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挥发油抗真菌及抗带状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

2016-01-31 09:04吴生兵汪天明周美启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真菌

吴生兵,曹 健,汪天明,周美启

(1.安徽中医药大学 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8;

2.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0038)



艾叶挥发油抗真菌及抗带状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

吴生兵1,曹健1,汪天明2,周美启1

(1.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230038;

2.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安徽 合肥230038)

[摘要]目的观察艾叶挥发油对絮状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及带状疱疹病毒的抑杀作用。方法分别加入艾叶挥发油120 μL/mL,经过10~60 min 6个不同时间后取出,再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 h后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将带状疱疹病毒置于培养皿中,分为艾叶挥发油大剂量(120 μL/mL)、中剂量(80 μL/mL)、小剂量(40 μL/mL)3组,分别观察艾叶挥发油作用24、48、72、96、120、144 h后,艾叶挥发油对带状疱疹细胞抑制作用。结果艾熏30 min可杀灭絮状表皮癣菌,40 min可杀灭白色念珠菌,60 min可杀灭新型隐球菌;艾叶挥发油各浓度组均能明显抑制带状疱疹的细胞病变,其中尤以大剂量组(120 μL/mL)效果最好。结论艾叶挥发油是熏灸抗外科感染的物质基础,这可能是熏灸治疗外科感染疾病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熏灸;艾叶挥发油;真菌;带状疱疹

熏灸是灸法的一种,是指将艾条一端或以艾绒置于特制的熏灸器内点燃后,以其艾烟熏灸患处的一种施灸方法。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故著名老中医周德宜教授根据历代相关文献自1950年代始就着手熏灸技术的文献整理和临床研究,初步验证了熏灸技术在脚癣、带状疱疹等外科浅表感染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本项目组在此研究工作基础上,观察了艾叶挥发油对白色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新型隐球菌等真菌和带状疱疹病毒抑杀作用,以期揭示熏灸抗外科浅表感染性疾病的物质基础。

1材料

1.1药物及菌种艾叶购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色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新型隐球菌、带状疱疹病毒由安徽中医药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提供。

1.2仪器二氧化碳培养箱:日本三洋;倒置荧光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

2方法

2.1艾叶挥发油的制备[1]先将艾叶用蒸馏水浸泡,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2.2艾叶挥发油抑杀真菌研究将絮状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置于培养皿中,分别加入艾叶挥发油120 μL/mL,经过10~60 min 6个不同时间后取出,再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 h后观察真菌生长情况。以肉眼观察出现菌落用“+”表示真菌生长,无真菌生长用“-”表示。

2.3艾叶挥发油抗带状疱疹病毒研究将带状疱疹病毒置于培养皿中,分为艾叶挥发油大剂量(120 μL/mL)、中剂量(80 μL/mL)、小剂量(40 μL/mL)3组,分别观察艾叶挥发油作用24、48、72、96、120、144 h后,艾叶挥发油对带状疱疹病毒的抑制作用。

3结果

3.1艾叶挥发油抑杀真菌研究艾叶挥发油作用30 min可杀灭絮状表皮癣菌,40 min可杀灭白色念珠菌,60 min可杀灭新型隐球菌。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具有抑杀真菌作用。见表1。

表1 艾叶挥发油作用不同时间的抑杀真菌作用

注:“+”表示真菌生长,“-”表示无真菌生长。

3.2艾叶挥发油抗带状疱疹病毒研究艾叶挥发油大剂量在120 h内具有明显的抑制带状疱疹病毒的作用,艾叶挥发油中剂量在96 h内具有明显的抑制带状疱疹病毒的作用,而艾叶挥发油小剂量在72 h内具有明显的抑制带状疱疹病毒的作用。结果提示艾叶挥发油具有抗带状疱疹病毒作用,且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持久。见表2。

表2 艾叶挥发油抗带状疱疹病毒作用

注:+:示细胞病变为25%以下,:示细胞病变>25%,≤50%,:示细胞病变>50%,≤75%,-:示无细胞病变。

4讨论

既往研究表明,艾灸具有抗真菌及抗病毒作用。董艳等[2]采用艾灸熏治脚气,取得良好疗效,认为运用灸法治疗可燥湿、通络,祛邪外出。马仁智等[3]认为,灰指甲的病因病机与湿邪相关,治湿宜燥,艾叶苦辛温燥,艾熏能促进甲下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和提高局部营养,促进指甲的新陈代谢,艾火高温更是能直接杀灭不耐高热的真菌,其采用熏灸治疗灰指甲,获满意疗效。宋小鸽、唐照亮等[4-5]观察了艾灸对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EHFV)大鼠免疫功能及抗病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艾灸具有增强巨噬细胞对EHFV抗原的吞噬功能,对EHFV大鼠具有促进增强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和产生抗体清除EHFV感染的作用,提示艾灸具有温阳通络、扶正祛邪,增强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熊光明等[6]采用艾灸神阙结合西药治疗寒湿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结果表明虽然两组总有效率相当,但加用艾灸治疗显效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P<0.05),认为艾灸具有通经活络、温中散寒、益肝肾、健脾止泻、调气活血的功效,可有效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改善胃肠功能活动,使腹泻症状得到缓解并治愈。这些研究表明,艾灸能增强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具有抗真菌及病毒的作用。但在研究中并未区分艾灸的烟熏灸及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灸的各自作用机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逐渐认识到艾叶挥发油在艾灸中所发挥的作用。沈津湛等[7]认为,艾烟具有燥湿杀菌、通经消瘀止痛之功效,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并具有病程短, 较少留有后遗神经痛的优点。孙捷等[8]认为,通过药烟的温热,透皮吸收增加,药物直达病所,起到杀菌消炎止痒、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中药燃烧后形成的烟油,起到保护创面,改善局部环境,并增加药物与体表的接触时间,达到促进血供,改善代谢,有利于病变吸收的效果,从而有利于促进皮肤屏障的恢复。

本研究在既往基础上,首次探索性发现烟熏对真菌及病毒具有明显的抑杀作用,认为艾叶挥发油在治疗浅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作用,艾叶挥发油可能是熏灸技术治疗外科浅表感染性疾病的物质基础。为了排除艾灸温热灸的作用,观察单纯艾叶挥发油抗真菌及病毒的作用,笔者设计此次实验研究。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作用30 min可杀灭絮状表皮癣菌,作用40 min可杀灭白色念珠菌,作用60 min可杀灭新型隐球菌,艾叶挥发油对真菌抑杀作用明显。艾叶挥发油各浓度均能明显抑制带状疱疹的细胞病变,其中尤以大剂量(120 μL/mL)效果最好,提示艾叶挥发油具有抗病毒作用。据此,笔者认为艾叶挥发油是熏灸抗外科感染的物质基础,这可能是熏灸治疗外科感染疾病的机制之一。而艾叶挥发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了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具体机制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阐释。

参考文献:

[1]刘先华,周安,刘碧山,等.艾叶挥发油体内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8):25-26.

[2]董艳,李东方,宋超,等. 艾灸可治脚气[J]. 新中医,2009,41(3):32.

[3]马仁智,孟云凤.艾灸治疗灰指甲[J].中国民间疗法,1996(1):32.

[4]宋小鸽,唐照亮,产美英,等.艾灸对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大鼠免疫功能及抗病毒作用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2(4):267-269.

[5]唐照亮,宋小鸽,刘冰,等.艾灸对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大鼠体液因素的影响[J]. 针刺研究,1992(4):276-279.

[6]熊光明,孙彦.艾灸神阙结合西药治疗寒湿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24):52-53.

[7]沈津湛,龚云. 炉式熏灸器治疗带状疱疹方法及机制探讨[J]. 针灸临床杂志,2000,16(3):35-36.

[8]孙捷,刘明珠. 中药药烟熏灸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0):1540.

收稿日期:(2015-10-31;编辑:曹健)

通信作者:周美启,meiqizhou@163.com

作者简介:吴生兵(1977-),男,硕士,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第二批安徽省科普产品与科普创作示范团队项目;安徽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项目

[中图分类号]R245.81[DOI]10.3969/j.issn.2095-7246.2015.06.022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真菌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效果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亲历者口述: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病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千奇百怪的真菌
致命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