨款款相连,错落有致。小青瓦、坡屋顶,“廊下有吊吊,门头有瓜瓜,楼上有靠靠(即美人靠)”,这种典型的杆栏式布依民居镶嵌在青山绿水中,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当然,布依族还敬田、敬牛、敬圈神、敬桥神。按布依人的理念,凡是自然中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都是美好的,美好的都应敬畏它、呵护它、亲近它、依靠它、顺从它,决不能轻易去改变它。道法自然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

浪漫潇洒、歌舞相伴,幸福指数天高一成

中华民族能歌的很多,善舞的也不少,但能歌善舞且具有很深乐理造诣的就屈指可数了。特别是能把一首曲子演绎200多年,不但经久不衰、而且还生机勃发的,那更是了不得了。布依族村民对于自己的能歌善舞有自己的解说:“能走路,就能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不错,这就是这个民族的遗传基因,“八音坐唱”中一位78岁的老爷子并不识谱,却成了二胡的担纲,68岁的女老婆婆弹奏的是中阮,她告诉我“没文化不要紧,只要能口传心授就行。”布依人对音乐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千百年都与歌舞、音乐相伴。小孩一出生,家人就要唱生子歌,接着满月歌、上学歌,到了青壮年后更是歌不离口、舞不离脚、器不离手,一直唱到老年百岁归天。潇洒浪漫,一生歌舞相伴,布依族山歌内容十分丰富,万物可歌,万事皆歌,其中情歌特别有意思,结婚了的唱着玩,没结婚的把重点放在找对象上。为了真正的自由恋爱,为了纯真的爱情,从小就要练就一副好嗓门,学会快速反应,见子打子。找对象不能盲目乱来,先要试探对方是否有对象,可以丢个石头试水深:

好花红,好花鲜,

好花长在刺梨央,

心想伸手讨(摘)朵戴,

又怕伸手被刺扦。

如果女方有了对象就会婉拒,没有对象就要正面诚实回答:

三两棉花四两纱,

随哥访来随哥查,

我家没有人来过,

哪个哄你被鬼抓。

除情歌以外,还有迎亲歌,那就特别复杂,连走个亲戚串串门也都必须唱山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客人来,进寨有进寨歌,过桥有过桥歌,到家有进门歌,吃饭有筷子歌,喝酒有敬酒歌……比如喝酒时,主人为表达谦虚或者出于礼貌就会唱道:

客从远方远路来,

没有好酒来招待,

我因手长衣袖短,

薄酒一杯多遮盖。

客人也不是端杯即喝,而是要以歌作答为谢:

我从远方远路来,

来到你家好开怀,

满酒块肉来招待,

明天回去还要来。

一来一往,相互谦褒,恭俭礼让,充分体现饮食的文明。布依民歌都是应时应景,见什么唱什么,干什么唱什么,不拘一格,而且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时下滚滚民工潮,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家里外头两担忧,妻子送丈夫外出打工,用歌声牵着他的魂,用歌声留着他的心:

送哥送到桂花台,

手拉桂花眼泪来,

抬头望哥抹眼泪,

低头问哥哪年来。

唱得你肝肠寸断,一步一回头,五里一徘徊。日日思家不见家,不想回家都不可能。

在田间劳作,也不忘潇洒一把:

大田插秧排对排,

一对秧鸡跑出来,

秧鸡跟着秧鸡走,

情妹跟着情哥来。

这边起来,那边落,满田坝都是歌声。支书王恩达说,布依族唱歌不讲究,家里唱、河畔唱、山上唱、林中唱、插秧唱、割谷唱、放牛唱,如果寨子里有红喜事,对歌的有数百人……真是男女老少皆歌手,山寨无处不飞歌。

歌与舞是一对双胞胎,一般情况有歌就有舞。布依族舞蹈有很多:竹竿舞、花棍舞跳得节奏欢快、曲调和谐;香花舞、跳海舞跳得舒缓自然、沉静温婉;扫帚舞、簸箕舞跳得灵动活泼、风流雅致;粑棒舞跳得豪放自信、酣畅淋漓。其中竹竿舞差不多跳遍全国、跳到世界,所有旅游景点的互动节目里都有了。

有歌有舞还要有乐队,布依村民的乐器全是“自己动手制作乐器,自己谱写曲调,自己演奏”,这“三自己”同时具有,难能可贵。我亲眼所见中阮、扬琴、大胡都做得很精致,美观实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个280多户人家的村庄,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乐队,就是在音乐之乡也难以做到。由于有歌有舞有音乐,我相信布依人的生活质量是很高的,幸福指数是一流的。

重德修礼、宽和处世,

营造自然人文好环境

布依族是贵州最早的几个原住民族之一,古代布依族曾有很多称谓:由于他们可能是贵州这块土地上开疆拓土的先民,他们自称“老户”,称当地汉人为“客家”,即外来户的意思。但追溯其远久历史,也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王恩纪老人说,民族原本没有民族区别,只有特色的区别。这话极有深度。民族原本就是在迁徙过程中,由于群居,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字、建筑风格、穿戴服饰,就有了民族之分。好花红村的王姓村民,从家谱和供奉香火牌位来看,是山西太原南征而留下来的,他们仍用王氏“三槐堂”号,这支布依族后代以耕读为本、诗礼传家,特别重视教育。比如近代就有王勉遐、王世光在贵阳达德小学读书,还家后把供奉祖宗牌位、家族聚会的祠堂改为学校,现在村里八九十岁的人有不少能识文断字。寨子里还有清朝“皇清上上寿应赠儒林郎王公讳纪之墓”,曾供职于相当于现在的市、州府教育局长,人才济济,可见一斑。重德修礼、敬老爱小在布依人家更是十分突出,至今村里还有“洗脸爱小、洗脚敬老”之礼,即洗脸先给小孩洗,让其从小爱卫生,光鲜亮丽;洗脚先给老一辈洗,让其老有所敬,益寿延年。一人老,全寨敬,一人小,全寨爱,真的做到“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有客人串寨,礼让三先:“走在先、坐在先、喝在先”。敬茶就很有规矩,举杯齐眉、弯腰相递、杯把对客;吃饭座位也有讲究,上座长辈与客人,左右两边坐中辈,小辈只能坐下方,旁边始终有人站着添菜添饭、端茶倒水。宽和处世、礼让谦恭给民间留下了布依人的好口碑,无论什么民族都异口同声:布依族是一个和善的民族、温和的民族、勤奋的民族,当然,还是一个歌舞的民族。这些雅称,为他们与多民族相处赢得了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我相信,这个民族会越来越昌盛、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美满幸福。

(作者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猜你喜欢
花红布依族民族
MINORITY REPORT
王为民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游余家桥桃花源有感
闲钓
最美家乡好花红山风
传承 民族 文化
少数民族音乐
沙湾生态园 布依族文化开发初探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