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总统靠不住

2016-01-07 05:33高宁
贵阳文史 2015年6期
关键词:尼克松克林顿宪法

高宁

林达所著“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丛书之《历史深处的忧虑》主要介绍了美国宪法如何诞生,以及美国人民在追求“生命权、自由权和幸福权”的过程中为此付出的代价;另一本《总统是靠不住的》,则着重介绍了美国宪法是如何制约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总统的。

看书名,直观地认为这个“靠不住”不就是抨击美国总统“说话不算数”、“办事不靠谱”、“谎言满天飞”……吗?其实,全世界的政客,哪个不是这样。

曾经在网上看见一则克林顿总统的段子:当年克林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对冤家捏在了一起,多年战乱的中东初现和平曙光,诺贝尔和平奖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关键时候,阿拉法特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给克林顿送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为增进彼此间的信任与了解,缓和多年来的敌意与对峙,克林顿邀请阿拉法特到纽约歌剧院观看歌剧。

殊不知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一伯格公然宣布阿拉法特为“不受欢迎的人”,是一个本·拉登似的“恐怖分子”,拒不接待。这下可把总统晾在了大街上,外交无小事啊!何况如此重要的外事活动,关系到政府的决策、国家的威信、总统的脸面,就这样让一个认死理的市长给废了。

如此窘状,我都想象得出这三人的心境。

无可奈何的克林顿:……(完全无语)

幸灾乐祸的布隆一伯格:你总统又怎样,你大还是宪法大,让我听你的,门都没有。

一头雾水的阿拉法特:还美国总统,连个小市长都收拾不了,真靠不住。

或许这是一段野史,但反映的却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真实存在。

总统说话靠不住,气急败坏的克林顿一定是崩了布隆一伯格的心都有了,至少,撤掉这家伙的才解气,然而,克林顿却连一个指头都动不了布隆一伯格。美国的州长、市长、县长、镇长……们,不是总统任命,也没有组织部来考察提拔,全是本地的老百姓用选票选出来的——真正的权为民所赋,和总统没有一分钱的关系,总统“节制”不了他们。他们权力的行使看的是当地选民的脸色,而一旦没有做到“权为民所用”,选票就哗啦啦的跑了,离他下台也就不远了。

还是克林顿,在第二个任期内,瞄上了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他以为,万人之上的一国首脑,在一个小实习生面前可以炫耀“有事找大哥,大哥可以给你摆平任何事情”的特权。殊不知,得意忘形的的莱温斯基无意中将她与总统的“婚外情”暴了光。在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公布调查结果后,克林顿终于意识到要想蒙混过关是“靠不住的”,遂被迫承认与莱温斯基有过“不适当的关系”,并恳求国人的谅解。但在众议院占多数席位的共和党不依不饶,启动了弹劾总统的程序,以伪证罪和妨碍司法罪两项弹劾克林顿。好在多项民意测验表明,美国人对克林顿的工作满意度却达到了72%,最终被参议院否决弹劾案。

颜面扫地的克林顿总算侥幸过关,在他惊出一身冷汗的同时,这宗桃色事件也给后任者们提了一个醒,任何超越权限,甚至有损国家形象的事,大到在官场上颐指气使,小到自己的私生活,都千万别去碰底线!在美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对总统进行调查。

“水门事件”中的尼克松总统,其实刚开始他是无辜的,其手下为了确保他的连任,偷偷摸摸地潜入民主党总部,进行偷拍文件和安装窃听器的活动,事情败露,酿成了轰动一时的“水门事件”。当他知道后,以为凭总统的权威就可将此事“摆平”,于是伙同下属竭力掩盖事实,但在国会和公众的压力下,尼克松不得不任命考克斯为独立检察官对水门事件进行调查。

铁面无私的考克斯在获悉尼克松曾下令在白宫安装秘密录音设备和窃听电话装置的时候,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一下子击中了尼克松的要害。然而,尼克松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拒绝交出录音带,并再次表现出权力的傲陧,欲极力解除考克斯的职位。不幸的是,司法部并不买账。考克斯的行为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支持,在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压力下,总统权威是“靠不住的”,尼克松被迫交出录音带。

录音磁带表明,尼克松参与了对“水门事件”的掩盖。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弹劾尼克松的三条罪状,即阻挠司法工作、滥用总统职权和蔑视国会传调录音带的命令。大批共和党议员纷纷倒戈支持弹劾尼克松,民意测验也表明尼克松的声望一落千丈。在众议院全体会议表决前,尼克松被迫宣布辞职,在最后一刻,表现出了他仍然是一个“宪法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民选领导人,向宪法低下了头,成为美国历史上遭弹劾而下台的第二位总统。

然而,这个在美国公众心目中很不光彩的下台总统,在中国却找到了知音。他在中南海的那位千什么都“靠得住”的“无法无天”的老朋友,为此大惑不解,“不就是两卷录音带吗?有什么了不起?”并替尼克松忿忿不平:“不过是芝麻大小,而现在却因此闹得翻天覆地。反正我们不喜欢就是。

一个蹩脚的盗窃未遂案,在美国人眼中成了关系到美国政治体制根本的大事:权大还是法大?而太平洋彼岸的国度,却将这个蹩脚的盗窃未遂案就只看成街上小偷小摸般“芝麻大小”。尼克松只恨这个总统没在中国当。

《总统是靠不住的》列举了克林顿和尼克松的事例说明,即使贵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总统,面对宪法,他们也有很多时候是“靠不住的”。后任总统,同样如此。

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的任期,是校园枪击案频发的高峰期,这种恶性事件将奥巴马弄得焦头烂额的。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

2008年2月14日,一名男子在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演讲厅向人群开枪,打死5人,打伤18人。

2009年4月10日,密歇根州底特律市西郊亨利·福特社区大学校园内发生枪击案,造成2人死亡。

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所小学响起枪声,20名小学生和6名教职员丧命。

2013年6月7日加州圣莫尼卡市的一所学校发生枪击事件,导致至少6人死亡。奥巴马甚至迟到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安纳伯格庄园的会晤时间。

实际上,困扰美国人的持枪问题,是每一任总统绕不过去的坎。我估计,奥巴马太想禁枪了,尽管美国社会频发的枪杀暴力越来越严重,尽管全世界都在呼吁美国禁枪,但作为国家治理者的美国总统,他也只能干瞪眼,只能隔靴搔痒地在“控枪”问题上打太极拳:再三呼吁为管制枪支“立法”;限制某种枪的型号;限制精神健康障碍者拥有枪支;改善武器销售的后续追踪数据库;加强对枪支购买者的背景调查……。甚至,公布一系列遏止枪支暴力的“具体方案”,

但要彻底禁枪,奥巴马是“靠不住的”,他不敢去触碰宪法。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明文规定:“人民有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2013年,气急败坏的奥巴马签署了23个与控枪相关的行政命令,不到一年,便沮丧地承认:其推动的控枪法案失败。

我们也可以按“靠得住”的逻辑去替奥巴马设想一下:为了维稳,总统说了算,强势推行禁枪运动,向备州政府发文,历数持枪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文件特别强调,当前美国人持枪已达8千多万,而美军现役军人才140万,这些人一旦革了命,分分钟可以颠覆政权,推翻政府。为此,限3天之内,持枪者通通上缴枪支。全美媒体要配合总统的决定,做好宣传工作;各制造枪支的企业,大多有黑社会背景,应予彻底清缴;对那些过时不缴的顽固分子,要从重从怏地打击;对那些利益集团,要揪出后面的“大老虎”……

随着缴枪运动的深入开展,禁枪大获成功,奥巴马第三次、第N次……连任总统,直至83岁死去;死之前,留下遗嘱,为了美国人民的长洽久安和禁枪大业,交权给他的弟弟马克,将美国总统世世代代做下去……

当然,这是以朝鲜最高统帅金正恩的思维去想象的。

美国总统当得窝囊吧?靠不住吧?然而,在这个“靠不住”后面,则是宪法高于一切的治国理念。

总统是个什么东西?在美国人的眼中,充其量就是一个政府机构的大总管。而且,这个“政府机构”还仅仅只是“行政分支”,它所包含的立法、司法还不在内。美国联邦政府的最高权力分散在三个平行机构,宪法前三条分别规定了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的分权体制,各自的权力来源备不相同:众议院由各州按地区由享有公民权的大众选出;参议院席位每个州固定两名,各州直选;总统则在全国范围内由各州选举院选出,实际上和全国直选无异。这种政体结构,形成了谁都不比谁“大”,谁都可以制约谁的制衡机制。

正如知名学者易中天所感叹,这真是“一个精巧的设计。”

一且总统想“搞点事”,那绝对是被对手——除了上述两个机构,还有在野党、媒体、老百姓……盯得死死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得很不客气:“政客全都是贼,只要不盯着他们,准会偷东西。”尼克松偷资料,克林顿“偷”人,无一不被盯了出来。这样的总统,能“无法无天”么,梦想!

作者在书中分析,美国人的概念是这样:权力本来就都是属于人民的。由于共同生活的需要,他们达成契约,出让部分个人权力,给一个共同的管理机构,即地方政府。而联邦政府的权力,是由地方政府出让的,从根本上来讲,是大家为了共同利益,或者说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出让的一部分权力。所以,人民有权对此斤斤计较。他们必须确保基本权力还是留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在某一个借口之下,被一个高度集权的政府喧宾夺主,控制一切。

为此,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最清楚自己的地位,“每当听到有人说我是在1981年1月20日成为总统的,我就觉得我必须予以纠正,因为,我并不是自己成为美国总统的,我只是受权暂时管理一个叫做总统制的机构,而这个机构是属于人民的。”这是里根发自肺腑的一段话,他明白,哪怕是总统,自己有很多时候是“靠不住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于是,在一场由美国在线和探索频道发起的测验节目中,里根被选为“最伟大的美国人”就在情理之中了。

明白自己“靠不住”的还有美国第43任总统小布什,他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了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这个铁笼四面插着五根铁栏杆:选票、多党制、司法独立、新闻自由和军队国家化。”还在总统“宝座”上的小布什,就清楚自己其实是在笼子里的。他的这个自知之明,被《时代》杂志列为2000和2004年的年度风云人物,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读完《总统是靠不住的》,就会得到仅从书名去臆断美国总统“说话不算数”、“办事不靠谱”、“谎言满天飞”南辕北辙的认识。原来,美国总统的“靠不住”,正确的解读则是:总统的“权利是受到限制的”,总统只能在宪法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总统不可能“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一个国家,如果任其治国者们为所欲为,老百姓的好日子就结束了。睿智的美国建国者们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点,两百多年前的费城立宪会议,他们不光把总统的权利关进了《联邦宪法》这个笼子里,还制约着总统不能“说话不算数”、“办事不靠谱”、“谎言满天飞”。一旦越雷池一步,后果是严重的。

人性的弱点,东西方都一样,美国人也不是圣人。

没有这个制衡,一样的有小公务员贪贿上亿的,一样的有小法官草营人命将无辜者判死刑的,一样的有官员将情妇玩到上百的……

没有这个制衡,总统一旦私欲膨胀,为所欲为,带来的损失与祸害,就不是区区上亿的钱和一条人命这么“不足挂齿”了。

没有这个制衡,上行下效,结党营私,那将有抓不完的大大小小的“老虎”和“苍蝇”。

没有这个制衡,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个人意志和利益集团控制下的整体溃败与毁灭。

所以,美国人把他们的总统盯得死死的,一旦发现总统的行为不轨,立刻将其拿下。于是,有了尼克松的“水门”、克林顿的“拉链门”等让总统们威风扫地、狼狈不堪的“政坛丑闻”;同时,也有了里根对权力的敬畏,有了小布什对“笼子”的认可,有了奥巴马对宪法的无奈……

《总统是靠不住的》,本书作者玩了一个小小的标题游戏,总统都靠不住了,国家如何治理?通读此书后,才明白了它的真意。

并非总统靠不住,是制度的笼子罩住了他。

并非总统靠不住,是三权分立的精巧设计制约了他。

并非总统靠不住,是民众的眼睛一直在盯着他。

并非总统靠不住,是这个国家持续强大的根源所在。

猜你喜欢
尼克松克林顿宪法
道县:学校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
奥巴马、克林顿收到可疑炸弹包裹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25美分欠款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克林顿基金会被指“瞒报千笔外国捐款”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