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大道

2016-02-03 11:21广豪
现代苏州 2016年35期
关键词:国术吴门太仓

文 广豪

小技大道

文 广豪

我去太仓,曾经专门去寻找过当年戚家军的遗迹,希望发现戚家拳留下的蛛丝马迹。因为曾经的故事告诉我,江南船拳和戚家军有着莫大的干系。但是很遗憾,我拜访了好几位武术界的会长,他们对我的提问,无可奉告。去太仓,品味江鲜,吃个河豚,是他们款待朋友的最好礼仪。

而我知道,在明代,太仓的南码头曾经出现过魏良辅,也出现过戚继光。这让我对昆曲和武术这两种事物的揉合充满想象。而岁月更迭,到民国时期,昆曲香火渐熄,唯靠传习所一脉相承。相反,武林中则出现了不少高手,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国难当头习武报国大概就是当时的思想,在这种风气引领之下,中国办了很多国术馆,当然都是政府同意之下的,习武之风强盛,也相继出现了不少能人异士,高术神通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了。苏州,也有高手,可惜民国年间的记载却已不详。

翻看史书,春秋时期吴地百姓就有习射的记载,及至吴越争霸时,便出现了如“少好於文,长习於武”,经文伟武的伍子胥;用鱼肠剑刺穿王僚三重棠铁之甲的专诸;残身灭家刺杀庆忌的要离……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轲,苏州就占了两席。颇享盛名的吴钩和号称“天下第一剑”的干将莫邪也均出自吴地。明朝吴地出现了以船拳抗倭的戚继光,而抗日时期枫桥附近的村民正是靠船拳击退了日寇。苏州自古多文状元,其实武状元也出了不少。历史上曾有武状元5人,武进士102人记载。

国术是瑰宝,传承是大工程,从大多数人的认识中,也算是一门手艺。在古代手艺的传承是很严格的,而武术因为其特殊性,毕竟属于技击术,在挑选徒弟方面是非常谨慎的,徒弟入门三年都在考察之列,而且有些老前辈非常保守,俗话说,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很多拳师都会留一手,所以在老一辈人传承的过程中就丢了很多心法,导致后人练就的过程中多了几分阻力。武学心法,吴门也几断流。高术通神通,小技通大道,己成绝学。如今的国术的修持者们,一旦遇强敌决战,便千篇一律地变成了“拳击+侧踹+抱摔”,甚至变成了村夫打野架。苏州的武林江湖,技术和艺术,怎么结合在一个完美的形式中,缺的还是一个能对接吴地传统精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一直认为,对于苏州的任何一种文化遗存来讲,只有工匠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放弃聪明的双手,让心灵贯注到武学的吴门体悟中,是必须的。沉稳中有气息的开张,细腻中见丹田的雄强。不论是拳脚,还是城市,文武合一才是苏州的大气象。

猜你喜欢
国术吴门太仓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民国时期武术家群体的“国术观”
——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
古物晨列所: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时报》与民国国术传播研究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吴门画院师生书画作品联展开幕
国术考试的具体制度
学诗3
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