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2016-01-18 08:16何莹莹杨路云王逸姣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8期

何莹莹,杨路云,王逸姣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何莹莹,杨路云,王逸姣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利用2014年环境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对我国秸秆焚烧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月和10月是秸秆焚烧高峰期;秸秆焚烧省份比较集中,6月秸秆焚烧主要的省份是河南省、安徽省和山东省,10月秸秆焚烧主要的省份是东北三省、河南省及内蒙古。针对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遥感监测;秸秆焚烧;秸秆资源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秸秆作为生活燃料的需求大大减少,导致秸秆焚烧现象日趋严重,随之带来许多问题,如空气污染,火灾,飞机无法正常起飞等[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秸秆的年产量高达8.4亿t,是世界第一秸秆大国[2]。秸秆中富含有机物和N、P、Ca等营养元素,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合理利用好农业秸秆资源,可以缓解能源紧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释放,有利于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3]。近几年来,环境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国家对秸秆焚烧的现象以及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越来越重视,许多专业学者对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本文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对2014年我国农作物秸秆焚烧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探讨。

1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是基于Terra的MODIS(白天过境时间为10∶30左右)、Aqua的MODIS(白天过境时间为13∶30左右)数据。运用Acgis分析工具分析提取秸秆焚烧火点信息。首先导入中国行政区图(最小单位为县或市),再将全国秸秆焚烧火点图层叠加中国行政区域。

2 秸秆焚烧现状

根据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卫星遥感数据,利用Acgis数据处理工具得出图1。由图1可以看出,秸秆焚烧点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东北、中南地区等几大主要粮食产区。2014年全国秸秆焚烧总数为4577个,焚烧点数较多的省份依次为河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安徽省、辽宁省、山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7省秸秆焚烧点总数为3851个,占全国秸秆焚烧点总数的84%。其中,作为中国粮食产量第一的河南省,盛产小麦和玉米,秸秆焚烧点数居全国第一。

图1 全国秸秆焚烧遥感监测点分布(2014年)

2002~2005年及2014年全国秸秆焚烧火点总数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2002~2005年秸秆焚烧火点数持续增加,4年间焚烧火点数由2002的5835个增加到2005年的12353个,相对于2002年焚烧秸秆火点数增加了约111.6%。而2014年秸秆焚烧火点总数为4577个,秸秆焚烧火点数大大减少,相对于2005年烧秸秆火点数减少了约63%。

表1 秸秆焚烧遥感监测火点数目

(注:2002~2005年秸秆焚烧火点数据[4])

3秸秆焚烧状况分析

利用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卫星遥感数据得出图2~图5。由图2~图3可知,秸秆焚烧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秸秆焚烧高峰期为6月份和10月份,均为农作物收割期,焚烧点数分别为1471个和2074个。由图3-图5得出,6月秸秆焚烧点数较多的省份依次为河南省、安徽省和山东省,共1176个焚烧点,约占6月全国焚烧火点总数的80%。10月秸秆焚烧火点数目最多的省份为东北三省、河南省及内蒙古,共1176个焚烧火点,约占10月全国焚烧火点总数的83%。秸秆焚烧火点省份比较集中。因全国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故6月秸秆的焚烧数量与南北方冬小麦秸秆焚烧密切相关,且秸秆焚烧火点主要集中在北方冬小麦生产区的河南、安徽、山东等地。东北三省的农作物是“一年一熟,春种秋收”,收割期在10月,因此其10月份焚烧点数位居全国第一。其他地区是“一年两熟”,6月份与10月份的焚烧状况大致相同。

图2 2014年5~11月份秸秆焚烧火点数目

图3 全国秸秆焚烧遥感监测火点统计(2014年)

4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数量众多,合理利用好秸秆资源,不仅能产生生态效益,同时还增加了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如何有效地发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本文提出了以下5个建议:

图4 全国秸秆焚烧遥感监测点(2014年6月)

图5 全国秸秆焚烧遥感监测点分布(2014年10月)

4.1发展多种秸秆资源利用方式

秸秆利用方式有很多:秸秆还田、制机肥、制沼气、作为食用菌的基质、发电和工业原料等。每种秸秆都有各自的结构特点,营养成分、韧性及耐酸性等都不同,应当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将其应用于适宜的领域,如谷物秸秆营养成分较高,适于制作肥料、饲料等。此外,拓展秸秆多种用途,生产绿色产品,如一次性餐具,绿色环保易降解;制作桌椅,轻捷便利;编织艺术品、生活用品等。

4.2加快秸秆资源化技术创新

目前,秸秆资源化技术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秸秆产品具有很多优点,如绿色环保、防酸等,但其使用寿命短,而且易变形和霉变,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故应加快技术创新发展的步伐,致力于提高秸秆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研究,解决秸秆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秸秆产品竞争力。同时,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使农作物秸秆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

4.3发展传统利用方式

秸秆还田是秸秆资源化的传统利用方式之一,具有增肥增产的效果,而且便于推广。对于一些秸秆过剩的地区,如河南省、东北三省、山东省、安徽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当地政府应当提高人们对秸秆还田的认识,并做好传统利用秸秆技术的示范工作。

4.4实行政府奖惩和优惠政策

要实行严厉的奖惩政策,对违反规定焚烧秸秆的个体或组织加大惩罚力度,尽可能地减少秸秆焚烧现象的发生。当地政府应当奖励、鼓励和支持个体发展秸秆环保产业,使秸秆变废为宝;对相关企业,政府应适当减少税收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资金补贴等来推动秸秆环保产业的发展,逐渐形成行业竞争,优胜劣汰。

4.5加强群众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因农作物分布广且不集中,政府管理难度大,难免有疏漏。政府应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环保和法制观念,推广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方式,努力让农民对秸秆资源的利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参考文献:

[1] 冯 伟,张利群,庞中伟,等.中国秸秆废弃焚烧与资源化利用的经济与环境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350-354.

[2] 候新强.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2012.

[3] 彭珍凤,陈杏华,查跃华.农村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09,35(2):11-13.

[4] 何立明,王文杰,王桥,等.中国秸秆焚烧的遥感监测与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1):42-49.

作者简介:何莹莹(1994-),女,江苏徐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固体废弃物处理,E-mail:1418709095@qq.com。

基金项目:江苏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SJCX5012)

收稿日期:201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