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观察

2016-01-10 07:37石恒彦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8期
关键词:石术胆结石胆道

石恒彦

(鲁山人民医院普外科 河南 平顶山 467300)

近年来,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该病的病程较长,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该病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上腹部隐痛、胆绞痛,但其症状并不典型。大部分该病患者是在进行体检或其他手术时才被发现患有胆结石的病情[1,2]。目前。临床上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方法是手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取石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进行该手术具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其身体恢复的速度快,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势。目前该手术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取石术[3-5]。为探讨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我院对近几年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其中50例患者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取石术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经影像学检查确认患有胆结石。2)具备进行腹腔镜、胆道镜或开腹手术的条件。3)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好,并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对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患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系统疾病。2)患有腹部肿瘤。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其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为(64.2±15.5)岁。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龄为24~69岁,平均年龄为(63.8±14.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血生化、心肌酶学、超声心动图、CT影像学等检查,确保其具有手术指征,并明确其结石的大小、位置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

为对照 组患者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让患者取平卧位。在患者的右侧肋缘下做长度约为10 cm的斜切口,依次切开其腹壁。结扎、切断胆囊动脉。游离胆囊,切断胆囊管,双重结扎胆囊管的残端。缝合胆囊床,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腹壁。术后为患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其电解质、酸碱度平衡,对其进行营养支持。

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取石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让患者取平卧位,为其建立人工气腹,将气腹压力控制为10~12 mmHg。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四孔法或三孔法进行手术操作。将腹腔镜置入其腹腔,探查患者的胆囊三角,了解其胆总管的解剖特点,判断其是否存在炎症或粘连的情况。在患者的胆囊底做长度为1 cm的切口,置入胆道镜。将胆汁冲净,探查其胆囊内黏膜的情况。使用取石篮套取结石。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冲出较小的结石。切开患者的胆囊,利用吸引器吸出胆汁后,将较大的结石取出。将胆汁吸净,取出胆道镜,为患者止血,取出相关的设备,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其切口。术后为患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其电解质、酸碱度平衡,对其进行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的时间、住院的费用、止痛药的使用量、疼痛持续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术毕至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术毕至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2.2 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住院的费用、止痛药的使用量、疼痛持续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术毕至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及术毕至拔除引流管的时间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住院的费用、止痛药的使用量、疼痛持续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术毕至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及术毕至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住院的费用、止痛药的使用量、疼痛持续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术毕至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及术毕至拔除引流管的时间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腹腔镜胆囊取石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最成熟、最常见的手术。据统计,腹腔镜胆囊取石术约占全部腹腔镜手术的91%。胆道镜可用于探查胆管内的情况。将腹腔镜技术与胆道镜技术结合,用于进行胆囊取石术,手术的视野广,可从多角度观察结石的位置、胆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准确、彻底地清除结石,避免残留结石[3-5]。

综上所述,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显著,手术的切口小,手术持续的时间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承受的痛苦少,身体恢复的速度快,住院的时间短,治疗的费用低。

[1]王坚,王昊陆,李可为.胆囊结石治疗策略的争论与选择:胆囊切除还是保胆取石[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01:44-46.

[2]杜以承.腹腔镜术与开腹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对比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

[3]帅建,段体德,刘筱衡.诊断性腹腔镜术在普通外科的应用[J].普外临床,1994,04:221-223.

[4]曹立鑫.三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对比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

[5]卢海武,薛平,郑强,等.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02:87-89.

猜你喜欢
石术胆结石胆道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