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

2016-01-26 09:26张传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骨膜移位踝关节

张传俊

分析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

张传俊

目的探究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43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治疗,治疗组应用骨膜移位法治疗。对两种手术操作形式和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0%,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4.2±10.8)、(62.8±7.2)min,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1.5±6.4)、(65.2±4.9)d。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应用骨膜移位法进行治疗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方式

踝关节骨折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对患者日常生活有严重的影响,基于病情的严重性,在治疗阶段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落实治疗手段。踝关节本身对患者有重要的影响,如果踝关节受到严重的影响,则说明周围韧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关节脱位、胫腓联合分离等。针对其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按照患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避免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由于该病属于难治性疾病之一,因此要引起重视。为了探究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43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应用常规方式和骨膜移位法进行治疗,对手术操作形式和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43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受伤原因如下:扭伤18例,交通事故损伤10例,高空坠落损伤7例,重物砸伤8例。根据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1.2±12.0)岁。治疗组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2.5±11.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以短肌腱移位法为主,选择短肌腱近端的外侧肌腱,进行游离操作的形式,直到踝关节上侧大约0.5cm处,进行钻孔操作。骨髓通道的制定至关重要,可以采用丝线将编织的游离组织进行缝合操作,而后重建下胫腓骨韧带[1]。治疗组则采用骨膜移位法进行治疗,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首先要切开伸肌支持带,外拉伸肌腱,寻找踝前动脉主干初始处以及腓动脉穿支的降支,而后从远端入手,取出骨膜瓣,将其重叠在下胫腓韧带,最后进行缝合操作,避免受到影响,最后保证不存在出血的现象后关闭切口[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患者临床不良症状减少,预后恢复良好;有效: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减少;无效: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愈合时间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0%,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4.2±10.8)、(62.8±7.2)min,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1.5±6.4)、(65.2±4.9)d。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是当前临床研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状态,约占全身骨折的4%,骨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考虑到病情的特殊性,要按照临床实际要求,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出现操作不当的现象,增加手术难度。

医护人员要掌握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标准,踝关节前后位X线显示胫骨和腓骨内侧距离>5mm,重叠<10mm,医护人员要按照诊断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确定治疗方式。踝关节对人体有重要的影响,是重要的负重关节。但是如果受到暴力因素的影响,则会出现不同程度扭伤的症状。踝关节骨折的消极影响比较大,常见症状是下胫腓联合分离,该并发症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直接对踝关节结构造成影响,导致关节变的不稳定,临床治疗比较麻烦。此外该病对老年患者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患者本身免疫力比较低,缺乏有效的治疗,会导致病情恶化。

骨膜移位的治疗手段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首选方式,研究表明[3],骨内膜存在比较丰富的充质细胞,骨内膜具有终生多向分化能力。由于骨膜面积比较大,容易进行切取,节段血管比较多,血液供应充沛,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骨膜24 h内可以进行增生、肥厚,新生血管能在短时间内深入到骨膜内部,细胞也会进行多项分化,因此为了促进纤维组织增殖和分化,必须改善骨膜移位的微观环境,增加血液供给量,促进韧带愈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熟悉手术操作流程,结合临床具体治疗模式进行,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此外老年患者身体素质比较差,接受性低,在治疗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针对其特殊性,在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让患者能主动接受治疗。治疗结束后的愈合时间比较长,因此需要家属起到辅助作用,及时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后的康复锻炼,让患者尽快康复。

本研究中,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应用骨膜移位方式进行治疗,其优势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骨折受损部位的骨膜状态,提供充足的血液循环和营养。

综上所述,骨膜移位术对于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受损韧带的修复和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李伟.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意义.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92-93.

[2]罗群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临床分析.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8):761-763.

[3]王铁男,赵德伟,孙强,等.不同术式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6):468-47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12

2016-09-26]

116500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骨膜移位踝关节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