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类型与其年龄的关联性

2016-01-10 07:37殷杏花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8期
关键词:器质性子宫出血绝经期

殷杏花

(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 江苏 苏州 215221)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通常在40-55岁之间),包括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1年,其持续的时间可达10年[1,2]。子宫不规则出血是围绝经期女性的常见病。此病的病因主要是患者发生了内分泌失调、罹患肿瘤、阴道炎、进行宫内节育、发生妊娠损伤等[3,4]。为了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类型及其发病类型与年龄的关联性,我们将100例围绝经期子宫不规则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盆腔B超检查、子宫内膜诊刮及病理检查,然后分析其发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类型及其发病类型与年龄的关联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100例患者均为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不规则出血患者。这些患者的年龄为40-55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其发生阴道出血的时间在15-90 d之间,其中有47例患者的阴道出血为淋漓不尽,有24例患者的阴道出血量超过正常月经量的2倍,有29例患者的阴道出血为时多时少或其月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这些患者均排除了发生肝肾功能异常或血液系统功能异常的可能。

1.2 方法

对本组患者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盆腔B超检查、子宫内膜诊刮及病理检查。在对本组患者进行子宫内膜诊刮后,将采集的子宫内膜组织用10%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用石蜡进行包埋,在切片后用HE染色法进行镜检。在对本组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其病情,进而分析其发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类型及其发病类型与其年龄的关联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false)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本组患者发病类型的分析

本组患者所患的疾病可分为3类,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良性器质性病变所致子宫不规则出血和恶性器质性病变所致子宫不规则出血。在本组患者中,发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有68例(占68%),其中有21例分泌性子宫内膜改变所致子宫出血患者(占21%),有42例增生性子宫内膜改变所致子宫出血患者(占42%),有5例为出血期子宫内膜改变所致子宫出血患者(占5%);因患良性器质性病变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的患者有23例(占23%),其中有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所致子宫不规则出血患者(占4%),有7例宫内膜息肉所致子宫不规则出血患者(占7%),有12例宫颈息肉所致子宫不规则出血患者(占12%);因患恶性器质性病变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的患者有9例(占9%),其中有3例子宫内膜癌所致子宫不规则出血患者(占3%),有6例宫颈癌所致子宫不规则出血患者(占6%)。与良性器质性病变所致子宫不规则出血患者、恶性器质性病变所致子宫不规则出血患者相比,本组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本组患者发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类型与其年龄的关联性分析

与年龄为46-50岁、年龄为51-55岁的患者相比,本组中年龄为40-45岁的患者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为40-45岁、年龄为51-55岁的患者相比,年龄为46-50岁的患者因患良性器质性病变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的几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为40-45岁、年龄为46-50岁的患者相比,本组中年龄为51-55岁的患者因患恶性器质性病变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的几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本组患者发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类型与其年龄的关联性分析(n,%)

3 讨论

进行诊断性刮宫与病理组织学检查是临床上诊断不规则子宫出血病因的主要方法。关少女[2]与田芬[5]等人的研究结果证实,在诊治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方面,诊断性刮宫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主要类型。这与此前的研究成果相似[5,6]。研究发现,围绝经期女性的卵巢功能可迅速衰退,其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可明显减弱,进而可诱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7,8]。

近年来,我国的围绝经期女性罹患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器质性病变的几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据报道其发病率在8.8%-38.9%之间[9]。此类恶性器质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子宫不规则出血。在本次研究中,罹患恶性器质性病变不是本组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主要原因。但本组围绝经期女性的年龄与其因患恶性器质性病变而发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几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50岁以下的患者相比,本组中50岁以上的患者罹患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明显较高。因此,临床医生若发现年龄大于50岁的女性发生子宫不规则出血,应积极查找其病因。目前,对围绝经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患者进行 诊断性刮宫与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明确其病因的主要手段[10]。

总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类型主要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女性的年龄与其发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类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1]温彦丽, 张晓薇. 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检查在围绝经期阴道流血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8(10): 751-754.

[2]关少女. 诊断性刮宫诊治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结果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2): 194-195.

[3]魏秀玲. 围绝经期阴道出血 20 例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3): 549-550.

[4]慕艳霞, 王慧莲. 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原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2): 622-624.

[5]田芬, 宋春丽. 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在围绝经期阴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 河北医药, 2014, 36(3): 387-389.

[6]孙春玲, 邢 炜, 付 静, 等. 1164例围绝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临床及病理结果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23):4548-4550.

[7]马卫星. 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1, 6(25): 44-45.

[8]张建亚, 徐文婷. 247例围绝经期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3): 186-188.

[9]徐翊, 洛若愚, 张清, 等. 运动性月经失调研究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2, 47(004): 315-316.

[10]毛锦芳.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病因和病理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18): 86-87.

猜你喜欢
器质性子宫出血绝经期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思考心电图之164》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抑郁症与器质性疾病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62例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