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手术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6-01-26 09:26王学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优良率球囊椎体

王学文

PKP手术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王学文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86例老年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33例)和PKP组(53例)。保守治疗组平卧硬板床4~6周,PKP组应用PKP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PKP组优良率为75.47%,保守治疗组优良率为21.21%,PKP组优良率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术后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大多数活动障碍,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OVCFs对患者带来的创伤比较大,并发症较多,并且内固定物不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水平的提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出现给OVCFs患者带来了希望[1],美国医生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研制理论之上用一个可扩张的球囊,通过注入造影剂使球囊膨胀撑起患病椎体,再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生物材料注入椎体内,可迅速止疼,在改善椎体高度以及后凸畸形方面,PKP临床疗效较PVP更显著。本文比较保守治疗和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86例老年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33例)和PKP组(53例)。保守治疗组男19例,女14例,累及T1225例,L14例,L23例,L51例,合并心血管病9例,糖尿病6例,Cobb角(27.44±2.12)°;PKP组男29例,女24例,累及T1216例,L121例,L210例,L56例,合并心血管病11例,合并糖尿病9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Cobb角(27.48±2.17)°。两组患者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骨密度减少>25%;无明显神经损害症状;影像学证实椎体后壁相对完整;单椎体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所入选患者年龄均>60岁;患者均有明显的腰背部疼痛,腰部活动障碍,患椎叩击痛。排除标准:多椎体的椎体压缩骨折;服用糖皮质激素、骨结核、骨髓瘤等引起的病理性骨折;骨水泥过敏者;不同意参加本研究者。

1.2 方法 保守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常规卧硬板床4~6周,应用止疼药止疼,每日常规翻身擦背,指导患者正确腰背肌功能锻炼,4~6周后根据恢复情况可腰围固定下床活动。PKP组患者麻醉成功后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先用C型臂X线机确定患病椎体椎弓根的位置,确定进针点,1%利多卡因逐层麻醉到骨膜,进针点在棘突旁2cm左右,在进针点处行1cm小口,在C臂监控下将穿刺针由伤椎椎弓根后外侧穿入椎体前中1/3处,拔出针芯,通过穿刺针外管置入引导丝后,再拔出穿刺外管,将扩张套管在引导丝的导引下旋转进入椎体,取出扩张套管的内芯及引导丝,留外鞘在体内作为工作通道,缓缓送入球囊,打开阀门逐步扩张球囊,球囊压力一般控制在15大气压下,缓慢向球囊内注入造影剂,观察椎体高度的恢复,满意后停止扩张,移除球囊导管,将混合均匀的骨水泥用骨水泥套管加压注入椎体,透视下严密观察骨水泥的充盈和扩散情况,待骨水泥凝固后取出套管,彻底冲洗止血后缝合切口,同样的方法,注射对侧。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标准 VAS评分从“0”到患者标出点的长度(cm)算出疼痛得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按照Stauffer-Coventry (SC)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术后随访患者的腰腿痛基本完全消失(>90%),不影响工作;良:术后随访患者腰腿痛明显减轻(70%~90%),可以工作,腰部活动轻微受限;可:术后随访患者腰腿痛部分减轻(30%~69%),工作受限,腰部活动明显受限,需要止疼药;差:术后随访患者腰腿痛未减轻或增加或略微减轻(≤29%),无法工作,腰部活动严重受限,需服用镇痛药。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Cobb角:脊椎侧位片上伤椎椎体邻近的上一椎体上缘和下一椎体下缘各作一延长线所形成的夹角,是衡量脊柱后凸角度大小的一个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KP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1例骨水泥渗漏到椎旁,无临床症状,未予处置。保守治疗组12例发生并发症,4例褥疮,5例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PKP组优18例,良22例,可13例,差0例,优良率为75.47%,保守治疗组优2例,良5例,可14例,差12例,优良率为21.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PKP组下地时间为(2.46±0.93)d、住院时间为(8.29± 1.11)d、疼痛缓解时间为(2.35±0.94)d、VAS评分为(2.94± 0.92)分,术后Cobb角为(15.81±2.11)°,均优于保守治疗组的(23.43±1.11)d、(19.31±1.54)d、(14.22±1.11)d、(6.12±1.14)分、(26.28±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OVCFs对患者带来的创伤比较大,并发症较多,并且内固定物不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增加,并且很多老年人本身带有许多内科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所以这种开放手术弊病较多,无法大规模开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水平的提高,PVP和PKP的出现给OVCFs患者带来了希望,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认可[2]。针对OVCFs的治疗,目前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本院主要采用PKP术式。PKP一般多用于病程1年内的OVCFs患者,术后能够显著的缓解患者疼痛,并且能够早期下床活动,相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保守疗法来说,能够减少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但由于PKP治疗费用昂贵,在我国尚无法大规模开展,对一些经济情况不好、疼痛程度比较轻以及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保守治疗依旧是首选治疗方案,应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有报道[3]认为向患病椎体注入骨水泥的量应占椎体体积24%为宜,但仍需要大样本研究。

PKP手术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中PKP组只有1例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无其他并发症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龄人口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4],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PKP治疗。术中注意事项:术者应结合术前影像资料判断责任椎体的压缩程度以及破坏情况,并初步判断手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注射骨水泥时应缓缓注入,并且持续C臂下监控,防止骨水泥渗漏。骨质疏松较为严重的患者,在注射骨水泥时更应注意手法,一旦发现骨水泥渗漏立刻停止,必要时切开取出。目前骨水泥的注入量仍无定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骨水泥应小剂量注入。王静成等[5]认为骨水泥的注入量胸椎≤3ml,腰椎≤5ml时,术后效果能够令人满意。本文研究表明,两组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VAS评分和术后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保守治疗,PKP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OVCFs的微创手术,能够显著地缓解患者疼痛,并且能够改善患病椎体的高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王涛,范恒俊,张福利,等.PKP后椎体及邻近椎体应力变化有限元分析.山东医药,2014,54(22):8-10.

[2]丁朝晖,杜建民,王兰珍.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学及危险因素.中华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0):965-968.

[3]王宏伟,王军辉.老年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预后探讨.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13,25(7):58-59.

[4]曹中华.微创手术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扬州大学学报,2012,25(3):25-36.

[5]王静成,刘振东,杨建东,等.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3):216-2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15

2016-11-03]

118000 丹东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优良率球囊椎体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