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手术患儿实施麻醉的过程中加用氨溴索的效果研究

2016-01-10 07:37李爱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8期
关键词:优良率全麻插管

李爱军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麻醉科 河北 保定 071000)

如何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手术患儿进行安全合理的麻醉是麻醉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1]。由于缺乏循证医学的指导,麻醉医生在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手术患儿进行麻醉时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2]。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在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手术患儿实施麻醉的过程中加用氨溴索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手术患儿,我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53例患儿中,男性患儿有30例,女性患儿有23例,其年龄为6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39±0.45)岁,其中因发生肠套叠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有11例,因患有隐睾症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有10例,因发生消化道出血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有5例,因患有急性阑尾炎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有19例,因存在幽门狭窄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有2例,因发生消化道穿孔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有6例;在观察组53例患儿中,男性患儿有31例,女性患儿有22例,其年龄为7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42±0.30)岁,其中因发生肠套叠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有12例,因患有隐睾症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有9例,因发生消化道出血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有4例,因患有急性阑尾炎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有20例,因存在幽门狭窄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有3例,因发生消化道穿孔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有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①患有哮喘或存在哮喘家族史的患儿。②对相关药物过敏的患儿。③患有先天性心肺疾病的患儿。④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择期为其实施相应的手术。在手术当天,为对照组患儿在手术前进行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的过程中向其气管内注入氨溴索注射液。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1.2.1 对照组患儿 为对照组患儿在手术前进行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具体的方法是:①为患儿肌肉注射0.02mg/kg体重的阿托品(总剂量应≤0.5mg),并为其建立静脉通道。②半个小时后,为患儿静脉注射0.1mg/kg体重的咪达唑仑(总剂量应≤2mg)。③为患儿进行3~5min的面罩吸氧治疗,并使用迈瑞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其心率、呼吸、动脉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④为患儿静脉注射2mg/kg体重的氯化琥珀胆碱、1~2μg/kg体重的芬太尼、1~1.5mg/kg体重的氯胺酮、1~2mg/kg体重的异丙酚(血压低者禁用),并为其进行气管内插管。⑤为患儿静脉泵注浓度为2%~3%的异丙酚和七氟醚进行术中维持麻醉,泵注的速度为4~6mg/h。⑥术毕,待患儿恢复清醒后,为其拔除气管插管,然后对其进行口腔及气管的吸痰处理。

1.2.2 观察组患儿 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的过程中向其气管内注入氨溴索注射液,具体的方法是:①进行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和流程同对照组。②在对患儿进行气管内插管后,向其气管内注入1~2mL的氨溴索+5~10mL的生理盐水。

1.3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3]

①优:患儿在手术过程中未出现痛苦的表情,其肌肉的松弛程度较好。②良: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的肌肉松弛程度较好,但存在轻微的疼痛感。③差: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肢体躁动的情况,并且表情十分痛苦。优良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的比较

对观察组患儿进行麻醉的优良率为96.23%,对对照组患儿进行麻醉的优良率为79.25%,观察组患儿麻醉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儿呼吸道状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道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呼吸道状况的比较

3 讨论

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手术的过程中极易发生低氧血症,导致其在接受气管插管、拔管、麻醉诱导时,极易发生气道痉挛、喉痉挛等呼吸道并发症[4]。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在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手术患儿实施麻醉的过程中加用氨溴索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笔者为对照组患儿在手术前进行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的过程中向其气管内注入氨溴索注射液,然后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麻醉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道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手术患儿实施麻醉的过程中使用氨溴索为其进行气管内注入,可显著提高患儿的麻醉效果、改善其呼吸道的状况、降低其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刘秀莲, 万展眉, 刘湘琳.氨溴索在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3,19(15):65-66.

[2]王靖, 蒙琼.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 13(12):201-202.

[3]宋允.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盐酸氨溴索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5,11(10):109-112.

[4]章丽琼, 黄显来.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 2013, 18(12):108-109.

猜你喜欢
优良率全麻插管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