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2016-02-01 09:05陈明珠
文理导航 2016年2期
关键词:独立感恩自信

陈明珠

【摘 要】家庭教育是为人父在家庭中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本文试通过五个方面阐述如何让孩子变得自信,学会独立、感恩,富有责任心。运用合适的教育语言,从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角度去肯定孩子,激励孩子,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关键词】自信;独立;感恩;责任

于丹教授说过,“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在家庭中,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突现家庭教育的重要。

一、让孩子变得自信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各种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长期消极不良的心理暗示,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孩子就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妈妈,我一个人呆在家里也不怕。”

“这道题好难啊,我用画图的方法把它解决了。”

“我把碗洗干净了!”

“我数学考了90分”

……

孩子说这些事的时候,哪怕他的成功多么微不足道,父母都应该给予真诚的赞扬:“你真棒,我很欣赏你的勇敢(聪明、勤劳能干、细心、勤奋、爱心等)!”孩子得到了表扬,他的心里一定格外舒爽!千万不要对他说“这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人家还考100分呢。”“太骄傲自大了。”等消极的话,这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将懦弱与自卑灌输到孩子幼小而脆弱的心灵。其实,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更何况孩子。所以,即使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要饱含真情地欣赏他、赞美他,通过赞赏,孩子确认了自大的判断,对自已的能力感到惊喜,就会增强自信,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一切。通过赞赏,也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爱,容易建立起和谐愉悦的亲子关系,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打下基础。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的首要关键。”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玉不雕不成器!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成长的,被家长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孩子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如整理书包、削铅笔、收拾玩具、检查作业、外出带伞带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就剥夺了孩子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思想,变得无能。受委屈,考试失利,要求得不到满足,努力得不到回报,真情被无情伤害……每当这时个,父母就要告诉他:“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引导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困难,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如果父母看到孩子遇到一丁点困难就介入其中,把孩子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充当孩子的保护神,孩子就会失去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成长机会,也无从掌握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方法。所以,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做父母的就应该着手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

三、让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切教化由此产生,即要求子女以孝的形式还感父母之“恩”。因此,孩子的爱心、善良个性的培养,应该让他们从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开始,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里,全家人(甚至外公外婆两家人)以孩子为中心,围绕孩子转,“万千宠爱于一身”、把全部的爱给了孩子。结果却往往令人失望,他们的孩子不是变得孝顺、体贴,而是对人冷落、自私。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娶了媳妇忘了娘”,甚至虐待老人。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其中主要的问题就在于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没有教会孩子施予爱,没有给孩子播撒下爱的种子。记得我儿子还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你,你也要爱爸爸妈妈”,“要学会感恩”。因此他从小就学会了对父母施予爱:爸爸躺在沙发上睡着了,他会走进卧室,抱一床被子盖在爸爸身上;有好吃的,他不会自顾自地“大快朵颐”,而是主动与爸爸妈妈分享;妈妈腿酸了,背痛了,他会主动帮忙揉腿,捶背;一起购物,他会主动帮忙提东西……孩子善良、富有爱心,家庭生活往往是温馨、平静而幸福的。

四、让孩子富有责任

孩子的责任心是需要从小培养和呵护的,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失误而影响孩子的责任心。杨浦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责任感教育是把“自然人”通过读书明理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现在多元文化和思想对学校的冲击很大,培养责任感显得更加重要。小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比较贪玩、粗心,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尽人意。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孩子的学习能力差,只要引导得法。激励有方,多数孩子都可以取得骄人的成绩。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摆正对待学习的态度,培养孩子学习上的责任意识。我们可以告诉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義务,爸爸妈妈的责任是努力工作,你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不爱思考、粗心、马虎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让他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重要任务。独立完成作业、检查作业是孩子的事,家长不要代办,否则,孩子容易产生依赖思想,不仅不会主动学习,思考能力也会下降。当孩子有了进步,父母尽量不要用物质奖励,而是极力表扬他:“你认真学习,说明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以此来强化孩子学习上的责任心。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家长多多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坚持运用合适的教育语言,从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角度去肯定孩子,激励孩子,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独立感恩自信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李嘉诚:香港没资格“独立”
西班牙宪法法院判加泰罗尼亚“独立”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