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水乡片区可持续排水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1-31 02:32峥,
关键词:现状对策

张 峥, 王 媛

(1.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09;2.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124)



东莞水乡片区可持续排水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峥1,王媛2

(1.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230009;2.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124)

摘要:从东莞水乡片区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造成当前现状的原因,多角度研究了水乡片区落实可持续排水系统建设的具体对策,旨在推动可持续排水系统在东莞水乡片区的广泛实践,为水乡片区实现生态友好型发展奠定基础,并为其他城市的可持续排水系统建设提供相关启示。

关键词:可持续排水系统;东莞水乡片区;现状;对策

可持续排水系统是通过预防、源头控制、场地控制和区域控制所构成的管理链体系去最大程度地模拟自然水循环的过程,目的是使径流到达最终水体前得到多种生态手段的治理[1]。其与传统排水(以将地表径流尽快排入就近水体为设计目标)不同,它将更多的设计侧重点放在水质的保护、水使用用途的多样性以及水生态价值的体现之上,通过综合考虑径流流量、径流质量以及排水水环境的舒适性来帮助解决城市雨涝问题,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本文拟通过东莞水乡片区这一具体案例说明这一问题。

一、东莞水乡片区可持续排水系统现状

位于东莞市西北部的东莞水乡片区(由中堂镇、望牛墩镇、麻涌镇、洪梅镇、道滘镇、石龙镇、万江新区、石碣镇、高埗镇、沙田镇和虎门港构成)由于大规模的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蓄洪区被占和地表大量硬化,引发区域内雨水集流快,容水面积减少,排水压力变大,再加上现状排水系统建设的不完善,集水面积考虑不足,片区内暴雨淹浸现象时时发生*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东莞市水乡河网区水系综合规划,2014年4月。。日益频发的雨涝灾害严重威胁了水乡片区的健康发展,因此东莞市市政府大力推动可持续排水系统在东莞水乡片区的发展建设,以帮助该区域通过雨水管理来排洪减涝,改善水质和创造更多的绿色公共空间,进而帮助水乡片区实现成为“国家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发展目标。

可持续排水理念自2012年引入东莞水乡片区,东莞市市政府重点推动了片区内大型可持续排水示范项目——湿地公园的建设,包括望牛墩湿地公园、蔡白湿地公园、华阳湖湿地公园和龙湾湿地公园。它们是可持续排水系统中区域控制层面的措施,主要负责从区域范围内对雨水进行调蓄以提高整个片区的防洪排涝标准。虽然区域控制层面的大型可持续排水措施在水乡片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场地控制层面上的小规模可持续排水设施的建设却被有所忽略,发展相对滞后,体现在对新建区和已建区进行透水铺装的建设或改造,对建筑场地内进行下凹绿地或植物滞留池的设置以及以住户、社区或单位为单元的雨水收集设施的设置等方面。

推动场地控制层面的可持续排水设施的发展需要相关的建设单位根据规划部门的要求基于用地条件做专门的可持续排水规划设计,然而在水乡片区并没有相关的规划政策及要求去对开发场地内可持续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实质性的支撑。建设单位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虑鲜有对场地内的可持续排水设施进行建设,因此在水乡片区场地控制层面上的可持续排水设施的发展难以推进,很多设施的建设基本处于零起步状态;同时也需要片区内民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但是通过对水乡片区民众的走访调研发现鲜有人意识到雨水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一些以家庭为单位的可持续排水设施如家庭小型雨水收集净化罐等都无法依靠居民自身力量在水乡片区内落实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功能实现需依赖于点(房屋和场地)、线(沟渠、绿带、渗水型街道)、面(绿地、河湖、池塘、湿地等)共同构成完整的“场地控制——区域控制”管理链体系来实现,单依靠区域控制层面的大型可持续排水设施的建设是无法有效发挥可持续排水系统的整体性能的,无疑,该水乡片区在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此外,虽然四项大型可持续排水示范项目都已建成,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可持续排水设施在水乡片区缺乏实证应用的空白,但是它们在后期运行以及效用发挥上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它们都受到了后期维护资金短缺的困扰,由于其建设资金依赖于东莞市市政府的专项拨款,但是在后期的维护上东莞市市政府不再提供资金支撑,而这四座湿地公园所在镇的镇政府又无相关的维护资金预算,无疑为这些大型可持续排水示范项目的长期运作带来隐患。另一方面,它们的示范效应发挥不足。因为在它们建成后,水乡片区并无计划对这些示范项目建立相关的运行效果监测系统,因此无法获取这些示范项目运行效果的具体参数,如径流峰流量的削减值和径流污染物的控制值等,进而无法对相关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和改进,为后续示范项目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借鉴和指导。

同时,水乡片区内各镇在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建设上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如对河岸的可渗透性软化铺装也是发展可持续排水系统的重要建设内容,其与湿地公园类似,是区域控制层面上的可持续排水措施。但通过走访发现其在各乡镇河流段施工标准和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在部分乡镇河流段出现了工程断层的现象。此种情况会导致片区内区域控制层面上的可持续排水设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面域控制效应,进而降低了系统的防洪能力,并造成经济成本的亏损,但水乡各镇镇政府对此未有足够的认识,各镇就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建设也鲜有交流沟通,因此导致片区内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建设难以形成有效整体。

二、东莞水乡片区发展可持续排水系统现状成因

1.城建规划中可持续排水系统规划的缺位

城市规划会对各类城市设施的应用布局进行统筹安排,并深化不同设施在实际建设中的实施原则、策略和指标等,因此可持续排水系统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全面纳入规划体系之中。目前,在水乡片区的总体规划层面上,《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城乡总体规划》中虽明确提出需发展可持续排水系统帮助片区解决雨涝问题,但是其缺乏基于区域层面的宏观发展政策(如从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角度出发的可持续排水系统实施策略)和区域内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的总体目标及要求,而与可持续排水系统建设紧密相关的专项规划——《东莞市水乡河网区水系综合规划》和《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都在不同程度上缺少对发展可持续排水系统内容的细化,如缺乏雨水利用、下沉式绿地建设、径流水质水量控制等策略和目标。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层面上的有力解读和完整诠释,导致无法推动可持续排水系统在控制性规划层面上的发展,因此在控制性规划层面上不能形成有效控制力去约束建设单位对开发场地内可持续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并推动协调场地内可持续排水系统与周边道路和绿地系统的有效衔接,这就使场地控制层面上的小规模可持续排水设施在水乡片区的建设难以得到落实,进而导致当前片区内可持续排水设施难以形成系统化的建设。

2.发展观念的失位

由于可持续排水系统挑战了传统排水的思维方式,造成其发展理念在水乡片区内还未得到广泛接受。首先各镇镇政府对雨洪管理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对发展可持续排水系统的认识不到位,这也就致使当前虽已建有部分可持续排水示范项目,但依旧存在总体建设水平滞后、示范项目后期运行缺乏资金支持和其示范效应无法有效发挥等问题,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建设更多依赖于市级政府的决策,各镇缺乏自主性,无法形成以镇政府为主导的驱动力去推动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发展;其次,传统的排水设计理念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心中根深蒂固。他们缺乏对可持续排水系统相关知识的了解。在对相关建设部门和规划部门的设计人员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存在对可持续排水系统理念认识模糊,认识片面或者错误认识,对相关建设技术掌握程度较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可持续排水设施的建设困难;最后公众对片区可持续排水系统建设关注度不高,尽管片内存在内涝频发的现象,但是公众观念依旧局限于传统排水管网的改造之上,对雨水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知,无法形成以公众需求为基础的驱动力去推动各镇镇政府发展可持续排水系统。

3.扁平化管理体制的制约

东莞水乡片区是由东莞市十镇一港共同构成,并实行由东莞市市政府直接管辖水乡片区各镇级政府的扁平化管理体制。市政府对各镇镇政府放权,各乡镇自主管理权较大。这种扁平化的管理体制造成了水乡片区内各镇各自为政的管理局面,这一方面使各镇在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时缺乏统筹合作机制,各镇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链和交流链,另一方面也使片区内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建设资源受到限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大型可持续排水设施建设的科学选址和建设规模,降低了项目应有的环境效益,有些建设项目也因各镇之间无法达成合作意向而被搁浅。无疑,扁平化的管理体制直接导致了水乡各镇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建设发展不均衡,进而制约了片区可持续排水系统的整体建设发展。

三、东莞水乡片区发展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对策

1. 纳入规划编制体系,促进整体实施

在水乡片区的总体规划层面上,应将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建设作为实现片区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片区内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地建设等相关内容,科学制定及落实可持续排水系统在水乡片区内的具体发展原则和指标。在发展原则的制定上,应与现行水乡片区总体规划之中所包含的水系、绿地和市政管网建设以及土地开发等内容全面结合,多方位诠释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实施(见下页表1)。在总体发展指标的落实上,因根据片区内水文环境现状及特点,合理确定设计降雨量目标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径流污染控制目标等一项或多项作为规划控制指标,以指导下级规划的编制。此外,鉴于已有专项规划不能形成发展可持续排水系统的有效推动力,因此还应积极探索可持续排水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去进一步深化总体规划之中所提出的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发展原则和指标,细化可持续排水设计要点[3];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水乡片区不同时间段内可持续排水设施的建设规模和组合等,以实现对总体规划的补充及完善和与其它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的协调,共同在宏观层面上推动可持续排水系统的整体规划建设。

表1 水乡片区总体规划中的可持续排水系统发展原则

在水乡片区的控制性规划层面上,应着重统筹落实和衔接多种可持续排水设施,因地制宜的规划涉及不同功能(如渗、蓄、净、排、滞等功能)的可持续排水设施建设用地;并对总体规划中所明确的发展指标,根据地块特性进行分解,旨在使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建设落实到各个地块的开发中去。如可以在控制性规划之中结合建筑密度和绿化率的控制要求,将总体规划中制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分解为具有综合性质的地块单位面积控制容积指标,再将此综合指标进一步细化成地块单位面积下沉式绿地率,可透水铺装率,雨水利用率以及屋顶绿化率等控制指标,并将这些控制指标作为土地开发建设的规划条件,以规范建设单位对可持续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使建设单位在方案设计或者初步设计阶段就对场地内可持续排水设施的建设进行总体设计,以此保障可持续排水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的同步性。

2. 完善配套政策,多领域支撑发展

东莞市市政府应出台针对水乡片区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多领域扶持政策,通过全面的政策支撑体系的引导,推动片区观念革新,提高发展认知,进而推动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广泛建设。一方面,可以完善相关节水政策,明确雨水利用领域的硬性要求,如明确城市景观浇灌用水和公共场所冲厕用水须用雨水再生水等,以此为水乡片区内的雨水利用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进而推动片区内可持续排水系统中雨水收集设施的发展;另一方面,出台以加大可持续排水系统科研支持力度为目标的相关政策,推动可持续排水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为可持续排水系统的长期建设提供科学理念和最新的技术支撑,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实践成果的转化;此外,还应从多方协同的角度出发建立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可以对采用雨水收集净化设备的家庭用户,在场地开发时积极建设可持续排水设施的开发商和积极推广雨水收集及回用的企业单位等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和支持,调动他们参与可持续排水系统建设的积极性;并积极扶持相关新兴雨水产业的发展,为雨洪的集蓄利用奠定基础。通过配套政策在宏观层面上的相互支撑呼应,构成系统的调控体系,进而有力引导可持续排水系统在水乡片区的建设。

3.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各方参与度

宣传教育的对象可以分为各层次相关技术人员和社会公众。一方面,相关技术人员对可持续排水系统的理念及技术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水乡片区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发展,所以应通过组织学习相关技术知识和成功案例,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会以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来提升各层次相关技术人员对可持续排水系统理念和技术的掌握,使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水乡片区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可持续排水设施施工技术进行本土化改良,以实现因地制宜的构建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建设框架,使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建设日趋成熟化。

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是推动水乡片区可持续排水系统长远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公众对发展可持续排水系统接受度的提高,可以促使其更加自愿地加入城市雨洪管理的各项行动中去,进而推动以家庭或以社区为单位的小规模可持续排水设施的建设。在推动公众参与的策略上,要丰富宣传手段,扩大宣传教育范围: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和平面等公共媒介,开展针对不同公众群体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可持续排水系统相关知识的普及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可持续排水系统设施如湿地公园,积极开展体验性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增加公众对可持续排水系统的亲近度;可以将与可持续排水系统发展密切相关的雨洪管理知识引入学校教育之中,通过开展相关知识竞赛,组织参观相关展览等,将雨水管理教育从青少年抓起;还可以重视以社区为单位的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社区宣传周或宣传月,将可持续排水知识宣传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相关知识在基层群众之中的传达,以此去有效提高公众在可持续排水系统发展建设上的参与度。

4.打破行政管理边界限制,实现区域合作

当前受到扁平化的行政结构影响,可持续排水系统在水乡片区的建设无法形成有效整体。这就要求各镇共同联手,强化合作,放眼区域来推动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建设。首先,各镇应建立健全本地可持续排水设施建设的数据信息库和大型可持续排水项目的后期运行监测系统,并将相关信息汇总总结,为统筹片区内可持续排水系统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其次在发展大型可持续排水项目之时,各镇应组织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到规划和选址过程中去,加强交流和沟通,打破各镇的行政边界的限制,做到科学选址,合理规划,推动跨镇街合作,在区域控制层面上更有效地减少雨涝风险。最后,由东莞市市政府筹建的东莞水乡管委应在推动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发展上积极发挥中介机构的统筹协调作用,帮助全面提升各镇对可持续排水建设的重视程度,平衡各镇利益冲突,集中资源,优先推动重点可持续排水示范区的建设;并应重视已建大型可持续排水示范项目的后期运作和维护问题,通过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责和启动有效的融资机制来保证它们的长久健康运作。

四、结束语

东莞水乡片区雨涝频发,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破坏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所以在水乡片区发展可持续排水系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但当前可持续排水系统在东莞水乡片区的发展状况不尽人意,存在诸如缺乏系统化的建设和各镇之间的建设失衡等问题,这是由于可持续排水系统在水乡片区规划层面上的缺位,发展观念上的失位以及扁平化的管理体制的制约所共同导致。因此,水乡片区应在将可持续排水理念引入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完善政策引导体系,加强宣传教育与统筹协调各镇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推动可持续排水系统在水乡片区的建设,帮助水乡片区实现生态友好型发展。

参考文献:

[1]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s-design manual for Scotland and nothern Ireland[M].London:CIRIA,2014: 4.

[2]王思思. 国外城市雨水利用的进展[J].城市问题, 2009,(10):79-84.

[3]车伍,马震,王思思. 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J].中国给水排水, 2013,(2):8-12

(责任编辑刘翠)

Research on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s in Dongguan Rivers Site

ZHANG Zheng1,WANG Yuan2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2.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s in Dongguan rivers site, this paper firstly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s in Dongguan rivers site, and then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it. Finally,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this respect are put forwar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s in Dongguan rivers site, aiming to pave the way for Dongguan rivers site to achieve eco-development and provide relevant enlightenment for other cities in terms of developing 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s.

Key words: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 Dongguan rivers sit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张峥(1989-),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生。

收稿日期:2015-04-08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15)06-0103-05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