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五个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6-01-14 16:31杨潮喜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杨潮喜

摘要:本文以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引企入校,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例,探索现代学徒制中的五个对接,不断创新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其他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027-04

一、现代学徒制的政策理论与内涵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确定了具体的任务措施,其中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职成[2014]9号文《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也明确了现代学徒制的工作内涵,其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现代学徒制是学徒制与职业学校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其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实现产教融合要做六个参与:

(1)企业参与招收学生,或者在组建“校企合作专班”时企业要参与面试挑选学生,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2)企业参与研制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体系;(3)企业参与开发岗位课程内容,可以是校本教材,或者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微课、网络课程、可视化教学资源等);(4)企业参与培养学生,最好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岗位专项技能水平;(5)企业参与考核评价学生。包括技能训练过程考核、实习过程考核、行业或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就业综合素质评价等。(6)企业参与学生实习指导和就业安排。

校企深度融合能做到以上的“六个参与”,就能有效实现“五个对接”,践行现代学徒制,创新培养技能人才。

二、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践行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

2007年7月,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原塘厦理工学校)通过投标,成为联想华南区唯一一所合作院校,也是联想全国唯一一所中职学校合作院校(其他8所为大专本科院校)。合作采用“岗位定向,专班培养”模式为联想培养LCSE初级工程师,学校与联想公司按照岗位需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由企业根据岗位需求挑选最合适的学生,组成专班,双方共建实训室、共同培养学生,学生通过企业认证后,按照确定的岗位开展实习,安排就业,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该模式的内涵可以总结为:以企业岗位选人,以企业要求育人,以企业方法教人,以职业发展留人。这与现代学徒制的要求不谋而合,下面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阐述我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1.以服务企业为理想,校企签定合作协议,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现代学徒制就要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培养,打造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实施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

我校在联想专班成功实施“岗位定向、专班培养”模式后,为更好地践行服务学生、服务企业的职教理想。学校不断成功挖掘企业的欲望,又先后赢得用友软件、立信会计事务所、日本电产、广东天新软件、都市丽人、台湾精英科技、思科网络等大企业的认同,校企签定“订单式”培养协议。目前,学校“订单式校企合作项目”已达14家,分别是:

电子专业部:雷曼SMT专班、精英维修专班、精成SMT专班、快意电梯专班;计 算 机部:联想专班、小猪班纳专班、思科网络专班、华为网络专班;财经专业部:立信会计事务所专班、用友软件专班、金蝶软件专班、天新ERP专班。文化艺术部:海霖动画专班、雄鹰影视专班。

其中,属于电子信息产业“硬件生产”的有:雷曼SMT专班、精成SMT专班;属于电子信息产业“设备维护”的有:精英维修专班、联想专班、思科网络专班、华为网络专班;属于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应用”的有:用友软件专班、金蝶软件专班、天新ERP专班。属于电子信息产业“设计开发”的有海霖动画专班、雄鹰影视专班。学校通过科学布局,在校企合作对象上合理规划,使合作项目涵盖了电子信息产业的硬件生产、设备维护、软件应用与开发等环节,为电子信息产业链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保障,实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

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五个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高效运转,学校为每个校企合作专班配备了一名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选择合适的一线教师组建核心团队,与企业人员一道挑选学生组建专班,设置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内容和教材,和班主任一起负责专班学生管理(晨练、晨会、日常行为、宿舍管理等),负责跟踪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负责相应校企合作的所有事务性工作和拓展工作,使校企合作和专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到位。校企双主体联合办学的运行机制科学合理,有效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2.以企业岗位选人,校企共建专班,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学徒制试点的基础。我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由企业人士参与共同选拔学生,组建“校企专班”。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通过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确立了学生又是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规定学生通过企业培训成为“准职业人”,学习期满考核合格的要按照合同要求进入企业实习、就业。如我校“联想专班”的学生入学前就要经过联想工程师的特殊心理测试和计算机基础知识考核,整个选拔过程较为苛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经过面试后方可成为联想维修工程师的学徒,进入“联想专班”学习。学校其他专班也是通过企业宣讲、学生报名、企业面试等程序选拔学生,相应推行这种招生招工一体化的选拔机制,使学生进入专班即进入企业,为学生毕业即就业铺就了“阳光”之路。

3.以企业要求育人,校企共同研讨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现代学徒制要求校企双方实施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

我校坚持以企业要求育人,而企业需要是既能干又肯干的技能人才,要求学生不单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职成厅[2012]5号文中也明确了中职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分为: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两部分。所以,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内容的开发上一定要做到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并重,才能更好的对接企业要求和职业标准。我校各专业充分开展企业调研,调查分析各专业人才需求,归纳对接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能力要求分析,最后进行课程对接,科学编制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依托企业资源,开发课程与教材,实现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如电子专业借助两家大型企业进驻学校的有利局面,坚持实施“学校+企业”双主体培养模式,构建了“以能力为主线” 的模块化、双证书制课程体系(如下表)。学校负责的能力模块有:职业素养及基础应用能力、岗位核心应用能力等;企业负责的能力模块有:岗位专项能力模块和专业顶岗实习模块。各模块规划有相应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人才培养提供课程资源保障。

会计电算化专业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课证融合,定单培养” 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与实训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下表),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零距离” ,教学与岗位的“零对接”。

为了有效实施课程体系,开展“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大力开发职业素养课程和行业实践性课程。2008年底,我校就与有大型企业培训背景的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分析了中职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参考企业用人标准、组织校企优秀师资,并结合自身特性,科学归纳出中职生职业发展必备的诸如团队合作、高效沟通、服务精神等12种职业素养核心能力,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称为“职业素养课程”,开发出教材《职业素养能力训练一体化课程》(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出版推广)及相关配套课件,建立起突出职业品质和素质培养的相应课程标准,并将12种能力的教学和训练分学年安排在正常课程体系中,实施有效的职业素养教育实践。

在专业技能课程建设上,学校依托合作企业,按照实岗的操作要求和生产标准大力开展行业实践性课程开发,通过企业提供内部核心课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校本开发课程等方式加强专业课程建设。近三年学校教师主编、参编的教材达到50多本。

4.以企业方法教人,引企入校,师徒结对,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

现代学徒制要求合作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学校为实现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积极引企入校,聘请企业师傅为专班专职讲师,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如电子专业将雷曼电子公司价值3000千万的生产线引入实训中心一楼,将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实操训练全部放在实训车间,学生进行分组顶岗轮训,每组指定企业师傅按照SMT贴片的操作流程和生产标准来授课,实现实岗育人,提升了校企培养质量。台湾上市公司精英科技也将华南、华中、华东的价值400万的设备进驻我校实训中心五楼,创建电脑芯片主板维修中心,采用师徒结对方式进行专业实训教学,实现主板维修教做一体化教学。动漫专业引进海霖动画公司设计部、雄鹰影视公司;会计专业引进立信会计事务所等,分别以专家工作室的形式进行师徒结对,开展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5.以职业发展留人,校企联合认证,实现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

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既要拿到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又要考取国家或者企业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特别是企业认可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更为重要。自从我校联想、思科、用友等专班推行企业认证以来,联想专班每年的LCSE工程师认证率都在98%以上,学生全部由联想安排到华南区200多间服务站定岗对口实习就业。用友专班学生参加全国信息工程师ERP供应链应用认证考试,连续三届通过率都在百分之百。会计事务所专班推行行业认证,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SMT专班、主板维修专班、天新专班等推行校企联合认证。专班学生全部接受职业资格鉴定,持证上岗,实现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提供就业、职业发展提供能力保障。

三、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践行现代学徒制的成效

1.毕业生实现高水平就业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学校通过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逐渐走出特色,培养的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践行企业规范操守,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达99%,特别是校企合作专班学生对口就业率高达90%以上。在我校与地方人力资源局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学校“SMT专班”和“精英维修专班”毕业生更是被精英、精成、技嘉三大主板生产企业预订一空,实现了高平台就业。另一方面,学生竞赛成果斐然,据统计2008至2014年我校师生共夺得省市420多个竞赛奖项,特别是2013年我校电子部3名学生荣膺全国计算机硬件检测大赛一等奖,实现市中职学校国赛一等奖零的突破,为我校赢得省教育厅颁发的技能竞赛“特殊贡献奖”。2014年我校财经专业部“用友软件专班”的学生获得“企业模拟经营”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15年第二次荣膺全国计算机硬件检测大赛一等奖,充分检验了我校实践现代学徒制的成效。随着我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大批德技双馨的毕业生不断走向社会,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为东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2.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大幅跃升

随着校企合作深入、大量企业元素的融入、师资企业培训的深化,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企业性,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到缓解,成就感极大提升。目前,我校开展与职业素养相关省市级立项课题达15项,职业素养讲师团队中有7名已考取国家职业培训师资格,各类教学比赛共获省级二等奖以上25个,2012年我校职业素养教师阳海华、黄莹双双获全国中职“职业素养类”教学设计说课比赛一等奖,享誉全国;职业素养讲师还广泛参与并成为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班主任队伍的核心力量。此外,学校还针对立德电子、日本电产等十几家大型企业员工开展素养内训工作,开始反哺企业,为企业留人解困。

3.校企合作走向深度融合

学校因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整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吸引了如联想、思科、精成等国内外名企进驻,规模从联想1家拓展到目前14家,诸多企业在我校设立如必富、首利、精成等奖学金,吸引更多学子就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走向深入。特别是我校学生与东莞海霖动画公司联袂打造的大型东莞本土原创动画片《吉祥宝宝》于2014年10月在央视开播,这是学校服务东莞产业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深化校企深度融合结出的硕果。此校企合作成果代表广东省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大赛,并荣获优秀项目一等奖,为广东省中职学校争得荣誉。

4.示范辐射作用明显

学校通过改革创新,在校企合作育人、海外联合办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实现规模和效益双发展,连续十五年蝉联市教学质量评比一等奖,2013年学校高分过关省示范校评估,2014年通过全国首批教学合格评估,招生从2011年2835名发展到2014年近6000人。学校电子专业还与新西兰联合理工学院达成办学协议,创立雅思专班,为中职生出国留学和就业圆梦。学校的办学模式也得到主流媒体高度评价,包括《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东莞日报》、人民网、东莞阳光网等主流媒体都对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创举进行了专题报道,其中我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职业素养课程被东莞市教育局在全市14所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广,学校领导多次在全国、全省职教年会上做经验汇报。近五年来到校参观交流的学校、教育单位超过200家,地域涵盖长沙、武汉、成都、郑州、广州、顺德等地。 2012年6月,我校肖胜阳校长分别向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职成司葛道凯司长等教育部领导汇报我校改革发展情况,鲁昕副部长寄语我校坚持职业教育改革,创出广东特色。

四、努力方向

(1)拓宽视野,学习发达国家成功的办学经验,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推动现代学徒制的改革向规范化、高水准迈进。

现代学徒制虽然已经在我校全面推行和实践,但仍处在探索、改进和完善阶段,由于各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的程度不同,推行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力争完善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

(2)调动多方资源,提高政校行企参与度形成办学合力,在成功实施“校中厂”模式后,开展利用企业资源,尝试实施“厂中校”育人模式,实现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仅靠校企的资源、合作取得的成效有限,要充分调动当地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实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行业协会的标准规范、企业的积极参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多方合力方能取得突出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军等.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1).

[2]程江平.高职学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4(19).

[3]陈俊峰.学徒制影响下的学院制——英国大学新闻教育研究[M].华中师大出版社,2014.

[4]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2) .

[5]中国政府网.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 .2014-09-05.

[6]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2014-02-26.

[7]李菁莹.现代学徒制“新余试点” 看上去很美[N].中国青年报,2011-08-29.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